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學名著典藏系列:紅日

中外文學名著典藏系列:紅日

《紅日》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國民黨部隊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故事以軍長沈振新、政委丁元善所率領的一支部隊為主線,圍繞著山東戰場上著名的孟良崮戰役,描繪了波瀾壯闊的戰鬥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1947年5月17日,亦即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吳強在駐地的村口,親眼目睹了張靈甫這位夢想“立馬沂蒙第一峰”的“天之驕子”、“常勝將軍”,最終躺在一塊門板上,被解放軍戰士從山上抬下來的情景。從此,他便萌生了這樣的想法:要把從漣水戰役到張靈甫死於孟良崮這個“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編織起來寫一部長篇小說。《紅日》由此誕生!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外文學名著典藏系列:紅日
  •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
  • 頁數:440頁
  • 開本:16
  • 作者:吳強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35585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紅日》的作者以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這三次戰役,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詳略得當,各有側重,在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作者在小說結構上的別出心裁。
有分析認為,孟良崮戰役之所以稱為奇蹟,是因為這是一次腹背受敵殲滅戰。當時的情形是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在裡面圍殲七十四師,外圍國民黨軍各位部包圍著華野大軍,其險惡程度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使得張靈甫陣亡、華野大軍全殲七十四師的最終戰局極為震撼人心!
戰役勝利後陳毅將軍揮毫潑墨,寫下氣壯山河的詩篇:
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師無地逃。
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
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
喜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紅日》的作者以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說的“史詩性”藝術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寫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這三次戰役,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詳略得當,各有側重,在敘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作者在小說結構上的別出心裁。
中外文學名著典藏系列:紅日

作者簡介

吳強(1910—1990),當代著名小說家,曾用筆名吳薔、葉如桐。生於江蘇漣水縣一貧苦家庭,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由國小、中學而讀至大學,此間曾幾度輟學,做過酒店學徒和國小教師。青年時期愛好文學,學生時代曾在報刊上發表散文、特寫及短篇小說。1933年春,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8年在皖南參加新四軍,在部隊文化宣傳部門工作,先後擔任過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文藝幹事、科長及縱隊、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建國後,任華東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1952年轉業至地方,先後任華東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和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

