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屯小山峽

中屯小山峽

鎮雄“小山峽”風景片區位於雲貴交界的中屯鄉翟底河,南距縣城20公里,交通方便,距川、滇、黔主要公路幹線500米,整個風景片區集山、水、溶洞、峽自然景觀於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屯小山峽
  • 地理位置:雲貴交界的中屯鄉翟底河 
  • 氣候條件:高原季風氣候、熱帶雨林
  • 著名景點:玉帶天宮
景點介紹
輕舟漫遊翟底河,盡覽兩岸“小山峽”雄、險、奇、秀的自然風光,曲徑通幽,仿佛置身於“桂林山水”之中。尤以躲軍洞裡,回波洞最為壯觀。
躲軍洞:躲軍洞在鎮雄縣翟底河西岸中屯,南距縣城20公里。翟底河古名直料河,是烏江的支流。源出貴州赫章古牛車山脊,由西向東折南流。上游稱溜沙河,下游稱熱水河,翟底河居其中段。河流兩岸,青山蒼翠,綠草茂密,林泉幽深。相傳,溜沙河原經高視槽北向流人長溝,羅英秀才(滇東北民間傳說中的智者)至戰尋臭此,指河改道,斧劈山峰,削壁千切,於峰巒絕壁間開出數十里渠道,溜沙河即傾瀉東南。流水如玉帶,玉帶若靈蛇,繞右岸崖壁上的躲軍洞蜿蜒流過,直下七星關。如斯,俯臨翟底河的躲軍洞便另有一個美妙的名字——玉帶天宮,成為一方名勝。
躲軍洞有上下兩個洞口。從上洞口進,石壁上有佚名者題壁詩數首,顯然是躲軍避禍者所書。既有沉鬱悲槍,怨天尤人的控訴,守善不報、家破人亡的悲涼,也很有幾首故作曠達,自嘲、自詡的調侃、反諷之作。諸如:“避難在山園,誰人似我閒?家鄉久拋別,非仙更似仙。”再如:“天心雖已去,人力可回天,內省原無疚,何化與懼焉。”人洞,沿右側石壁行,有白殼歸一平行走道,寬丈余,中高數文,穹頂,有鐘乳石懸己背垂。
躲軍洞曲折幽深,洞中有洞,景中成景,奇峰異石,相輔相成,汽懂捉紋相互陪襯,相互輝映,造出萬千氣象。洞中有暗河伏流,不時聞喧聲震耳。“暗河生風六月爽,空山幽靜聽濤聲”,別有情趣。玉帶天宮,幸而一游,真讓人有人於廈敬懂洞天,飄飄欲仙的感受。
躲軍洞,是苦難人生的庇護所。
玉帶天宮,是清平世界的遊樂園。
傳說清朝太平天國運動進行尾之際,石達開的部隊在四川被擊敗後,殘部經過長途爬涉,來到烏蒙深山,最後選擇了“小山峽”來躲避清軍的殘酷圍剿,在躲軍洞裡,他們信念不變,血戰到底,堅持到鹹豐十年(1862年),終因彈盡糧絕,義軍在岩壁上刻下“天心雖已去,人力可回天”的悲壯詩句殉難,至今還有太平軍的兩米旗桿置於懸崖峭壁中。後人把該洞定名“躲軍洞”。回波洞:回波洞與躲軍洞兩岸呼應,進入洞中,鐘乳石密布,移步換景,有如“騰雲神龜、孔雀開屏,雄獅回洞、二龍搶寶,地下長城,天象淺水,慈航普渡、群龍朝拜,夫妻迎賓”諸多景點,美不勝收。
三年來,已嬸刪臭投資200餘萬元,初步形成了集吃、住、娛為一體的旅遊設施,已接納各地旅客20餘萬人,法國的二個探險組織經過初步勘察,得出“具有較幾重乎立高開發價值”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