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螃蟹之鄉

中國螃蟹之鄉

中國螃蟹之鄉--臨淮鎮,地處洪澤湖西岸,泗洪縣城東南,呈半島狀伸入洪澤湖。轄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2個養殖場,其中魚種場具備四大家魚育種條件和技術,總人口1.5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螃蟹之鄉 臨淮鎮
  • 行政區類別: 鎮
  • 電話區號:0527
  • 所屬地區:泗洪縣
臨淮概況,歷史沿革,特色水產,旅遊資源,大閘蟹,養殖模式,開放,代碼及城鄉分類,

臨淮概況

郵政區碼: 223600
面積: 204平方公里
人口: 1.5萬人
方言: 江淮官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沭陽站
車牌代碼: 蘇N
臨淮風光
黨支部22個,黨員547人,其中農村黨員378人,村幹部56人,全鎮陸地面積19.16平方公里,轄洪澤湖水面184.8平方公里。全鎮螃蟹養殖面積6萬畝,其中外湖網圍養殖面積5萬畝,內塘養殖面積1萬畝。年產螃蟹3500噸,居全國鄉鎮之首,素有“蘇北第一鄉”的美譽。19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2002年被授予“中國名鎮”的榮譽稱號,是歷屆舉辦螃蟹節活動主要場地。臨淮鎮位於泗洪縣南部,是伸向洪澤湖中三面環水的“島鎮”。面積20.46(一說21)平方千米,人口16224人(2009年)。轄臨淮、小街、徐圩3個居委會(其中2個社區)和二河、溧河、駢台、洪勝、勝利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臨淮頭,距縣城30千米。
近年來,臨淮鎮黨委、政府依託豐富的水產資源,“走水路,奔小康”。以中華絨鰲蟹為重點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業,並主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斷探索水產養殖新技術、新模式,逐漸形成了以蟹為主,全面實施套養、混養、立體養殖的生態型、效益型養殖模式,特別是螃蟹產業極為成熟,螃蟹的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鏈條緊密,螃蟹套養桂魚、套養青蝦、扣蟹培育等技術嫻熟,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歷史沿革

1949年置臨淮鄉。1956年劃入洪澤縣,後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復歸泗洪縣,1993年建鎮。1996年,面積21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臨淮、小街、二河、溧河、汴南、徐圩、駢台、團結、勝利、汴河口、洪勝、劉台、雙淮、臨淮養殖場、科技村15個行政村。2003年,轄臨淮、小街2個居委會和二河、溧河、徐圩、駢台、團結台、洪勝、勝利7個行政村。

特色水產

臨淮鎮陸地面積19.1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08平方公里,被國務院有關部門授予“中國螃蟹之鄉”、“中國名鎮”等稱號。全鎮目前共有水產養殖塘口1.3萬畝,外湖養殖塘口4.2萬畝,年出產水產品4000噸,06年水產產值達到1.2億元,境內的螃蟹市場年交易量8萬噸,交易額5億元。
自1995年臨淮鎮開展大規模螃蟹養殖以來,堅持走水路、奔小康,狠抓水產業的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碩果纍纍,僅水產養殖一項共獲國家及部、省級科技成果獎項30餘項,僅螃蟹養殖方面課題達11項,其中《低壩高網圍大水面養魚技術》、《洪澤湖網圍養蟹實驗》、《蟹苗培育及河蟹養殖實驗》等項技術,為全國淡水大水體養殖提供了示範和技術基礎,提供了淡水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的新模式,意義十分深遠,給臨淮鎮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養殖品種達數十個,養殖水平及品種質量領先全國,成為江蘇省無公害水產品基地,為中國水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
1996年開始,臨淮鎮民眾自發成立了水產交易行和經濟人協會,以螃蟹市場為平台,以企業帶動水產品流動,開展境內外水產交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交易行數量從剛開始的一家到現在的數十家,種類從單一的螃蟹交易到各種水產品交易,範圍從省內到遠銷韓國、日本。