後記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亦即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吳強在駐地的村口,親眼目睹了張靈甫這位夢想“立馬沂蒙第一峰”的“天之驕子”、“常勝將軍”,最終躺在一塊門板上,被解放軍戰士從山上抬下來的情景。從此,他便萌生了這樣的想法:要把從漣水戰役到張靈甫死於孟良崮這個“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編織起來寫一部長篇小說。
這部作品正面展開我軍全殲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的宏偉畫面,激越、壯麗,洋溢著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熱情。反映了我軍由弱到強,最終勝利的歷史進程,揭示了人民戰爭的規律,形象地體現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勝利。在敵我雙方人物,尤其是高級將領典型性格的刻畫上,有很大的突破性成就。對於中國當代軍事文學創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成為“十七年中國當代文學”的最重要收穫之一。
《紅日》震撼了中國文壇,全國為之轟動。吳強這樣說道:“記住昨天的戰鬥生活,對於我,是永遠的;只要還在活著的時候,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已經給了我、今後還將給我以前進的力量。”作為中國當代軍事文學的經典著作,《紅日》曾被拍成影視作品,而我國當代著名畫家汪觀清先生創作的連環畫《紅日》,因其傳神的個性刻畫,更是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其中,連長石東根勇猛善戰的形象最為鮮活;軍長沈振新是一位參加過長征的老幹部,戰鬥經驗豐富,性格剛毅不屈、堅韌不拔;副軍長梁波則平易近人、幽默風趣,充滿了青春活力……
著名畫家汪觀清先生為了能將兩大戰役的曲折過程用手中的畫筆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曾幾度奔赴山東,深入萊蕪、蒙陰、孟良崮等地體驗生活。歷時三年,連環畫《紅日》誕生了,在他的筆下,我軍首長、戰士、幹部、民工等眾多人物被塑造得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此作品曾獲得第二屆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繪畫二等獎,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因此,本書在進行封面設計時特別選用了汪觀清先生的作品,在此向汪觀清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序言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的第二天上午(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七日). 在我們住村口頭,我看到從山上抬來的張靈甫的屍體,躺在一塊門 板上。當時,我有這樣的想法:從去年秋末冬初,張靈甫的七十四師 進攻漣水城,我軍在經過苦戰以後,撤出了陣地,北上山東,經過二月 萊蕪大捷,到七十四師的被消滅和張靈甫死於孟良崮,正好是一個 情節和人物都很貫串的故事。後來,我有過把這個故事編織起來寫 成文章的想頭。差不多日裡、夜裡、風裡、雨里,都要行軍打仗;就是戰 後休整,也很少空閒。實際上,我們的工作,不打仗的時候,常常比打 仗的時候還要忙,哪裡還有工夫和心情寫什麼文章。大概是兩個月 以後,在夜渡朐河的時候,連寫好的幾十頁筆記,和收集來的一點資 料如幾張七十四師的《士兵報》也丟掉了。
不知是什麼緣故,筆下寫不成,心裡卻老是想寫,有時候,竟打起腹稿來,仿佛著了迷似的。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里,部隊住在廈門島上,戰事基本結束了。可能是看到了大海的波瀾,我便理起了已往的斷斷續續的思緒,打算真的動起筆來。可是,種種顧慮,擋住我的去路。到三年以後的春天,才硬著頭皮寫好了故事梗概和人物詳表。由於缺乏那么一股幹勁,使得我在創作道路上的步子走得很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我不但從腳步慢到停腳不前,而且下決心不幹這件自不量力的重活了。在別人,可能早就寫了出來,而我呢,直到又一個三年以後的春天,才以一種試試看的態度開步走。雖說醞釀、思考的時間比較長,又有那么現成的很富有文學意味和戲劇性的故事骨骼,作為進一步進行藝術結構的依託,自己又是在這個戰鬥歷程里生活過來的,心裡自也有了一點數,自認還不是輕率從事;但把那么一個戰鬥故事寫成長篇小說,總還覺得是在幹著一件冒險的事情。
