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生政策

中國衛生政策

《中國衛生政策》是2010年4月1日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光汶。本書適用於各層面的、個人經驗不盡相同的政策執行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衛生政策
  • 作者:林光汶等主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版次:1
  • 頁數:713 頁
  • 字數:1372000
  • 印刷時間:2010-4-1
  • 開本:大16開
  • 紙張:膠版紙
  • 印次:1
  • ISBN:978781116699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分闡述了當前衛生政策制定的相關情況,包括其歷史、近期的變革以及面臨的挑戰等。本部分陳述了衛生政策的制定是以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為大背景的。正如經濟和社會一樣,衛生政策及其制定還處於過渡性階段。
第二部分介紹了一系列關於政策理論的研究(分析、發展、執行和評價)。我們期望本部分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理論工具,以利於各位思考如何將中國的衛生政策制定融入國際大背景中去,以及如何借鑑國際經驗來發展中國的衛生政策制度。
第三部分為案例分析,強調了中國政策制定者在中國特有國情下,套用前面所提到的各種理論時所遇到的問題。案例的選擇旨在揭示體制缺陷與政策制定方法,而非“致力於解決現實問題”,尤其是某些特定的醫療衛生事件。本部分試圖闡明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而並非是提出成套的解決方案。
本書以多種方式來面向廣大讀者。當然,我們的主要讀者還是那些服務於各層面的、個人經驗不盡相同的政策執行者。我們希望他們能重視本書中所提及的國際視角以及某些常見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我們也期待將中國衛生政策歷史與國際視角相結合之舉能啟發讀者的新思考和新觀念。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衛生及衛生政策的歷史沿革、發展與挑戰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的衛生事業
1.2 新中國成立一中國實施改革開放(1949-1978)
1.3 經濟轉型期的衛生政策及其影響
第二章 政府治理及其衛生決策過程
2.1 引言
2.2 政府概念的歷史與前瞻
2.3 政府治理結構及其問責制度
2.4 衛生決策過程
2.5 衛生決策過程中的部門過度分權問題
2.6 結論
第三章 公共部門改革及對衛生的影響
3.1 中國科層制度的歷史概覽及其改革邏輯
3.2 創造廣闊的公共政策環境,引入“市場機制”
3.3 公共部門改革——行政管理與公共服務分離
3.4 結論:發展就是漸進改革公共部門
第四章 巨觀經濟與衛生
4.1 引言
4.2 巨觀經濟與衛生的關係分析
4.3 國際上關於巨觀經濟與衛生的討論
4.4 人力資源與衛生髮展
4.5 貧困與經濟發展
4.6 巨觀經濟問題:衛生政策的“幕後”還是“前台”
4.7 政策一致性要求有共同的語言
4.8 巨觀經濟政策與衛生髮展的相互作用:中國案例
4.9 結論:衛生政策的經驗總結
第五章 全球化對中國衛生及衛生服務的影響
5.1 引言
5.2 對外關係為何對中國的衛生髮展至關重要?
5.3 理解全球影響的概念框架
5.4 對中國衛生系統的主要影響因素
5.5 全球衛生體系設計
5.6 建立衛生領域的跨區對話機制
第六章 衛生體系的設計和衛生政策
6.1 為什麼要在衛生政策中考慮衛生體系的設計?
6.2 什麼是衛生體系?
6.3 衛生體系做什麼?
6.4 衛生保健體系設計
6.5 保護健康和健康促進的體系
6.6 衛生體系設計的決定因素
6.7 評估衛生體系的績效
6.8 衛生體系是否可以進行比較?
6.9 衛生體系發展的策略
第七章 治理與中國衛生政策
7.1 引言
7.2 治理的概念
7.3 治理的變化和創新
7.4 中國健康治理面臨的挑戰
第八章 政策理論
8.1 引言
8.2 治理:政策發揮作用的場合
8.3 政策應該做什麼,怎么做?
8.4 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8.5 政策策略和工具
8.6 結論
第九章 政策分析、政策發展和政策能力
9.1 引言
9.2 政策分析
9.3 政策發展
9.4 政策發展計畫
9.5 發展制度層面的衛生政策能力
9.6 結論
第十章 健康政策倡導
10.1 引言
10.2 健康政策倡導的實踐
10.3 健康政策倡導的能力建設
第十一章 政策工具一:計畫、市場和混合工具
11.1 引言
11.2 計畫還是市場?
