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北非經濟會議

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後,中東和談取得了重大進展。巴勒斯坦和約旦相繼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協定,阿以關係出現重要轉變。中東、北非地區國家普遍希望藉此機會加強彼此間的經濟交往與合作,振興國家經濟,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起召開中東、北非經濟首腦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東北非經濟會議
  • 會議次數:四屆
  • 類別:名詞
  • 重要意義:促進中東北非的和諧發展
卡薩布蘭卡會議,簡介,會議的主要成果,安曼會議,簡介,會議的主要成果,開羅會議,簡介,會議的主要成果,多哈會議,簡介,會議的主要成果,

卡薩布蘭卡會議

簡介

第一屆中東、北非經濟首腦會議於199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美國和俄羅斯總統任名譽主席,摩洛哥哈桑二世國王任大會主席。61個國家的官方代表團與會,其中包括10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19個國家的外長或部長、歐洲聯盟主席、聯合國秘書長代表、關貿總協定總幹事、世界銀行副總裁、國際貨幣基金副執行董事、阿拉伯經濟和社會發展基金主席,以及1,100多名企業家和經濟界人士共2,000多人與會。敘利亞和黎巴嫩未派人與會。大會議題為“中東和北非:和平與經濟發展新夥伴”。大會舉行了四次全體會議。此外,還舉行了地區投資環境、資本市場、基礎設施、旅遊、水資源、農業和約旦河谷開發等專題小組討論會。會議通過了《卡薩布蘭卡宣言》。《宣言》強調政府和企業界要加強合作,通過發展經濟和改善地區人民生活來鞏固和談成果,加速和平進程,要採取具體步驟推動和平與經濟發展。

會議的主要成果

贊同海灣合作委員會關於取消對以色列間接禁運以及對同以色列有貿易聯繫的各國公司實行制裁的決定;同意採取措施取消對以的直接禁運;會議同意建立四個地區機構:1、建立中東、北非開發銀行,設立專家小組研究建行等地區籌資機制。2、建立地區旅遊委員會。3、建立地區私人企業商會和商務管理理事會。4、大會決定設立指導委員會和秘書處。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田曾佩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了第一屆會議,並在會上發言,重申中國支持中東和平進程,支持地區國家為實現區域經濟合作所做的努力。他表示,中國願積極發展與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努力促進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安曼會議

簡介

第二屆中東北非經濟首腦會議於1995年10月29日至31日在約旦海珊國王主持下在約旦首都安曼舉行。這次首腦會議是由美國和俄羅斯聯邦共同發起的,得到了歐洲聯盟、加拿大和日本的支持。54個國家的官方代表團,其中包括7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80名部長,阿盟秘書長、世貿組織副主任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12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負責人,400多家各國公司企業的代表,共約1400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舉行了七次全體會議,並就地區投資環境、地區貿易集團、經貿政策、人力資源、私有化、證券市場、經濟特區、資本市場、中小企業作用、旅遊、貿易資助和水資源等方面舉行了十五場專題小組討論會。此外,與會國家還舉辦了十幾場項目交流會。會議通過了《安曼宣言》。

會議的主要成果

《宣言》強調要促進擴大私營部門對地區的投資,增強國營部門與私營部門之間、能夠確保實現上述目標的合作,以及努力加強地區合作和發展。會議就建立中東北非開發銀行、地區旅遊委員會和地區實業委員會,啟用經濟首腦會議的行政秘書處等達成協定:1、將在開羅建立中東北非經濟合作與開發銀行。目的是促進私營部門的發展,支持地區基礎設施的項目,並為促進地區經濟合作提供一個講壇。2、成立地區旅遊委員會和中東--地中海地區旅行和旅遊協會,以推進旅遊業,並使整個地區成為一個獨特的、有吸引力的旅遊地。地區旅遊委員會將包括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兩方面代表。3、為促進本地區各國私營部門間的合作與貿易,決定成立地區商會。4、正式在拉巴特設經濟首腦執行秘書處,用以促進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間夥伴關係的發展,加強聯繫,共享信息和擴大私營部門對本地區的投資。作為對卡薩布蘭會議建議的地區機構的補充,多邊和平談判協調委員會決定在安曼建立一個常設性的地區經濟機構--地區經濟發展工作小組監控委員會秘書處,以促進和加強中東與北非地區的經濟合作。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田曾佩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了第二屆會議,並在會上發言,重申中國支持中東和平進程,支持地區國家為實現區域經濟合作所做的努力。他表示,中國願積極發展與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努力促進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開羅會議

