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哭陵事件

中山陵哭陵事件

中山陵哭陵事件指的是1947年5月5日,南京中山陵發生的一次震動全國的國軍400多名高級將領到中山陵前集體哭陵的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山陵哭陵事件
  • 時間:1947年5月5日 
  • 經過:將領集體哭陵事件
  • 地點:南京中山陵風景區
  • 人數:400多人
事件過程,哭陵事件的前奏曲,事件過程,

事件過程

哭陵事件的前奏曲

1946年4月,陸軍總司令部在南京召開了一次軍事委員會議,會議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考慮到抗日戰爭已經結束,在抗戰期間組建的近800萬軍隊和軍官隊伍,在國家和平時期已經顯得十分臃腫,而且龐大的軍費開支也使得需要支付巨額戰後國家重建經費的國民政府力感不支,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對抗日部隊進行大規模裁撤。該決議對國家的戰後發展是有益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它的進行勢必會影響與斷送了許多軍人的生涯和家庭生活。
會後,國民政府開始整編軍隊。原來的軍改為整編師,師改為整編旅,團以下補充兵額,配備新式武器。軍官則作為編餘人員等待安置。這些編餘軍官除了打仗外,難有所長,離開軍隊後待遇降低,尤其是殘廢軍官生計艱難。
鑒於當時的複雜狀況,蔣介石下令把各戰區摘除兵權的編餘將級人員調集中央訓練團培訓。
這批將領有400餘人,報到後由國防部委任為中訓團中將或少將團員。他們中間絕大多數是黃埔軍校同學,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有的曾跟孫中山出生入死,參加過東征惠州戰役。這些人本是行伍出身,級別既高,又無其他專長,所以安置工作特別困難,受訓半年多,還沒有分配出去。
被編餘的將官,絕大多數都集中在中央訓練團將官班受訓,計有500多人,這批將官多系老黃埔,年齡高,級別高,資格老,無專長,有的積勞成疾,有的負傷致殘,在安置轉業工作上特別困難,所以受訓半年有餘,仍沒有分配出去。1947年春,先是編餘軍官張清泉“逼得賣老婆事件”給將官班同學很大驚惶。接著將官班也接連發生了兩起悲劇。
其一:班內有個將官名叫奚澤。他的太太萌發輕生念頭。4月的一天,她在家留下遺書在燕子磯投江自殺了。奚澤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對外不肯講。
其二:將官中有個名叫陳天民的陸軍少將,原為一百九十師副師長,抗戰期間在長沙會戰中立有戰功。他家人口多,有五個孩子,大的只有10歲,最小的不滿周歲,無法維持生活,靠借貸度日,有了上頓沒有下頓。陳天民自己又患晚期肺病,既缺少營養,又沒錢醫病,一時想不開,於1947年5月1日趁太太不在家時,大量吞服安眠藥自殺身亡。

事件過程

1947年5月5日上午9時左右,將官班的學員們各自從家裡出發,三三兩兩到中山陵集中。10時許,就到了約400人。他們身著黃色的將校呢制服,將級領章,胸前掛著勛表。大家推黃埔一期學生、陸軍中將黃鶴為總指揮。黃鶴帶領眾將官到博愛坊前站成方陣隊形,黃埔一期同學站第一排,其餘按期別、年歲依次排列,全體肅立,準備舉行哭陵儀式。
黃鶴將軍帶領眾將官到中山陵祭堂,向孫中山先生的坐像獻花。接著,由黃鶴讀祭文,進入靈堂。從靈堂出來後,將官們又列隊站好,主祭人黃鶴髮言,勸勉大家離開後,振作革命精神,或農或商,自謀生活,守住軍人氣節,決勿輕舉妄動,以免辜負先總理的期望。
第二天,《救國日報》在頭版報導了此事,接著,《中央日報》作了報導,各家小報也相繼發表文章。
蔣介石知道後,大發雷霆,罵這些謁陵軍官是“目無法紀”,大聲訓斥陳誠總長,責成他即速處理,以平輿論。
陳誠趕緊召人共商對策,最後決定幾項辦法:
(1)凡是在抗戰期間沒有離開部隊的將級人員,年齡在50歲以下的改為文職,派到地方上任職。
(2)40歲到45歲的轉業到交通、工商、警察等部門任職。
(3)40歲以下的,考進陸軍大學深造。
(4)年老體衰不能任職的,多發遣散費還鄉,沿途有政府照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