11.3 計畫
11.4 市場
11.5 第三條道路
11.6 工具的選擇
11.7 計畫的層次
11.8 衛生計畫的關注點
11.9 籌資機制
11.10 市場化的資源分配原則——需方和供方控制
11.11 購買(計畫和管理市場)是一種介乎中間的做法
11.12 市場化系統中的計畫:一些國際的經驗教訓
11.13 政策、政府、市場和公民社會的關係
11.14 結論——計畫還是市場?
第十二章 政策工具二:合作、協調與協作夥伴
12.1 引言
12.2 市場經濟中的夥伴模式
12.3 為什麼政府熱衷於將合作夥伴作為政策與項目的特別平台?
12.4 合作模式在中國的演變
12.5 成功合作夥伴的預測因素
12.6 潛在缺陷
12.7 結論與借鑑
第十三章 政策工具三:規制
13.1 引言
13.2 規制的定義
13.3 規制體系
13.4 規制醫療的方法
13.5 順從體系:規制執行力度的體系設計
13.6 規制面臨的挑戰和規制改革
13.7 中國規制面臨的挑戰
13.8 超越技術規制的視野:規制、規範、社會制度和治理
第十四章 政策工具四:監督和評價
14.1 引言
14.2 衛生項目和計畫中的監督和評價
14.3 衛生政策的監督和評價
14.4 誰是監督者?
14.5 運用研究發現——開展傳播、分析和政策評價
第十五章 健康政策策略:消費者賦權和社區參與
15.1 引言
15.2 消費者和社區參與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
15.3 結論
第十六章 改善健康的政策
16.1 引言
16.2 背景
16.3 改進健康的途徑:七個案例研究
16.4 結論:健康促進的方向
第十七章 政策執行
17.1 引言
17.2 “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及混合政策執行模式
17.3 政策執行是變革管理的要素之一
17.4 中國實施衛生體制改革的經驗
17.5 實施變革
17.6 結論
第十八章 循證衛生政策
18.1 引言
18.2 什麼是循證衛生政策?
18.3 在制定衛生政策時如何獲得證據?
18.4 循證衛生政策在中國實行的情況
18.5 在中國開展循證衛生政策所需要的條件
第十九章 衛生改革的國際經驗
19.1 引言
19.2 改革壓力
19.3 方法學工具
19.4 歐洲與拉丁美洲改革經驗比較
19.5 改革中出現的問題
19.6 對中國的啟示
第二十章 區域衛生規劃
20.1 引言
20.2 區域衛生規劃:政策的開發
20.3 作為國家衛生政策的區域衛生規劃
20.4 問題的分析
20.5 結論:中國的區域衛生規劃下一步走向哪裡?
第二十一章 變遷中的醫院規制政策
21.1 引言
21.2 1949-1979年的醫院規制政策
21.3 1980-1996年期間變化的政策環境及醫院規制政策
21.4 1997年以後市場導向的醫院政策
21.5 醫院改革面臨的挑戰
21.6 醫院的實踐模式(公立身份,私人行為)的內在原因
21.7 公立醫院改革的途徑及遠景
21.8 國家、市場和公民社會進程中的醫院政策
第二十二章 中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述評
22.1 醫療保險一般原理與主要模式
22.2 中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第二十三章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改革
23.1 引言
23.2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遠景與體制結構
23.3 成就、問題與挑戰
23.4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離不開系統改革策略
23.5 改進組織與政策環境,重振社區衛生服務
23.6 結論
第二十四章 中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其啟示
24.1 引言
24.2 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
24.3 基於議程設定理論的分析框架
24.4 農村醫療保障制度過程分析
24.5 討論
第二十五章 貧困地區農村衛生改革的啟示
25.1 引言
25.2 改革背景
25.3 實施衛生改革政策面臨的挑戰
25.4 從改革政策到可行策略
25.5 從改革策略到行動
25.6 從局部試點到政策開發
25.7 結論
第二十六章 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改革
26.1 引言
26.2 中國公共衛生組織機構制度——為什麼需要改革?
26.3 政策影響分析——政策是否實現了既定目標?
26.4 公共衛生改革所要面臨的制度挑戰
26.5 結論
第二十七章 中國衛生人力發展
27.1 計畫經濟時期的衛生人力發展(1949-1977)
27.2 改革開放以來的衛生人力發展(1978年至今)
27.3 衛生人力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27.4 推進衛生人力發展的策略建議
27.5 結論
第二十八章 國家基本藥物政策
28.1 引言
28.2 國家基本藥物政策的主要內容
28.3 中國基本藥物政策的演進過程
28.4 問題與分析
28.5 基本藥物政策相關試點
28.6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