簡介

第三屆中東北非經濟會議於199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埃及開羅舉行。由於1996年5月內塔尼亞胡當選以色列總理後,執行不允許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不歸還戈蘭高地、不談判耶路撒冷地位的強硬政策,以新政府中斷了同敘利亞的談判,宣布在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拒不執行1995年11月達成的從希伯倫撤軍的協定。阿拉伯國家對以的強硬立場深為不滿,阿以關係緊張。阿拉伯國家認為,以新政府缺少合作誠意,通過合作向以打開大門不現實,因此,對此次會議持消極態度。會議由首腦會議降格為經濟會議。此次大會的經濟色彩較前兩屆濃重。會議由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主持。來自中東、歐洲、美洲的87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團、52個國際、地區組織負責人及2600名企業家共4600人出席了會議。會議主題是建設未來、創造適宜的投資環境。以和平與發展、經濟氣氛、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投資和二十一世紀的中東北非國家等主題舉行了五次全體會議。就私有化、政府在發展經濟中的職能、水、BOT項目、金融貨幣等舉行了三十多場專題小組討論會。與會國的企業和公司還舉行了數十場項目交流和發布會。

會議的主要成果

會議通過了《開羅宣言》,強調堅持“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原則,決心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闡述了加強地區經濟合作、地區發展必須與實現和平相聯繫的思想。要求美國努力儘快啟動中東北非開發銀行的工作。美國表示,該行工作將於1997年底正式投入運營。會議決定成立以美國為首的由日本、埃及、俄羅斯、荷蘭代表組成的五人小組,於1996年底開始做具體籌備工作。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劉山在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與會,在會上發言,重申中國支持中東和平進程和地區國家實現區域經濟合作的努力。

多哈會議

簡介

第四屆中東北非經濟會議於199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行。此次會議是在內塔尼亞胡政府繼續執行強硬政策,中東和平進程嚴重受挫,多數阿拉伯國家堅持在以不做讓步的情況下拒絕繼續同以進行經濟合作的形勢下召開的。埃及、沙特、摩洛哥等主要阿拉伯國家堅持將與會同巴以和談取得進展掛鈎,並最終抵制了此次會議。僅有阿曼、約旦、科威特、突尼西亞、葉門、蘇丹、茅利塔尼亞、吉布地等少數阿拉伯國家出席。各國與會級別較前降低。66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團、15個國際、地區組織負責人及850名外國企業家共2000餘人出席了會議。卡達埃米爾哈馬德主持了會議。會議主題為:“為2000年後的經濟、貿易發展建立一種新型公營、私營夥伴關係”。大會以中東北非地區二十一世紀展望、經濟政治改革、天然氣及基礎設施戰略、私有化為主題舉行了五次全會,還以水資源、石油及天然氣、巴勒斯坦經濟、糧食與農業等專題組織了三十九場研討會,並舉行了多次合作項目發布會。

會議的主要成果

會議通過了《多哈宣言》,重申應堅持“以土地換和平”的原則,關注巴勒斯坦經濟困境 。會議在落實中東開發銀行等地區合作機制、推動阿以直接經貿合作方面未取得進展,也未能確定下屆會議的主辦國。中國外經貿部西亞非洲司副司長李本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與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