旅遊資源

江蘇省泗洪縣臨淮鎮洪澤湖西岸的一個半島,古老的汴河穿境而過匯入洪澤湖,該鎮始於春秋、興於唐宋,為古泗洲的重鎮,歷史十分久遠。革命戰爭年代,臨淮及湖區人民前赴後繼,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許多革命先輩在湖畔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改革開放以來,臨淮人民抓住機遇,快速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經濟實力大大提高,以螃蟹養殖為龍頭的水產業已形成了產業化經營,並被國務院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位於該鎮的“中國螃蟹市場”,迅速成為中國螃蟹及相關產業南北方周轉中心,年客流量達百萬人,交易額達10億元。
臨淮鎮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旖旎的風光使臨淮極具旅遊價值,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大投資,突出“人文臨淮”,以“煙波水世界,綠色夢田園”為主題,興辦特色旅遊。2002年旅遊收入達5000萬元,帶動了三產的快速發展。但至今臨淮尚沒有一個星級涉外賓館,這與旅遊勝境的建設極不相稱,臨淮鎮已投資金120萬元對賓館的前期工程幫了充分準備。賓館建成後將成為蟹都的一道亮麗風景,提高臨淮的外事接待和旅遊的規格檔次,為蟹都臨淮的國際化道路添上絢麗的一筆,項目建成後,將近會事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臨淮鎮 臨淮鎮歷史悠久,早在堯舜時期 即為塗山氏國,以後歷代統治者 都在臨淮建州設府,立郡置縣, 四九年國務院曾暫列為臨淮市, 五四年起臨淮鎮定為國家標準建 制鎮。臨淮鎮有較多的人文景 觀、歷史景點。如:莊子釣魚的 觀魚台;皇廟附近的戚繼光點將 台;古代建過連結淮河兩岸的浮 橋,煙鎖浮橋為鳳陽八景之一; 唐玄宗在聞賢門內建過開元寺, 寺內建有南華樓;入淮口上的廣 運橋;馬灘街上的濠梁驛站;霸 王城的雄風尤在。這些都記載著 古濠梁輝煌的歷史。 自然環境 臨淮鎮地勢是丘林北端和淮 河南岸的平原地帶,處在我國季 風氣候區,溫暖帶和亞熱帶的交 匯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 平均溫度15度,年平均降雨量達 900毫米以上,雨水充沛,緊鄰 淮河,水資源非常富足,臨淮鎮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滬 鐵路、省道307線縱貫東西,在 省道307線門臨路兩旁投資辦企 業,有得天獨厚條件。鳳陽火車 站設在鎮內,可北上首都,南接 金陵;臨淮鎮港口日吞吐貨物近 三千噸,上至華東重要商城蚌埠 市,下可達江入海。臨淮鎮不僅 是鳳陽縣工、商業重鎮,而且是 沿淮水陸重要的交通樞紐。

大閘蟹

江蘇省泗洪縣位於洪澤湖西畔, 擁有洪澤湖水面111萬畝(占全 湖的三分之一)和60萬畝淺水灘 塗(占全湖灘涂資源的一半), 湖岸線長165公里。泗洪擁有洪 澤湖遼闊的湖面、寬廣的灘涂和 曲折綿長的湖岸線;淮河、徐洪 河等7條流域性河道交織於此,全 縣水域面積達166萬畝,占版圖 面積的40%,素有“大湖濕地、水 韻泗洪”之美譽。寬闊的水域、廣 袤的灘涂和良好的生態,為泗洪 漁業生產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 條件,這裡既盛產“口感清爽、回 味清香”的泗洪清水龍蝦,也 有“玲瓏剔透、色澤銀白”的天崗 湖銀魚,更有“膏豐、黃多、匡 實”的泗洪大閘蟹,全縣水產品達 60多種,物產豐饒。 大閘蟹的品質 大閘蟹品質的好壞,與其養殖環 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泗洪 大閘蟹正是憑藉其優良的地理環 境搶占了先機,湖內水生資源豐 富、水草茂盛、水質清新、氣候 適宜,是河蟹生長育肥的理想場 所。 洪澤湖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 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 洪澤浦,唐(618-907)始名洪 澤湖。明清以來湖水全憑洪澤湖 大堤作為屏障,形成”懸湖”。自 古洪澤湖就產大閘蟹,所以洪澤 湖出產河蟹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 史,宋朝“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 耒對家鄉洪澤湖河蟹的評價就 有:“匡實黃金重,螯肥白玉 香”,生動地反映了文人學士對洪 澤湖的心馳神往和對洪澤湖螃蟹 美味的讚賞。 清清泗洪水 正是由於泗洪所屬的洪澤湖水域 水清碧翠,水質優良,無任何污 染,水草茂盛,餌料生物豐富, 其所產出的大閘蟹具有八大特 點:一是青背,蟹殼呈青灰色, 平滑而有光澤。二是白肚,蟹腹 面晶瑩潔白,這與池底底質、水 草種類有關。三是黃毛,腳毛長 而黃,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 爪金黃堅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 八足挺立,雙螯騰空如戟。五是 個大,生長在優美的生態水環境 中,因此叫清水大閘蟹、最乾淨 蟹,出產河蟹個頭較大,公蟹最 大體重可達8兩以上,母蟹最大體 重可達6兩以上。六是匡實,是指 蟹較肥,肉飽滿充實,拿在手中 有沉重感,公蟹膏色如玉,蟹黃 呈鴨蛋黃顏色,色澤如金。七是 螯肥,蟹螯肉潔白如玉,味道鮮 美,一般在品蟹時先取下大螯, 放置一邊留作最後慢慢品嘗肥美 味道。八是肉香,泗洪是全國生 態示範縣。養殖水環境生態優 質,所產動植物種類豐富;養殖 過程生態,從蟹種培育、生態放 養、水質管理、生態投入品的使 用上都嚴格控制要求;所產大閘 蟹蟹肉不用任何蘸料和調料即可 食用,香甜濃郁,鮮美非常,風 味獨特,這是其他地區產出的蟹 所無法比擬的。 品鑑會上評出的“蟹王”:具有青 背、白肚、黃毛、金爪、匡實、 螯強等外觀特點 養殖歷程 實現從“量”增長到“質”飛躍 泗洪縣洪澤湖人工養殖河蟹起始 於1986年,至今已有25年的歷 史,經歷了大養蟹、養大蟹、養 優質蟹和產業化發展幾個階段。

