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

2020年10月2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中新廣州知識城(以下簡稱中新知識城)將重點推進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
  • 發布網站: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
  • 公布時間:2020年10月28日
規劃內容,建設目標,科技基礎設施布局,智慧財產權市場化運營,構建知識密集型產業體系,打造多式聯運客運樞紐體系,戰略定位,發展目標,

規劃內容

一、原則同意《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著力匯聚知識型人才、發展知識型經濟,打造知識創新高地,大力吸引國際創新人才,深入推進開放合作,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需要。
三、廣東省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依據《規劃》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分工,確保《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到位。《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對《規劃》實施的協調和指導,在項目安排、政策實施、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協調解決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商務部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指導,注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推動《規劃》目標任務落實。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建設目標

《規劃》提出,中新知識城的戰略定位是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著力打造知識創造新高地、國際人才自由港、灣區創新策源地、開放合作示範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具體而言,到2022年,國家知識中心建設初見成效。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研究與開發(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超過4.5%,數字經濟占比達到40%以上,知識城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明顯提升。
到2035年,知識城營商環境位居國際前列,宜居宜業新城全面建成,知識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科技基礎設施布局

在集聚全球科技創新要素方面,中新知識城將通過打造具有全球人才配置功能的平台載體,匯聚全球頂尖人才;採取中外合作、央地共建、軍民共建等模式加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集聚高端研發機構;強化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構建多元化聯合資助體系,加大科技創新資金投入。
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方面,中新知識城將完善多主體跨區域協同創新體系,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切實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方面,中新知識城將創新人才管理機制,設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健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完善有利於開放創新的體制機制,建立中新廣州知識城智庫,推動形成“走出去”和“引進來”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局面。

智慧財產權市場化運營

在推動智慧財產權創造與運用方面,《規劃》提出,要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能力,形成一批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培育一批智慧財產權數量密集、價值高、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智慧財產權強企;要加速智慧財產權市場化運營,注重培育一批產業特色突出的智慧財產權運營機構,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並推薦符合條件的單位申報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要培育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市場,在知識城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試點,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探索發行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
在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中新知識城將構建科學合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健全智慧財產權維權服務機制,完善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特別是對接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早前同意設立的大灣區調解平台,鼓勵知識城內企業以調解解決境內及跨境智慧財產權爭議,支持知識城內企業可約定由境外(包括香港特區)仲裁機構對境內糾紛進行仲裁,提供更全面的國際化智慧財產權仲裁服務。

構建知識密集型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中新知識城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包括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科教服務與數字創意產業、智慧型製造產業。
根據《規劃》,中新知識城還要完善知識密集型產業服務體系,健全產業孵化育成體系,最佳化金融支持服務體系,營造有助於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在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方面,知識城將打造“一核一軸四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其中“一核”指知識創造與科技創新核,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科教服務、智慧財產權、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科技和金融服務、商貿新零售、電子商務等知識交易市場體系和現代服務業體系;“一軸”指知識輻射傳播軸,沿開放大道構建功能高度複合的創新發展軸線,依託軌道站點和重要功能節點,連結“一核四組團”,形成不同特色的創新型產業區域;“四組團”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組團、高端裝備製造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組團、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產業組團、新材料新能源及積體電路產業組團。

打造多式聯運客運樞紐體系

在構建便捷高效交通網路方面,根據《規劃》,將加快建設穗莞深城際,加強知識城與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火車東站、廣州南站等樞紐的銜接,加速灣區內創新要素流動;打造“1+1+3”的多式聯運客運樞紐體系(1個市級客運樞紐、1個區級客運樞紐、3個組團級客運樞紐),保障創新人才的快速通達與集聚。
根據《規劃》,中新知識城將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優先發展現代化教育,規劃建設知識城國際學校、職業院校;高標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全面打造15分鐘基層醫療服務圈,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達標率100%;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大力培育和發展租賃住房,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戰略定位

知識創造新高地
國際人才自由港
灣區創新策源地
開放合作 示範區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成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發展目標

2022年
國家知識中心建設初見成效。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100件,研究與開發(R&D)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超過4.5%,數字經濟占比達到40%以上。
2035年
營商環境位居國際前列,宜居宜業新城全面建成,知識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