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新聞學著作

中國近代新聞學著作

1815~1919年間在中國公開發表和出版的有關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和新聞業史方面的文章和書籍,表現出中國資產階級新聞思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代新聞學著作
  • 外文名:Chinese modern journalism
  • 時間:1815~1919年
  • 類型:總結
  • 思想:中國資產階級新聞思想
  • 有關:中國公開發表和出版的
作品正文
1815~1919年間在中國公開發表和出版的有關
報人鄭貫公, 自 1900年起撰寫了《論新聞紙之益》、《日報議》、《拒約須急設機關日報議》等文,影響廣泛。這些文章,強調報紙的重大作用在造就民主政治和世界文明, 認為辦報是國民的義務,政府不得阻礙。文章還提出了 “黨報” 觀念和“機關報 ”作用問題。
在此期間,新聞學專著開始出現。上海商務印書館在1902年出版的日本松本君平的《新聞學》中譯本,是在中國印行的第 1本新聞學專著。該書又名《歐美新聞事業》,共36章近 9萬字。它以主要篇幅介紹歐美新聞事業的現狀和編輯、採訪、寫作等工作原則與方法問題,影響廣泛,有關言論曾為當時中國報人一再引用。1913年,上海廣學會翻譯出版了美國E.L.舒曼的《實用新聞學》。原著出版於1903年,是一本系統地介紹西方報紙實用知識的專著。有關新聞要素,即所謂“五個 W”的觀點,即是由該書首先傳來中國的。
中國人撰寫的新聞學專著也陸續出現。商務印書館在 1917 年出版的姚公鶴的 《上海報業小史》(同年在<東方雜誌>上連載) ,是中國人所寫最早的新聞史著作。該書對上海的一些主要中文報紙的歷史沿革及其經營管理狀況作了詳細記述。史實雖有若干出入,但一直為新聞學界所重視。1918年,徐寶璜的《新聞學大意》一書問世。 該書自1918年 9 月起連載於《東方雜誌》,後經修改發表, 先後更名為《新聞學》、 《新聞學綱要》,多次重版。這部書根據美國新聞學知識,結合中國報紙工作經驗寫成,是中國人自著的第 1本論述新聞理論與新聞業務知識的著作。1918年,商務印書館還出版了包天笑的《考察日本新聞紀略》一書。此外,任白濤的《套用新聞學》,當時已完稿,未及出版。隨著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新聞學作為一門科學,在中國受到了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