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窯遺址

中村窯遺址

中村窯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回瑤果場中村,距市區8公里。該窯為北宋中晚期創燒,由珠山中心作坊區、宋代珠山窯址、元代蛇頭山窯址、元至明初的草寮山後山窯址及珠山1—4號山窯址組成,面積27萬平方米。中村窯址以燒造青白瓷為主,規模宏大,作坊系統完整、持續燒造時間長,是目前福建省發現的燒制青白瓷最長的龍窯。特別作坊遺蹟的系統性、珍貴性和保存的完整性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較為罕見,得到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專家的肯定。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村窯遺址
  •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
  • 保護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時代:北宋中晚期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205-1-205
  • 生產:青白瓷為主
建設沿革,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

建設沿革

中村窯遺址位於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中村鄉,距市區8公里。該窯為北宋中晚期創燒,由珠山中心作坊區、宋代珠山窯址、元代蛇頭山窯址、元至明初的草寮山後山窯址及珠山1—4號山窯址組成,面積27萬平方米。制瓷作坊遺蹟、宋代古道、石拱橋、桂花古樹、瓷土礦保存完整。
1993年至1994年,福建省博物館、三明市文管辦和三明市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先後兩次對其中的草寮後山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揭露出完整的元代龍窯窯爐、陶洗池作坊、制坯作坊、窯神祭台等遺蹟。同時還出土了一批瓷器、銅器及窯具等珍貴文物。窯爐為長條斜坡式龍窯,斜長83米,窯爐由窯頭、窯室、窯門、窯尾等組成,保存完好,是目前福建省發現的燒制青白瓷最長的龍窯。

文物遺存

中村窯窯址,以生產青白瓷為主,兼燒青瓷、醬釉瓷等。產品種類豐富,有各式碗、盤、杯、罐、爐、壺、燈等。裝飾手法以刻花印花為主,紋飾有各式蓖紋、劃花紋、折枝花、魚藻紋、吉祥紋飾和數字等。

文物價值

整個窯場以珠山作坊區為中心,從北宋中晚期創燒開始,延續至明初,成為三明地區當時規模最大的窯場。珠山作坊區面積近3萬平方米,由生活區和生產區兩部分組成。白水河由南向北穿越整個作坊區。作坊區功能明確,分工細緻,以白水河為界,東面為生活區,西面為生產區,各個窯址又有相對獨立的制瓷作坊區,形成了規模宏大,作坊系統完整、持續燒造時間長的青白瓷窯系窯場。
中村窯持燒時間歷經宋、元、明數百年,其規模之大、延續時間之長,在福建省亦為少見。特別作坊遺蹟的系統性、珍貴性和保存的完整性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較為罕見,得到了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專家的肯定。

文物保護

1991年,中村回瑤窯址被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5月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