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電通信

據1985年統計,中國已同世界上 113個國家和地區通郵,與42個國家建立了直達電路,在20多個城市辦理國際特快傳遞業務;國內絕大多數省會以上城市與北京的部分用戶間已實現了長途電話自動撥號。此外,還開辦了報紙、圖片、資料傳真業務和數據傳輸業務,計算機利用國際通信網可從幾百個國外資料庫檢索科技、經濟、商業、文化等情報與數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郵電通信
  • 歷史:近三千年
  • 現狀:有較大發展
歷史沿革,行業現狀,郵電技術,郵電服務水平,

歷史沿革

在中國古代,人們很早就使用通信方法互相聯繫。2700多年前,周朝幽王就利用烽火傳遞信息,其後又出現傳遞政府文書的郵驛站。唐代的郵驛組織已達到了很高水平,全國連成網的水、陸驛站有1639個,郵運規定嚴格的時刻表,違反時刻表要受嚴厲處罰。在宋代,發展了急遞郵驛。元代沿襲宋代的辦法,在各州縣廣泛設定“急遞鋪”,一鋪接一鋪不停地傳遞,規定一晝夜要走400公里。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明代出現了民信局,這是中國民用郵政的開始。19世紀中期以後,中國開始吸收國外技術,陸續使用了電報、電話、傳真、數據傳輸等多種通信方式,但發展緩慢。1949年以前,除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外,廣大農村郵電通信條件很差,有的地區甚至常年不通郵。

行業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30多年來,郵電通信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和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據1985年統計,中國已同世界上 113個國家和地區通郵,與42個國家建立了直達電路,在20多個城市辦理國際特快傳遞業務;國內絕大多數省會以上城市與北京的部分用戶間已實現了長途電話自動撥號。此外,還開辦了報紙、圖片、資料傳真業務和數據傳輸業務,計算機利用國際通信網可從幾百個國外資料庫檢索科技、經濟、商業、文化等情報與數據。

郵電技術

郵運是綜合利用火車、汽車、飛機、輪船等多種運輸手段的。在郵件內部處理方面,70年代以來,中國自行研製的各種收寄、出售、分揀、傳遞、升降、綑紮、裝袋等專用機械設備,已相繼在一些大城市郵局投入使用。在中小城市仍以手工操作為主。
在電信方面,已經建成了明線、電纜、微波和短波以及衛星地面站等多種手段組成的電信通信網。中國第一條京、滬、杭1800路中同軸電纜已於1976年投產。中國已用600路、960路微波聯通了除西藏、新疆、內蒙古、台灣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國已先後研製出從600路、1800路到4380路電纜載波機,大容量縱橫制市話交換機、縱橫制編碼長途自動交換機;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自行研究、設計、生產了60路、600路、960路直到1800路的微波設備。截至1985年,已裝備了1.7萬多公里的微波幹線電路。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的通信衛星地面站,經太平洋、印度洋上空的國際通信衛星可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開通衛星通信業務。1984年4月8日中國首次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從而為開闢國內衛星通信業務提供了廣闊前景。中國自行研製的市內電話光纖通信系統也已在武漢市投入使用。到1985年底,市內電話中,自動電話占80.19%;長途電話中,自動、半自動接線占24.8%;電報交換中,大部分省會已利用電子計算機,實現了電報自動轉接。

郵電服務水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有郵電局所26328所,至1985年底已發展到53107所(不包括台灣省),其中80%以上設在鄉村。每個局、所的平均服務面積為 180.8公里,平均服務人口為1.97萬人。截至1985年底,有99.6%的鄉通郵,94.8%的鄉通電話,人均郵件占有量為4.5件(每年),每百人訂報28.8份;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話機0.6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