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45

中棉所45

特徵特性:株高82厘米,果枝始生節位6.3節,單株果枝數12.7台,單株結鈴15.6個,鈴卵圓形,單鈴重5.6克,籽指11克,衣分38.1%。生育期135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45
  • 株高:82厘米
  • 籽指:11克
  • 生育期:135天
  • 作物種類 :棉花  
基本信息,栽培技術要點,

基本信息

品種審定編號:國審棉2003002
品種名稱:中棉所45(原名:中221、ZGK9822)
選育單位: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品種來源:將Bt+CpTI雙價抗蟲基因導入晉95-1選系961027,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株高82厘米,果枝始生節位6.3節,單株果枝數12.7台,單株結鈴15.6個,鈴卵圓形,單鈴重5.6克,籽指11克,衣分38.1%。生育期135天,植株塔型、緊湊,葉片中等大小、深綠色,缺刻深,果枝Ⅱ-Ⅲ型之間,出苗快,整齊度好,莖稈粗壯,抗倒伏,結鈴集中,吐絮暢、絮色潔白,霜前花率86.8%;抗棉鈴蟲,耐枯萎病,耐黃萎病;纖維品質(HVICC標準):絨長30.1毫米,比強度30.8cN/tex,麥克隆值5.0,纖維整齊度86.6%,伸長率5.8%,反射率71.3%,黃度8.3。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棉區麥套棉區域試驗,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分別為226.2公斤、86.5公斤、75.1公斤,分別比對照品種中棉所19增產20.7%、16.6%和12.8%;2002年生產試驗,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畝產分別為250.0公斤、95.1公斤、80.7公斤,分別比對照品種豫668增產23.0%、10.1%和5.9%。

栽培技術要點

1、4月下旬播種,套種棉田預留棉行1米,麥棉六二式搭配,播後覆膜。2、畝密度3000~3500株,單株留果枝12~14個。3、中等肥力棉田,畝施底肥棉仁餅30~5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尿素7.5公斤,麥收後結合澆提苗水,追施少量氮肥;盛蕾後期畝追施尿素10~20公斤。4、根據棉花長勢及氣候情況實施化調。5、棉鈴蟲重發年份,三、四代應適當防治;薊馬、棉蚜、紅蜘蛛等棉田害蟲應及時防治。6、不宜在枯萎病重病區種植。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棉花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建議加強原種生產和良種繁育工作,適宜在河南、山東、河北南部、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棉區作麥棉兩熟春套品種種植,應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範圍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