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33

中棉所33

作物名稱:中棉所33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品種特性:中熟棉

省級審定:(1998)晉農品審字第281號

育種者:張裕繁劉全義嚴根土

適應性和適宜地區:適於黃淮棉區中等和中等以上肥力棉田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棉所33
  • 作物類別棉花品種
  • 品種特性:中熟棉
  • 省級審定:(1998)晉農品審字第281號
  • 育種者張裕繁劉全義嚴根土
  • 適宜地區黃淮棉區中等和中等以上肥力棉田
品種簡介,特徵特性,纖維品質,抗病蟲性,產量表現,適應性和適宜地區,栽培要點,

品種簡介

中棉所33(原系中C378)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中10—211係為母本、花苞無蜜腺材料1517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1998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中棉所33生育期120天左右,比晉棉12早熟5天,屬中早熟品種。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有微茸毛。葉片呈淺綠色,中等偏小,葉緣上翹,中上部葉片呈馬鞍形,葉脈較粗;窄卷苞葉,花色白,鈴呈橢圓形有尖。出苗好,發育快,易早發。株高中等,植株近筒形,較緊湊。爛鈴少,吐絮暢,僵瓣少。霜前花率90%以上。單株結鈴14.1—16.4個,鈴重5—7克。子指11克,衣分38%左右。

纖維品質

據有關資料顯示,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結果,纖維2.5%跨長29.4毫米,整齊度49.2%,比強度23.3cN/tex,伸長率7%,麥克隆值4.1,光反射率74.4%,環紡紗強129,氣紡品質1973,品質優良。

抗病蟲性

河南省農科院植保所1994—1995年鑑定結果,高抗枯萎病(病情指數0.1),耐蚜蟲,對棉鈴蟲有較好的耐避性,受害率較抗棉鈴蟲對照非洲E40減輕82.1%,施藥量可減少1/3。山西省生產試驗1995—1996年鑑定結果(由山西省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鑑定),高抗苗病(病情指數7.6),耐枯萎病(病情指數11.9),抗黃萎病(病情指數10.4)。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1996—1997年鑑定結果,高抗黃萎病(病情指數9.9)。

產量表現

1994—1995年參加全國棉花耐旱品種聯合試驗,山西省試點平均每公頃霜前皮棉產量715.95千克,比對照中棉所12增產21.6%。1995—1996年參加山西省中早熟棉區抗病品種直接生產試驗,其中1995年皮棉產量平均每公頃849.15千克,比晉棉12增產21.2%;1996年平均每公頃皮棉產量為1190.25千克,比晉棉12增產15.2%;兩年平均每公頃皮棉產量為1017.9千克,比晉棉12增產18.19%。

適應性和適宜地區

適於黃淮棉區中等和中等以上肥力棉田種植。

栽培要點

中棉所33播期以4月下旬至5月5日為宜。株型緊湊,適於密植,每公頃留苗8.25—9萬株。管理省工,贅芽少,下部葉枝結鈴率較高,水肥地要加強中後期管理,防治早衰和倒伏。出苗快,早發、早熟,霜前花率高,可及早騰地,利於小麥播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