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海海霧

南海的海霧只限於中國沿岸附近,霧區比較集中於瓊州海峽和雷州半島沿岸,2~3月霧頻率最大。東海海霧始於3月,終於6月。本區有兩個多霧區,分別位於台灣海峽西岸沿海和舟山群島附近海域。前一個多霧區以3~4月最明顯,後一個以4~5月最盛,東海霧區,西部多於東部,東海黑潮以東海霧顯著減少。黃海整個海域都有霧,其在中國沿岸部分,霧多集中在山東半島東北端的成山頭一帶,另一中心在山東半島南部的青島潮連島附近海區。海霧的集中出現在4~7月,霧區從南海、東海到黃海自南向北增大,時間連續推遲。從黃海北部進人渤海,海霧顯著減少。渤海西岸從萊州灣以北到秦皇島的廣大海區基本沒有海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海海霧
  • 外文名:China's offshore sea fog
  • 範圍:只限於中國沿岸附近
  • 最大處:瓊州海峽和雷州半島沿岸
  • 最大月份:2~3月霧頻率最大
  • 最少處:渤海西岸廣大海區基本沒有海霧
簡介,變化特徵,

簡介

南海的海霧只限於中國沿岸附近,霧區比較集中於瓊州海峽和雷州半島沿岸,2~3月霧頻率最大。東海海霧始於3月,終於6月。本區有兩個多霧區,分別位於台灣海峽西岸沿海和舟山群島附近海域。前一個多霧區以3~4月最明顯,後一個以4~5月最盛,東海霧區,西部多於東部,東海黑潮以東海霧顯著減少。黃海整個海域都有霧,其在中國沿岸部分,霧多集中在山東半島東北端的成山頭一帶,另一中心在山東半島南部的青島潮連島附近海區。海霧的集中出現在4~7月,霧區從南海、東海到黃海自南向北增大,時間連續推遲。從黃海北部進人渤海,海霧顯著減少。渤海西岸從萊州灣以北到秦皇島的廣大海區基本沒有海霧。

變化特徵

根據《中國內海及毗鄰海域海洋氣候圖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資料室,1990)提供的洋面氣象觀測資料統計結果和《中國海洋地理》(王穎,1996)中的有關章節,歸結如下中國近海海霧的氣候變化特徵。
中國近海的賽季出現在1~7月份,除了局部海區(山東成山頭外海)外,其他海域賽季於8月結束。
1月,霧區很小,霧區(霧頻率加0.5%的區域)主要在北部灣、瓊州海峽兩岸和粵東至台灣海峽西岸,霧區寬度離岸100~200km.
2月,北部灣霧區擴展到灣內整個海面,西北部頻率達5%,瓊州海峽和雷州半島沿海霧頻率在10%以上。中國沿海霧區出現在南海北部、台灣海峽西部、東海到黃海。南部霧區寬度較窄,離岸100~200km,東海北部到南黃海霧區向外擴展到距岸400-500km。
3月,北部灣霧頻率達到最高,南海北部至福建沿海霧頻率增加。福建沿海出現多霧中心,頻率達10%以上。另一個多霧中心在舟山群島附近,霧頻率超過10%。整個台灣海峽霧頻率達到0.5%以上。東海霧區寬度距海岸600~700km。黃海霧區進一步擴大,東緣已經接近朝鮮半島西海岸,北部進入北黃海。東海北部至黃海南部的開闊洋面上出現一霧頻率大於2%的多霧區。
4月,北部灣和南海北部霧頻率下降,霧區縮小。東海北部霧區向東擴展,寬度達到距岸700~800km。福建沿海霧頻率為一年最高,中心可達20%以上。舟山群島附近霧頻率也可達20%以上。由於暖濕氣流的北推,黃海南部的多霧區向北擴大至黃海中部,霧頻率增加至5%以上。黃海霧區已經覆蓋整個海域,與朝鮮半島西岸的霧區連成一片。山東半島南部沿海、朝鮮半島西海岸附近霧頻率明顯增加。同時,渤海灣東部開始出現霧。
5月,北部灣、南海北部已經沒有霧區,海霧主要出現在東海和黃海。30°N以南霧頻率下降至3%以下,福建沿海的多霧區消失。舟山群島附近海霧頻率依然高達20%以上,濟州島以西海霧頻率也達15%以上。山東半島南部沿海和朝鮮半島西岸的多霧區範圍向外海擴大,南黃海開闊海面霧頻率在3%~5%左右,北黃海霧頻率為1%~3%。
6月,台灣海峽及其以南基本沒有霧區。東海水域由於水溫升高,霧頻率降低,黃海成為多霧中心,整個黃海霧頻率達到3%~5%,青島外海霧頻率為12%,成山頭外海霧頻率為10%。
7月,霧區基本只出現於黃海。黃海北部多霧區從朝鮮半島北部沿海向西南擴展與山東半島東北端的成山頭外海連成一片。成山頭外海霧頻率升至11%,青島外海霧區依然維持,黃海中部開闊海區霧頻率維持在3%~5%。朝鮮半島西岸海霧達到全年最盛期。渤海霧區出現在渤海灣東部。
8月,由於海溫升高,平均風向由偏南轉為偏東,黃海霧頻率急劇下降,霧區縮小到僅局限于山東半島東部海域和朝鮮西南局部海域,霧頻率降至0.5%~1%。9月以後,中國近海基本不再出現海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