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簿記

中式簿記是西方簿記傳入我國以前,我國舊政府機關和工商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傳統簿記。其主要特點是採用現金收付記帳法,一般實行單式記帳,帳頁採用上收下付的形式,按收付實現制計算損益。會計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大約公元前的西周時代就出現“歲會”、“月要”、“日成” 的敘述。如唐賈公彥《周禮義疏》雲“歲計日會; 月計曰要; 日計曰成。到西漢已出現名為“簿書” 的帳冊。宋代開始,官吏辦理報銷或移交錢糧時,編造“四柱清冊”,“四柱清冊”方法傳入民間,為商人所沿用,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帳簿體系,記帳方法和記帳程式的中式簿記。

中式簿記一般設定流水簿和謄清簿,平時根據原始憑證記錄,登記流水簿,然後過入謄清簿,期末結出簿內各帳戶的餘額,確定存該,編制存該表、以本期末存該與上期存該比較,結出盈虧。在規模較大的企業里,流水簿中只登記現金收付業務,另設“貨源簿”和“批發簿”,分別登記賒購和賒銷業務;在分類帳方面,除謄清簿外,設“客戶往來”,“行莊往來”等分清簿,按客戶和行莊戶名登記,19世紀末起因受西式簿記的影響,逐漸發生了變化,20世紀30年代初期由徐永祚等人按照西式簿記的原理和方法,對中式簿記加以改造,創立了既不同於西式簿記,又與傳統的中式簿記有區別的“改良中式簿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