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套郵票

中國第一套郵票

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我國官方第一次正式發行的郵票,是在清朝晚期的1878年7月,郵票一套共3枚。郵票的面值是用銀兩計算:綠色的面值1分銀,紅色的面值3分銀,桔黃色的面值5分銀。圖案中間是蟠龍。上端兩角是“大清”兩字。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1885年我國又發行了一套三枚蟠龍郵票主圖是清皇室的象徵 。圖案與首次發行的郵票相似,只是花紋較細票面較小。所以,後來人們稱我國1878年首次發行的郵票叫“大龍票”,後來發行的一套郵票就叫“小龍票”了。大龍郵票的發行標誌著我國創辦近代郵政的發端,標誌著有數千年郵驛通信歷史的中國進入了採用現代通信方式的新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第一套郵票
  • 時間:1878年
  • 一套數量:共3枚
  • 簡稱:大龍郵票
發行背景,郵票意義,誰之手筆,猜測一,猜測二,猜測三,最初設計,何日發行,

發行背景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臺和牛莊(營口)等五處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海關內,上海海關造冊處當年即印製以龍為圖案的一套3枚郵票發行,郵票圖案正中繪一條五爪金龍,襯以雲彩水浪,郵票的顏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銀兩計算: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

郵票意義

五分銀(桔黃色,寄掛號郵資)。這是我國首次發行的郵票,集郵界習慣稱為“海關大龍“,簡稱“大龍郵票“。清代郵票多用“龍“做圖案,這是因為“龍“體現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統治者的象。
大龍郵票發行量共約法100萬枚,關於它的具體發行日期迄今為止未見記載,經研討,大龍郵票的最早發行日期被認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間。因此,大龍郵票的發行史、子模特徵和版式、郵戳、實寄封等,長期以來都是集郵研究的重要課題。

誰之手筆

猜測一

費拉爾,上海海關造冊處德籍職員。
費拉爾的確設計過不少郵票,而且最著名的是中國郵政史上第一套紀念郵票、第一套多圖郵票、第一套知道設計者的郵票———萬壽郵票。這套紀念慈禧老佛爺60壽辰的郵票,讓費拉爾著實在海關風光了一把。當時擔任造冊處稅務司的葛顯禮顯然很賞識他,故把設計郵票及監製郵票的工作都委託給他。
中國第一套郵票
從1894年發行的慈禧萬壽郵票,到以後發行的加蓋改值票、蟠龍郵票以及郵資明信片等,幾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時,他還為上海、鎮江等地的商埠郵政機構設計、印製過郵票。
但是他絕對不是大龍郵票的設計者。
排除理由:很簡單,沒有設計時間。費拉爾是1892年9月進入上海海關的,距離大龍郵票的發行已逾14年。

猜測二

馬士,上海海關美籍職員,曾任稅務司。
至今無法得知“大龍郵票”設計者的姓名,很多集郵家認為是外國人,理由之一是寶塔繪成6層,這位洋人顯然不懂佛教。佛教的寶塔,層級都取單數,從七級浮屠到十三層寶塔,從來沒有雙數的。於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海關稅務司的美國人馬士設計的郵票。
但後來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
排除理由:給友人的一封信。馬士在1929年7月25日,給鮑克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柯爾氏郵書中說首次發行的中國郵票的設計出自我的手中,是一個誤會。有關此項早期郵票發行與圖案情況,你可以在1905年中國貿易報告第一編統計要覽內獲知一切詳情……

猜測三

中國藝術家。
馬士告訴朋友去看1905年中國貿易報告第一編統計要覽,便知端倪。在他說的這份要覽的附錄中,有篇《華郵紀要》中寫道“第一套郵計有一、三、五分銀三枚,有本國技師鐫制銅版……”
以後又有人說是郵票由華人設計極有可能,因為不論是象馱萬年青等樣票以及後來正式發行的大龍郵票,圖案都具濃厚的中國氣氛,而且郵票上中文寫得很漂亮,而英文和阿拉伯數字則相對顯得笨拙。
存疑:鐫制銅版就等於設計圖案嗎?雖然找不出鐵證確認,但也舉不出反證駁斥。

最初設計

其實,早在國內幾種設計圖競標之前,英國便有一家公司給中國設計的圖稿出爐了。
英國德納羅公司於1877年6月18日將8幅設計圖呈交給總稅務司。這8幅設計圖的圖案幾乎完全相同:中心為“陰陽”符號,兩邊各有一條龍,畫得並不起眼。郵票面值在圖稿上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位於左右兩側,有的位於上下兩端。圖稿中心與面值之間以花葉裝飾。整個圖稿既無中文、也無任何歐洲文字以標明郵票的發行國家。面值除中文外,也沒有任何其他文字標示。
這8幅讓人看了一次就再也想不起來的圖稿,最終沒有被採用。由於赫德覺得德納羅公司那種頗為乏味的設計無可讚賞,對收、寄信件的人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德納羅公司的圖稿被PASS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從國內五種設計圖案中脫穎而出的象徵帝王的“大龍”。
哪家印廠印製大龍
大龍郵票是在上海印製的,德璀琳將這個任務委託給上海海關造冊處。按照德璀琳的說法,他雖然早在1877年的11月向英國寄去定製郵票的訂單,但由於這些郵票運到中國需要一段時間,因此,他請求造冊處提供一批急需郵票。
德璀琳曾想過由日本印刷郵票,但最終考慮到安全和日期的問題作罷。當時德璀琳建議5分票用黃色,3分票用紅色,他怕購到這些顏色很困難,就說可以選用在上海購得到的顏色。“當然最好不要選那種表示哀悼的藍色。”
在海關檔案中,在1978年9月30日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呈赫德文第107號中寫道,“我認為印製這些郵票的海關印刷廠和該廠的經理是應予以表揚的。”上海海關的確曾有過印刷廠,但早已於1954年脫離海關,合併給了其他印刷廠,很多資料也在那個時候散落了。

何日發行

1878年7月18日,夏德向德璀琳發出第68號公函,內稱:根據你上月15日第十四號公函提出的印刷面值3分銀和5分銀郵票各10萬枚的要求,我通過上海海關郵局寄上盒子一隻,包好的盒子外面有造冊處印章加封……內裝有500張,共12500枚5分銀的郵票。
關於大龍郵票發行日期之謎,集郵界已經爭論了數十年,7月說、8月說、10月說甚至12月說,如今論證得也算有個結果,絕大多數人肯定了7月下旬說,並將上限定在7月24日。
而這一懸案能逐漸撥雲見日,歸功於上海海關的老專家杜聖余。杜聖余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在海關檔案中查找到了天津海關郵局於7月24日收到首批大龍郵票的記載,也就是德璀琳的簽收單。1940年,老集郵家黎震寰在與天津郵局郵票發行總經辦人徐家麟聊天的時候,得知徐的岳父———一名老郵政,在大龍郵票1878年7月24日到達柜上的當天,便隨即發售,徐的岳父也買了一枚。之所以記得清清楚楚,是因為這一天是徐家麟岳父的農曆生日。
懸案雖然暫時認定,但人們仍期待著一張塵封已久的1878年7月24日首日封早日現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