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59

中棉所59

中棉所59是高產、優質、多抗雜交棉新品種。2007年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浙江省棉區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棉所59
  • :植物界
  • :中棉所59
  • 省級審定:浙審棉2007003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纖維品質,抗病性能,抗蟲性能,品種信息,

形態特徵

該品種屬中熟抗蟲轉基因雜交棉一代種,出苗至吐絮平均天數為121天,與對照湘雜棉2號相近。植株塔形,較鬆散,株高中等;莖稈茸毛較少,葉片中等大小,葉綠色稍深,葉形掌櫻刪催狀,缺刻較淺,第一果枝著生部位24.6cm;鈴卵圓形,單株有效鈴26個,鈴較大,單鈴重5.4g,衣分41.8%,子指10.4g,霜前花率92.5%。

分布範圍

適宜在浙江省棉區種植。

主要價值

棉花增產:據相關資料顯示,2004至2005年參加浙江省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皮棉104.7kg,比對照湘雜棉2號增產8.8%。其中,2004年試驗,平均畝產皮棉98.6kg,比對照增產7.4%,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試驗漏嚷組,平均畝產皮棉110.8kg,比對照增產10.2%。2006年參加浙江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皮棉143.0kg,比對照湘雜棉2號恥影迎增產29.5%,居試驗第一位。

栽培技術

1、適期播種。營養缽育苗以4月15日前後播種為宜;露地直播炒境以4月25日左右播種為宜。
2、合理密植。一般肥力棉田,密度每畝主背槓尋在1800株左右,肥力高的棉田可栽1500株,管理粗放,肥力水平低的可栽2100株。
3、科學肥水管理。適當增施有機肥或磷、鉀肥,重施底肥和花鈴肥、早施蕾肥、早噴葉面肥、適當補施微量元素,7至8月份應保持田間持水量
4、適時化控。若蕾期、花鈴期、打頂後長勢過旺時,和膠駝可用縮節胺等化學藥劑化調。
5、做好防治病蟲害。當害蟲發生量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做好噴藥防治工作。

纖維品質

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兩年結果,上半部平均長度29.8mm,整齊度84.1%,斷裂比強度29.5cN/tex,馬克隆值4.8,紡紗均勻性指數138.8。

抗病性能

據蕭山棉麻研究所枯萎病兩年抗性鑑定結果,高抗枯萎病。其中,2004年苗期和蕾期病指分別為14.3和1.0,表現耐枯萎病和高抗枯萎病;2005年蕾期校正病指0,高抗枯萎病以上。

抗蟲性能

中恥束才格國農科院棉花所轉基因抗蟲棉檢測結果,含Bt基因種子為100%,為轉基因抗蟲棉。

品種信息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轉Bt基因中熟雜交種
省級審定:浙審棉2007003
育種者:嚴根土、黃 群、蘇桂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