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

中游

中游,1.指河流介於上游和下游間的一段。2. 比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游
  • 外文名:midstream
  • 含義:指上游以下的的中間河段
  • 比喻:在前進中處中間狀態不領先不落後
基本含義,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

基本含義

中游,指上游以下的的中間河段。一般特點是河道比降變緩,河床比較穩定,河床沖淤接近平衡狀態,下切力量減弱而旁蝕力量增強,因此河槽逐漸拓寬和曲折,水量逐漸增大,兩岸有灘地出現,河谷地帶呈”U“形。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河長1206千米,流域面積34.4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積的45.7%;中遊河段總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內匯入較大支流30條;區間增加的水量占黃河水量的42.48%,增加沙量占全黃河沙量的92.93%,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河口鎮至禹門口是黃河幹流上最長的一段連續峽谷—晉陝峽谷,河段內支流絕大部分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全河多年年均輸沙量16億噸中有9億噸來源於此區間;該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資源豐富,是黃河第二大水電基地;峽谷下段有著名的壺口瀑布,深槽寬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約18米,氣勢宏偉壯觀。
禹門口至三門峽區間,黃河流經汾渭平原,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河段兩岸為渭北及晉南黃土台塬,是陝晉兩省的重要農業區。該河段接納了汾河、洛河、涇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黃河下游泥沙的主要來源之一,多年年均來沙量5.5億噸。該河段在禹門口至潼關(即黃河小北幹流)的132.5千米河道,沖淤變化劇烈,河道左右擺動很不穩定。該河段在潼關附近受山嶺約束,河谷驟然縮窄,形成寬僅1000餘米的天然卡口,潼關河床的高低與黃河小北幹流、渭河下遊河道的沖淤變化有密切關係,故此有“潼關高程”這一水文術語。 三門峽至桃花峪區間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為兩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於中條山、崤山之間,為黃河幹流上的最後一段峽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漸寬,是黃河由山區進入平原的過渡地段。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中游
拼音:zhōng yóu
注音:指上游以下的的中間河段

基本解釋

1. [middle reaches (of a river)]∶河流介於上游和下游間的一段。
2. [the state of being middling]∶比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位。
安居中游

引證解釋

1. 河流的中間一段。
周恩來 《在治理黃河會議上的講話》:“不能只顧下游,不看中游;更不能說為了救下游,寧肯淹關中 。”
2. 比喻在前進中處於中間狀態,不領先,也不落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