我曾經多次反覆地考慮過,並且具體地構想過:不管戰爭史實,完全按照創造典型人物的藝術要求,從生活的大海里自取所需,自編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免得受到史實的限制。也許是我的藝術魄力太小,我沒有這樣做。我認為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都是戰爭藝術中的精品、傑作,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在這兩個藝術品上煥發著耀目的光華色澤。就是我軍受了挫折的漣水戰役,到後來,也起了成功之母的積極作用。我珍愛它們,我覺得文學有義務表現它們。我又認為:透過這些血與火鬥爭的史跡,描寫、雕塑人物,既可以有所依託,又能夠同時得到兩個效果:寫了光彩的戰鬥歷程,又寫了人物。看來,我不是寫戰史,卻又寫了戰史,寫了戰史,但又不是寫戰史。戰史仿佛是作品的基地似的,作品的許多具體內容、情節、人物活動,是在這個基地上建樹、生長起來的。
這樣寫法,歷次戰役的基本情勢和過程,不能不是有根有據的真情實事,而故事裡的種種細節,則可以由作者自由設計、虛構。因而寫到我軍的野戰軍領導、指揮人員如陳毅司令、粟裕副司令,敵人的高級將領如李仙洲、張靈甫等,便用了真姓名。敵我兩方的大多數人員和人民民眾,就由作者給他們起了名字。如我軍方面的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陳堅、楊軍、華靜、阿菊、葛成富,敵人方面的何莽、張小甫,等等。在寫作過程里,我感覺文學賦予我的創作上的自由權利,我是充分享受和使用了的。史實不但沒有限制和束縛我,反而支持和方便了我,使我能夠沿著一條軌道,比較順利地走完了這一段寫作路程。
的確,我感到吃力、緊張。有時候,心跳得厲害,有時候,夜不成眠。睡到深夜,忽然夢中醒來,想起了一個什麼情節,或者對已經寫好的字句,覺得需要進行補充、修改,便從床上披衣而起,扭亮了燈,又臨時寫了一點,是有過好多次的。自然也跟大家一樣,我更多的感覺是歡樂和幸福,特別是在這本書終於脫稿以後。毛病總是有的,我自己深深知道,以我自身的條件,寫這樣的作品是不相稱的;以這樣的寶貴歷史題材,作為我寫作的實驗的對象,我感到簡直是一種罪過。直到現在,書已出版了兩年,我的心情,還常常覺得沉重、不安。但是,我也快樂,我覺得歷史、生活、今天的時代、社會,給了我極其優厚的待遇,哺養了我,教育了我,使我能夠享受到寫成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的幸福。
我感激我們的黨,領導了勝利的革命戰爭,又給了我通過文學形式再現戰爭生活的機會和條件,並且在我寫作過程中,殷切地母親般地關心我,經常地給我既原則又具體的種種指點。我感激打敗了強敵的那些革命的人民、人民戰士和勇敢的、高尚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梁波、劉勝、石東根、楊軍、秦守本、張華峰、王茂生、安兆豐、張德來……華靜、黎青、姚月琴、錢阿菊、葛老大娘、張老大娘、阿菊的乾娘余老大娘。等等。他們為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創造了輝煌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在生活里感動過我,以他們的卓越的行為、品德影響過我,而又被我當做了書里的主人公和寫作對象。對於他們,我又十分慚愧,因為我在雕塑他們的形象的工作上,有時候,顯得手不應心,有時候,連心也顯得愚鈍,因而使我的工作成效,遠未能達到我所想像的和許多人所期望的那種地步。我寫了敵人,其中著重地寫了一個張靈甫。張靈甫這個匪徒,是反動頭子蔣介石手下的一員健將,有豐富的反革命戰爭的經驗、才智。他猖狂已極,反動透頂。他驕縱、冷酷、矜持、虛偽、狡詐.他率領他的七十四師直下淮南、淮北,兩次進攻漣水城,在萊蕪戰役里,李仙洲當了俘虜和李仙洲的五萬多人馬被殲滅的悲慘教訓,他竟傲然拒絕接受,膽敢深入沂蒙山區的我軍腹地。在孟良崮被殲就戮,自然是他的部隊和他本人應得的結果。為了傳之後世和警頑懲惡,讓大家記住這個反動人物的醜惡面貌,我在他的身上,特意地多費了一些筆墨。有人說,寫敵人應當寫得狠一點,以顯得我們的英雄人物的本領更高。這個意見,是正確的。其實,我們的敵人本就是又狠又毒,並且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我們只須按照真實的面貌去再現他們,也就夠了。譬如對張靈甫和吐絲口戰鬥里逃走了的那個何莽,能說我在描繪他們的形象上,做了多大的誇張?是我有意把他們寫得狠了一點?多年的戰爭歷史教育了我們:對於我們的敵人,應當蔑視卻又必須重視。我想,在我們的作品裡,一旦要他們出現,就要對他們著意地真實地描寫,把他們當做活人,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絕不能將他們輕輕放過。
“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有人這樣說。我寫了愛情,但我不是把愛情作為主題的。在客觀生活里,愛情有份,戰爭的時候也不例外。生戰鬥那樣。
我們的心情舒暢,我們的生活多彩而幸福。
看到美好的今天,嘹望更美好的明天,我不禁想起了在風裡、雨里、炮火紛飛里苦戰惡鬥的昨天,更不禁想起了那些勇敢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戰士。
記住昨天的戰鬥生活,對於我,是永遠的;只要還在活著的時候,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已經給了我、今後還將給我以前進的力量。
為的表白一下心情,更為的紀念偉大的建國十年,說了上面一些話,並作為這次修訂本的序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