中縫核

中縫核

中縫核是指位於腦幹中縫附近的狹窄區域內的數個核團。分成的數個核團總稱為中縫核,包含5-羥色胺能神經元,其主要功能是產生神經元遞質——5-羥色胺。該遞質與暴力、憤怒、冒險、攻擊行為有關。5-羥色胺神經元的激活具有抑制攻擊行為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縫核
  • 外文名:raphe nuclei
  • 位置腦幹中縫附近的狹窄區域
  • 相關:5-羥色胺
解剖結構:,1、腦幹網狀結構:,2、中縫核:,

解剖結構:

1、腦幹網狀結構:

在腦幹(延髓、腦橋和中腦)內,除腦神經核和其它邊界明確的核團以及長距離的纖維束以外,在腦幹中央區域布滿縱橫交織的纖維,其間散布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細胞,稱之為網狀結構。有的作者將間腦內與網狀結構聯繫密切的一些結構(如板核心)也歸屬於網狀結構。網狀結構在進化上是腦的古老部分,保持著多突觸聯繫的特徵。它接受各種感覺傳導的信息,發出纖維影響中樞神經系的各級水平。網狀結構參與多方面的功能活動,如調節軀體運動和感覺活動,調節內臟活動以及睡眠和覺醒等。
關於網狀結構核團的劃分,在人腦中尚缺少一致的公認看法。一般認為,多數在哺乳動物腦中已證實的核團,在人腦中也有大致與其相當者。網狀結構中多數核團的範圍和纖維聯繫與生理學研究中的功能區域並不完全吻合。屬於網狀結構的核團大致可分兩類:一類位於腦幹狹窄的中縫區域,根據其細胞構築可分為數個核團,總稱為中縫核;另一類位於中縫核以外的廣大區域。二者在解剖的組合和聯繫上有些是相似的,但也不盡相同,而且中縫核是腦中含5-羥色胺的細胞區域。因此,一般常將中縫核從廣義的網狀結構中劃分出來,而將網狀結構一詞專指中縫核以外的網狀結構部分。
依據Golgi法和纖維聯繫的實驗研究,可將網狀結構分為兩個主要區域:內側部和外側部。一般認為內側2/3區域是效應區,具有較多的大型神經元,有的甚至是超巨型的,網狀結構的傳出纖維多自此區發出。外側1/3區域,一般認為是接受區,多是中、小型神經元,很少發出長距離的纖維。這種區域劃分在延髓和腦橋較為清楚,在中腦則欠明顯。依細胞構築可劃分為若干網狀核群。雖然劃分的主要根據是細胞形態和結構,但任一核團中細胞並不是單純的,只是某種細胞偏多而已。例如延髓的巨細胞網狀核中,就間雜許多小型細胞。套用Golgi法和潰變方法的研究結果表明,外側部細胞的軸突主要在本節段的內側和鄰近區域形成緻密的神經叢。損傷外側部,可見在鄰近的網狀結構內側區有潰變的神經末梢,但分布面積不大。與外側部相反,內側部的許多細胞發出長距離的軸突縱向行走,同腦幹其它區域,有時是與很遠區域的細胞建立關係。一個巨大的網狀結構內側部神經元的樹突垂直於腦幹長軸的平面向各方向伸展。在橫切片面上占據相當大的區域,似能從各上行傳導束的側支接受多方面的衝動;它的軸突可兼有上、下行分支,上行的可遠達間腦,下行的可進入脊髓。從軸突還發出許多側支,聯繫其它網狀神經元和其它種核團,也可伸延至較遠距離。這種網狀神經元的結構形式,暗示它既能向上影響腦、又能向下影響脊髓。

2、中縫核:

中縫核沿腦幹的中線分布,依據細胞構築雖可分為數個核團,但各核的界限並不十分清楚。這些核從延髓至中腦,可見有中縫隱核、中縫蒼白核、中縫大核、中縫腦橋核、中央上核、中縫背核和線形核。中縫核(特別是中縫背核和中央上核)是腦內含有5-羥色胺神經元的主要部位。通過對中縫核纖維的染質溶解法、鍍銀法和甲醛誘發螢光法等實驗研究,現如今對其傳出纖維比傳入纖維了解得更多些。自中縫核發出的上行投射纖維多,分布也廣,現如今已知的有中腦中央灰質、下丘腦、背側丘腦的板核心、小腦、部分的杏仁核簇、海馬結構、隔核、尾殼核和額葉皮質。自中縫核下行投射的纖維不及上行的多,可追蹤至腦橋和延髓的網狀結構、某些腦神經核和脊髓。這些上、下行投射纖維的精確起源雖然不太清楚,但至尾殼核的纖維主要來自中縫背核,至海馬結構的出自中縫背核和中央上核。中縫腦橋核發出的纖維至藍斑和小腦。至脊髓的纖維出自中縫大核和中縫蒼白核,下行於脊髓的外側索,止於Ⅰ、Ⅱ與Ⅴ層。這些纖維具有鎮痛作用。電刺激中縫大核時可抑制有關感受傷害性刺激神經元的發放。下行纖維也止於中間外側核,對交感節前神經元發揮抑制性影響,當破壞中縫核或抑制中縫核細胞合成5-羥色胺時,也影響睡眠活動。
對中縫核的傳入纖維了解甚少,終於中縫大核的纖維來自脊髓和小腦,來自小腦的纖維也止於中縫腦橋核。中縫背核的傳入纖維來自隔區、下丘腦外側區和前額葉皮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