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2013年8月,是國家藝術發展戰略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領導下的公共藝術研究機構。旨在通過對國內外公共藝術的學術研究與探索性實踐,引領公共藝術發展方向,推動我國公共藝術事業的進步。

中心立足於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之中,以智庫建設和平台建設為導向,致力於為國家文化戰略的制定與實現提供理論支撐,為區域文化形象提升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學術支持,為公共藝術行業的規範與發展提供專業保障,對藝術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革進行嘗試探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 外文名:Public Art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簡稱: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 外文簡稱:PARCC
  • 屬性:研究機構
  • 成立時間:2013年8月
  • 主任:王中
  • 副主任:武定宇
  • 部門:學術部  設計部  展覽部
發展歷史,工作人員,主任,副主任,常設研究人員,媒體報導,

發展歷史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2013年8月,是國家藝術發展戰略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領導下的公共藝術研究機構。旨在通過對國內外公共藝術的學術研究與探索性實踐,引領公共藝術發展方向,推動我國公共藝術事業的進步。
中心立足於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和新型城鎮化進程之中,以智庫建設和平台建設為導向,致力於為國家文化戰略的制定與實現提供理論支撐,為區域文化形象提升與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學術支持,為公共藝術行業的規範與發展提供專業保障,對藝術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革進行嘗試探索。
中心下設學術部、設計部、展覽部;主任、副主任各1名,專職研究人員5名,專職設計師8名,兼職研究人員11名,特聘國內外專家8名。研究實踐平台匯聚了海內外大量中青年藝術家、理論家、評論家、設計師、策展人、製片人等文化藝術領域人才。
自成立以來,中心承接多了項國家級、省部級縱向研究課題。其中,2014年受文化部委託進行了中國城市公共藝術研究,並於2016年1月成功舉辦中國首屆公共藝術專題展(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此外,中心常年與地方政府、企業開展合作, 在城市設計中主張AUD(Art oriented Urban Design)系統設計理念。先後完成了北京、青島、長春等多條捷運軌道交通空間公共藝術設計項目;並負責、參與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天津武清文化中心廣場等多處重要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營造項目。廣受政府和民眾的好評。

工作人員

主任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王 中
1963年1月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城市設計學院院長、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團顧問、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動態藝術組織藝術委員。
曾榮獲中國環境藝術傑出貢獻獎、新中國城市雕塑60年建設成就獎等國家級藝術獎項, 參加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巴黎中國當代雕塑藝術展,美國中國當代雕塑與裝置展等國內外重要展覽。出版專著《公共藝術概論》1—2版、《奧運文化與公共藝術》等,並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

副主任

武定宇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1981年12月生於河南信陽,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北京聯合大學美術系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課程教師;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主持人;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獲得者,北京高等學校“青年英才計畫”人才;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全國城市雕塑創作資格認證人員,中國高級環境藝術師。主要從事中國公共藝術發展史研究,公共藝術與城市雕塑實踐研究,並在《美術研究》、《裝飾》、《城市軌道交通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常設研究人員

任靜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行政專員。
盧遠良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青年藝術家、策展人。
李小川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高暢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青年雕塑家。
王海利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設計師、助理研究員,製片人。

媒體報導

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
“第二屆中國設計大展及公共藝術專題展”於1月9日在深圳啟幕。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小甘,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等領導參加開幕式。據悉,展覽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工業展覽館、華美術館、EPC藝術中心均有展出。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本次展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作為中國至今規格最高、最為權威的設計展,展覽旨在通過構建專業、權威的國家級平台,引領和促進中國設計和公共藝術的創新。
為了更好地體現主題的系統性涵義,本屆展覽以“案例”形式呈現,它不是單件作品的巧思,也非某一功能的單純實現,而是強調設計師對問題的系統思考和系統解決,優秀的設計作品能“小中見大”或“以小博大”,往往是設計跨界和系統思考的結果。在眾多的優秀作品中,從“社會創新、品質生活、傳統再生、生態和諧”四個方面匯集案例,系統展現了他們在中國社會深層變革的進程中的思考和實踐。展覽首次舉辦了“公共藝術專題展”及公共藝術文獻展。
與大展展示當代設計的優秀“案例”相輔相成,學術回望和總結,則使中國現代設計的發展置於歷史脈絡的觀察之中,“知興替,鑒未來”,相關專家特別撰寫的“設計在中國·現代設計文獻展”,以“基本文獻”的方式,對現代設計進入中國並在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中落地、生根的基本事實進行梳理與呈現,循著幾代設計前驅的奮鬥軌跡,讓歷史告訴未來。本次文獻展只是一個開端,主辦者期待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在籌建中的中國設計博物館,提供史料與研究成果。深圳晚報訊 (記者 楊慧)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北京記憶公共藝術計畫
在眾多的捷運藝術品中,北京捷運8號線南段南鑼鼓巷站中的“北京-記憶”捷運公共藝術作品引發業內關注。據媒體報導,在捷運公共藝術作品中運用多領域、跨學科的創作方法與觀眾產生互動,並以公共藝術計畫的形式來推進捷運公共藝術的創作,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北京-記憶”的靈感來源於琥珀,通過琉璃鑄造這一傳統工藝將逐漸被遺忘的老北京記憶封存在作品中。一枚徽章、一張糧票、一個頂針、一條珠串、一張黑白老照片、一個老字號品牌……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勾起人們對北京的美好記憶。此外,它還設定了供手機掃描的二維碼,通過手機掃描,市民可以閱讀該物件背後的故事並觀看相關視頻,還可以通過留言等方式進行互動。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中教授表示:“這個藝術計畫的順利實施,可以階段性地引領中國公共藝術的發展。這個方向充滿著民眾關懷,這個方向不依賴於大體量和高成本,這個充滿中國人文精神和地域氣息的方向應該是中國公共藝術的一個重要走向。這個作品展現了中國獨特的民俗色彩和製作工藝,如果後期的傳播得當並能夠永久陳列,那么這個藝術事件將載入世界公共藝術史冊。”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