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文百部:張心陽集

《中國雜文百部(卷二)(當代部分):張心陽集》收錄了作者張心陽近些年來的優秀隨筆雜文。這裡有最酣暢的文字、最勇敢的吶喊、最精粹的傳承、最真摯的情感、最冷靜的思考、最清醒的堅持……在這個紛擾多變的年代,我們選擇讀書悟道,尋找精神安頓之所。書中的這些文章有事實、有根據、有分析、有理論、有文采,是非常優秀的雜文。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雜文百部:張心陽集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80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心陽 劉成信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雜文百部(卷二)(當代部分):張心陽集》是《中國雜文》系列叢書之一,收錄的是我國著名雜文作家張心陽近些年來的優秀隨筆雜文。面對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兒及當下的社會現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命體驗,作了深刻的剖析,見解深刻,啟人才智,讓人品嘗到歷史深處的雋永況味。

作者簡介

張心陽,安徽桐城人,《解放軍報》高級編輯,大校軍銜,北京雜文學會副秘書長。1979年參加南疆作戰,榮立三次三等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從事雜文創作,作品主要刊發於《人民日報》、《北京日報》、《隨筆》、《雜文月刊》、《同舟共進》等報刊。著有《帶毒的親吻》、《站著說話也腰痛》等多部雜文、隨筆專著。文章入選《中國當代文化書系》、《中國當代雜文經典》、《中華百年雜文精華》、《中國當代雜文二百家》等文集,並作為範文收錄於多種中學生課外輔導讀本,數十篇文章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獎”等全國性獎項。二十一世紀以來對蘇聯問題有特別的關注,以此為題材的雜文、隨筆曾在中國文壇引起關注。

圖書目錄

美國人的英雄觀
是海燕,也是烏鴉
誰先得知列寧去世的訊息
英雄是怎樣打造的
典型之用
偉大的度數
誰給火星車命名
人們該怎樣說話
“下崗喉舌”很愛錢
流浪漢英雄與五千元獎金
監督要領指標乎?
總統來了怎么辦
政府屬於“服務業”
從傻瓜到愷撒
政治公式:2+2≠4
帶毒的親吻
俄羅斯人懷了一下舊
我們敢不敢站在孔子肩膀上
讀克爾愷郭爾哲學寓言
被“嘲笑”的馬克思
按規律辦事需要多少個膽
宋高宗的“退休生活”
解放誰的思想
“小說家”勃列日涅夫
前蘇聯的“段子”
“美國特色社會主義”
愛國主義不是治政乏術者的救命稻草
朱元璋這樣對待官民衝突
古巴無人上訪
領導人有沒有“不高興地說”
“百年不遇”的背後缺的是“百年大計”
北京太偏遠
警惕以“左”謀私(二題)
缺乏秩序的社會人人都是弱勢群體
個人掛像越多政權越危險

序言

看似迥然實一然
張心陽
◎記者:您是軍人,又是知名雜文作家。很想知道您那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
●張心陽:當初我沒有想要躋身行伍的,只是高中畢後在家鄉當代課教師當得很無奈,才想到要遠走高飛。家父教導我們兄弟的“名言”是:“有本事,你們就滾得遠遠的。”我這一滾就滾到了南疆戰場,槍林彈雨中奔突了一個多月。仗打完了就寫文章,軍人和寫作不僅從來不矛盾,而且有其獨特的優勢,那就是軍旅的艱辛,戰爭的殘酷,獻身的壯烈,重重地撞擊著軍人的靈魂,即使你很無知也能吟詩為文,因為它讓人的感慨足以使血脈賁張。我的寫作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家鄉的桐城文化,桐城人重學、崇文、善辯;二是父親的叛逆精神和自信及母親的善良與豁達使我耿介、仁善;三是經歷戰爭出生入死,還有什麼足以畏懼!
◎記者:雜文是主旋律!這一說法聽起來很新鮮,為什麼這樣說?
●張心陽:我們應當搞清楚主旋律是什麼?從音樂的本義講就是主調,從社會角度講就是主流,或叫主流意識。對社會主流問題的反映,既可以是頌揚,也可以是探討或批評。如果說散文、詩歌和藝術等歌頌社會主流是主旋律,那么雜文探討和批評(當然也有頌揚)社會主流問題自然也是主旋律。是不是主旋律並不是看歌頌還是探討或批評,而是看是否觸及社會主流問題。在我看來,雜文與評論一樣,反映主旋律問題比任何文種都直接。歷史地看,雜文對於主旋律從來都是幫忙,而不是添亂。魯迅翁“蘸血一樣的墨”寫雜文,以拯救中華民族於水深火熱,我們能說不算主旋律嗎?說雜文不是主旋律,那是對雜文的無知;辦報辦刊去雜文,那是對主旋律聲音的弱化。
◎記者:您對蘇聯問題的研究,它已成為您的雜文創作特色。為什麼要研究蘇聯問題?
●張心陽:蘇聯問題無疑是二十世紀人類可與二戰比肩的大事件。這么大的事件作為雜文人不關注,顯然有些麻木。它的意義不只是一個國家的興衰,而是關係人類一種社會制度的前途和命運,當然也關係到中國政治制度的前途和命運。如果說蘇共政權垮台讓我為之震驚,那么讀過解密後的蘇聯各種文獻資料、各種人物傳記和紀實文學,我便坐立不安了。那就是不寫蘇聯問題會讓我難辭其咎。貴刊主編劉成信先生在《雜文情懷》一書中談過對我的看法:“潛心研究蘇聯問題,以此為題材的雜文,在國內堪稱獨樹一幟。”感謝他的鞭策。
2008年8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