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憶(央視紀錄片)

中國記憶(央視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記憶》是央視出品的一個紀錄片。由《CCTV-10中國記憶》攝製組著。本書主要為收集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記憶》
  • 類別:紀錄片
  • 國家/地區:中國
  • 劇集:12
中國記憶(一)《天壇》上集

在人類的蒙昧時期,渴望風調雨順時的五穀豐登,促使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抬頭仰望威力巨大的天空。於是先民們開始了對天的頂禮膜拜,用各種方式對天祭祀,以求得天神的眷顧和庇佑。人類文明踏入新千年之後,在北京南郊,世人看到了一處莊嚴靜穆的建築群,它就是--天壇。請收看《天壇》上集。
中國記憶(二)《天壇》下集

天壇建築群包括陳設列神牌位以及皇室先祖的皇穹宇,用於孟春祈谷的祈年殿,有“小紫禁城”之稱的專供皇帝沐浴齋戒的齋宮等,還有享譽海外的聲學建築 --回音壁,有著“人間偶語,天聞若雷”之說的三音石,以及充滿了傳奇故事的七星石等名勝古蹟。天壇建築群經過歷代的修復和改建,集明/清建築技藝之大成,是中國古建珍品,更稱得上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築群。請收看目《天壇》下集。
中國記憶(三)《防衛之城》上集

為了抵禦外敵的劫掠和襲擾,中國的北方出現了萬里長城,而在中國的南方則出現了土樓。兩種造型各異的建築,目的卻都是一個,就是最大限度地防護自己,殺傷敵人。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中國記憶(四)《防衛之城》下集

在征戰殺伐的遠古年代裡,任何一座建築都必須像堡壘一樣,否則人類將因建築的崩塌而毀滅。人類能否用最簡單的材料,設計建造出堅固耐用的建築?明長城和永定土樓都給出了終極的答案。它們創造了永恆和不朽的建築典範。這些防禦性建築是如何發揮其功能以抵禦外敵入侵的呢?
中國記憶(五)蔚縣建築——神居表情

河北蔚縣,明代起經歷了曠日持久的民族拉鋸戰,人們因為厭倦戰爭,所以產生了對神明強烈的依賴心理。明末清初以後,這裡漸漸地從征戰轉為以農耕為主了。人們大量地修建廟宇,修建戲樓,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見堡就有村,見村就有廟,見廟就有戲樓”。為什麼要“見村就有廟,見廟就有戲樓”呢?這裡的廟宇和戲樓又有哪些獨特的藝術風格呢?
中國記憶(六)蔚縣建築——民居表情

“八百莊堡八百村,有村便有堡,見堡就是村”,河北省蔚縣人總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家鄉。蔚縣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村堡里。這厚重的堡對這兒的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這裡的九連環院/瓮城/小自在,是怎樣的建築形制呢?這裡的民居又有著怎樣的建築奇觀呢?
中國記憶(七)蔚縣風俗——刻紙傳奇

河北省蔚縣被譽為“中國剪紙之鄉”。蔚縣剪紙是以陰刻/點染為主。它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裡的剪紙手藝人都說,自古以來,蔚縣人就愛看戲,所以就使得那裡剪紙藝術風格以戲曲人物為主要題材。更主要的是,它那獨特的工藝可謂一絕。藝人們一刀刻下百十張不在話下。不僅僅如此,其工藝上的絕技更是我們想像不到的。
中國記憶(八)蔚縣風俗--火紅的節日

河北蔚縣地處邊塞。這裡的民間社火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聽說暖泉鎮的“打樹花”已經留傳了上百年,打出來的樹花像焰火一樣好看。但是,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民間絕技,會是像爆竹一樣的東西嗎?“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同是正月十五耍紅火,宋家莊鎮上蘇莊村的風俗習慣卻與暖泉鎮大相逕庭。那裡的拜燈山民俗表演,又是怎樣的一種活動?
中國記憶(九)哈尼史詩

1986年三星堆驚現世界。是誰留下了這些穿越了時間的青銅雕像呢?關於三星堆主人的爭論,誰都沒有十分確鑿的證據,大家的論點都只停留在猜測和假說層面。21世紀初,又一個新的觀點認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雲南哈尼族的歷史傳說/風俗習慣有著神秘的聯繫。哈尼族世世代代流傳著一部瑰麗的遷徙史詩《哈尼阿陪聰坡坡》,在這部史詩里,講述的是哈尼祖先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在崇山峻岭之間不停遷徙,尋找美好家園的故事。新近出土的青銅人像,與三星堆的種種神秘聯繫,與都江堰一脈相承的遠古智慧,世代相傳的遷徙史詩,種種證據無不證明了哈尼族確實來自北方的古代氐羌遊牧民族。因為環境/瘟疫/戰爭等種種原因,他們開始向南方遷徙,尋找更加適合生存的沃土,開創夢想中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國記憶(十)聲聲不息

在中國山西運城的新絳縣,流傳著一種聞名世界的鼓樂。傳說,新絳縣的鼓手們只使用一枚普通的小鼓,就能敲出十七種不同的聲響,並且還能利用這十七種鼓聲講述不同的情節,這種特殊的演繹技法成為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一種奇觀。為了探明這種奇妙的鼓技,攝製組深入新絳縣,在民間訪問大量民間藝人,探尋幾近失傳的鼓,技巧,為您展現一個最為鄉土、最為真實的新絳鼓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