養殖模式

近年來,泗洪充分利用良好的生 態環境,始終把生態養殖作為最 重要的優勢,把螃蟹之鄉作為最 響亮的名片,以科學養殖、生態 養殖推動泗洪水產業可持續發 展。早在1998年,該縣就首開全 國水產標準化養殖之先河,先後 實施水產科技項目60項,其中國 家級推廣項目14項,有近20項成 果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進步 獎;成功探索了湖區圍網養殖、 稻蟹混養等多種生態養殖模式, 螃蟹生產95%以上屬於生態養 殖,實現了由“大養蟹”到“養大 蟹”,進而向“養規格蟹、生態 蟹、健康蟹”的深刻轉變。目前, 該縣螃蟹年產量達到3.5萬噸,年 出口量突破300噸,連續五年居 全省第一,是國家農業部首批命 名的“中國螃蟹之鄉”。 1986年,臨淮鎮一名養殖戶池塘 養殖河蟹3.2畝,養殖戶從實踐中 證實河蟹池塘養殖的可行性,這 在全國是 首開先河。1987年,臨 淮鎮人民政府在鎮特種水產養殖 場發展池塘養蟹110畝,當年取 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從此池塘 養蟹開始起步發展。1990年,縣 水產局的技術人員把池塘養蟹技 術與洪澤湖網圍養魚技術有機結 合,開展“洪澤湖網圍養蟹技 術”試驗研究工作,並被列為省水 產局的科研計畫項目,通過兩年 的認真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成 效,成果獲得了農業部科技進步 三等獎。1994年,縣水產技術人 員在半城鎮唐莊村開展稻田養蟹 技術試驗示範,示範面積120 畝,當年也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從此,泗洪縣以池塘、網圍和稻 田三種模式大力發展河蟹養殖。 1998年,實施河蟹健康養殖技術 示範,在全縣大力推廣河蟹健康 養殖,體現了泗洪河蟹養殖 從“量”的增長到“質”的飛躍, 從“大養蟹”、“養大蟹”到“養優質 蟹”轉變。

開放

近年來,泗洪臨淮鎮依託旖 旎的大湖風光,大力發展生態旅 游,打造以“綠色”生態旅遊為主 體,“紅色”經典旅遊和“古色”文化 旅遊為兩翼的“三色”旅遊,加大 旅遊基礎設施投入,目前正逐步 完善景點的“吃、住、
娛”等基本功能。
臨淮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 的文明古鎮,乾隆皇帝南巡至臨 淮時留下“水鄉澤國,人間仙 境”的讚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綠色:臨淮三面環湖,漁家特色 獨具風貌,風景秀麗,令人流連 忘返;王沙島地質結構奇特,是 天然的露天黑砂浴場。
淮是三國名將魯肅的故鄉,境內 有“子敬泉”、 “觀日台”等歷史遺
紅色:泗洪是革命老區,王 沙島是當年新四軍兵工廠和造幣 廠所在地,留下了彭雪楓、
等革命將領戰鬥的足跡。
為了把豐富的旅遊資源轉變為 財源,進而反哺生態環境的保 護,臨淮鎮加大了生態保護與旅 游開發的力度:在臨淮水寨兩側 栽植近1000畝觀賞性香蓮,另外 在王沙島外側栽植菱角800畝、 芡實500畝,以便恢復景點的生 態環境;為進一步美化、
村環境,打造旅遊風光綠化帶, 沿青臨線臨淮段栽植桃樹、
批把樹等各種觀賞性果樹近 5000株,近8公里;以水產養殖 區域為重點,啟動水源清潔工 程,通過疏浚河道、
措施,達到改善養殖區域的水
清潔水源的目的;培育一批 具有水鄉特色的漁家樂生態旅遊 項目,樹立鄉村漁家樂生態旅遊 品牌,統一對外包裝、
吃在臨淮
遊客游臨如今,在臨淮鎮,平坦寬闊的 洪澤湖大堤路,多種多樣的遊覽 船隻,風味獨特的漁家美食,吸 引了眾多遊客的光臨。
據了解,臨淮鎮下一步旅遊開 發構想是聯手品牌企業江蘇建 工,繼續大打生態牌,按照建
魯肅故里、 設“千年古郡、
生之地、森林溫泉之鄉”的發展定 位,富集“文化、大湖、
食”等旅遊元素,進行旅遊深度大 開發,建設生態旅遊區、
費區、歷史文化區,創建一流的
開發規模及要
省級旅遊度假區。
求是臨淮鎮擬對保莊圩內鎮區及 大堤外部分水面進行整體包裝、 整體行銷、整體開發,面積約2平 方公里,總投資將不低於50億 元,分五年建成。(

代碼及城鄉分類

321324104:
~001 121臨淮居委會
~002 121小街居委會
~003 121徐圩居委會
~200 220二河村
~201 220溧河村
~202 220駢台村
~203 122洪勝村
~204 220勝利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