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藍皮書。

2021年2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對2020年全球航天活動進行盤點,並公布了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0年)
  • 發布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發布時間:2021年2月24日
  • 發布地點:北京
主要內容,現實意義,

主要內容

藍皮書顯示,2020年,世界主要航天國家高度重視航天戰略地位,推進相關戰略部署。據藍皮書統計,2020年,全球共實施114次發射任務,追平1991年以來的發射次數紀錄,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計1277個,創歷史新高。
其中,中國開展39次航天發射,發射89個太空飛行器,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質量再創新高,達到103.06噸,較上一年度增長29.3%。中國航天發射活動繼續取得重大突破,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0年共實施34次發射任務,發射82個太空飛行器,占中國發射總數量的92.1%、發射總質量的99.2%,發射次數位居世界宇航企業第一。
根據藍皮書,2021年中國全年發射次數有望首次突破40次;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將實施中國首次火星“繞、著、巡”探測;多顆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業務衛星發射,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需要。
 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其中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任務擬於今年春季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2021年與2022年載人航天工程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據《藍皮書》統計,2020年,全球共實施114次發射任務,追平1991年以來的發射次數紀錄,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計1277個,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開展39次航天發射,發射89個太空飛行器,發射太空飛行器總質量再創新高,達到103.06噸,較上一年度增長29.3%。中國航天發射活動繼續取得重大突破,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
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航天科技集團長征系列運載火箭2020年共實施34次發射任務,發射82個太空飛行器,占中國發射總數量的92.1%、發射總質量的99.2%,發射次數位居世界宇航企業第一。
《藍皮書》指出,2020年,中國航天重大工程和專項穩步推進,航天技術與套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過去一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拉開了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序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為全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圓滿收官,為中國長期穩定獲得高分辨全球遙感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長征八號成功首飛,進一步完善了中國運載火箭型譜。
在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蓬勃開展的同時,航天科技集團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積極推動航天國際合作,實施了衛星出口、合作研製、衛星發射、套用服務等多種類型的合作項目,有力推動了世界航天科技交流和產業發展。其中,長征火箭兩次為阿根廷衛星邏輯公司發射總計12顆商業遙感衛星,長城公司與香港亞太通信衛星有限公司簽署亞太6E衛星在軌交付契約,創新性開啟新型合作模式,贈衣索比亞遙感微小衛星工程項目順利完成,援埃及二號衛星項目全面進入研製生產階段。
此外,商業衛星製造領域發展勢頭強勁,衛星製造主體數量快速增長,呈現梯隊化、多元化發展趨勢。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智慧型化、標準化、規模化是2020年中國商業衛星製造的亮點。
此外,商業發射服務領域持續突破,面向低成本、快速靈活進入空間的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小型運載火箭。傳統航天企業繼續釋放技術資源、最佳化服務模式,開展商業發射業務。民營航天企業在巨觀政策引導下,整合技術、人才等資源實現了快速發展。

現實意義

太空探索沒有止境,後續隨著行星探測、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等的實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將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