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大教育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大教育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大教育中心於2012年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批准成立,該中心依託華大基因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國際一流的師資力量,招收培養碩博層次的高端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大教育中心
  • 學校類型:綜合
  • 所屬地區:中國廣東深圳市
  • 學校地址:深圳市鹽田區北山工業區11棟7樓
  • 學校代碼:80095
辦學成果,華大基因學院,導師隊伍,楊煥明,汪建,王俊,李松崗,張秀清,張耕耘,杜玉濤,石瓊,楊玲,祁鳴,楊爽,

辦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大教育中心培養採用中國科學院大學“兩段式”模式,即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學後,先在北京教學園區進行為期半年的基礎課程和學位課程的集中學習,後兩年半在華大教育中心開展科研實踐並完成學位論文。
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大教育中心於2012年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批准成立,該中心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國際一流的師資力量,招收培養碩博層次的高端人才。 華大基因成立十多年來,始終堅持“以社會民生需求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以基因組、轉錄組、蛋白組、代謝組等全面貫穿研究為大方向,搭建了系統的核酸研究平台、蛋白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平台、動物克隆平台、農業分子輔助育種平台等,研究內容涵蓋了人體健康、動植物、微生物等多個研究領域,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10%)、水稻基因組計畫、家蠶基因組計畫、SARS病毒與診斷試劑盒研究、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計畫、德國新型大腸桿菌研究、千人基因組計畫、人腸道微生物元基因組研究等多項國際領先的基因組科研工作,在Nature、Scienc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國際頂尖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總計89篇。 在大科學和大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華大基因致力於探索特色鮮明的生物領域尖端人才培養之路,倡導在項目中學習,在創造中成長。自成立以來,通過科研項目實踐,與哥本哈根大學、奧爾胡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博研究生共260餘名。 近年來,學生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雜誌上發表科研論文總計57篇,申報專利437項,軟體著作權88項。通過實戰,多名學生已成長為國家重大項目負責人或自主科研項目負責人,在中國乃至全球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我中心擁有生物信息學、基因組學、生物工程三個碩士培養專業,並已招收兩屆碩士研究生。2014年計畫在以上專業和領域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5名(學術型22名、專業型3名),招生計畫的50%用於接收推薦免試生,最終以教育部批准招收名額為準,熱忱歡迎廣大優秀學子報考!
華大基因
華大基因於1999年9月9日為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1%)而成立。十餘年來華大基因堅持“以社會民生需求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10%)、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計畫(100%)、水稻基因組計畫、家蠶基因組計畫、SARS病毒與診斷試劑盒研究、德國新型大腸桿菌研究、千人基因組計畫、人腸道微生物元基因組研究等多項國際領先的基因組科研工作,截至2013年5月17日,總計發表論文566篇,SCI收錄523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342篇;nature及子刊雜誌81篇,science及其子刊16篇,Cell系列5篇,New Engl J Med 2篇,CNNS文章總計104篇,以一作或者通訊作者在以上四種雜誌上共發表69篇。

華大基因學院

作為華大基因的子品牌之一,在大科學和大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深圳華大基因學院定位於創辦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特色學院,探索特色鮮明的生物領域尖端人才培養之路,倡導學生在項目中學習,在創造中成長。和包括武漢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在內的1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係,採用“2.5+1.5+X”或“3+1+X”的模式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計畫,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自聯合培養開展以來(2005年至今),華大基因學院已培養博士100餘人次,碩士140餘人次,本科創新班160餘人次。華大基因學院與其他院校聯合培養的學生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以CNNS為代表)發表文章共48篇,其中第一作者32篇;聯合培養研究生以BGI為署名單位發表的文章總計265篇,其中第一作者占152篇。以本科創新班為例,已在CNNS系列雜誌上參與發表科研文章達26篇其中8篇為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華大基因學院的學生共參加發明專利44項,共參與開發軟體著作權45項。華大基因學院創新班學生還在2012年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亞洲賽區中斬獲金牌。

導師隊伍

楊煥明

基本信息:
男,中科院院士、基因組學家。2012年至今,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華大基因學院院長,主持完成的 “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卷”使中國成為這一被稱為“二十世紀登月計畫”的宏偉項目的成員國,得到了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讚揚。楊煥明教授及其團隊(“華大基因”)所承擔的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以及家豬、家雞、家蠶基因組等重大項目使我國的基因組研究得以躋身於世界前沿。發表論文共162篇,其中被EI/SCI/ISTP/SSCI檢索110篇,出版專著(譯著等)共15部,申請專利 87項,目前承擔的項目共5項,其中國家級2項,部(省)級 3 項,分別是與重要疾病相關的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研究、肝癌樣本庫及相關信息共享資料庫的建設與維護、中丹乳腺癌中心延伸項目—基於分子標記的轉移性乳腺癌個體化治療、國際腫瘤基因組創新研究團隊建設、廣東省首批引進創新科研團隊配套資助—國際腫瘤基因組創新研究團隊建設。

汪建

基本信息:
男,1954年4月生,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2007年4月- 至今為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自1999年以來,一直從事基因組學研究,是1%“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10%“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水稻基因組計畫”,“家蠶基因組計畫”等重大項目的主要發起人。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共127篇,其中被EI/SCI/ISTP/SSCI檢索 108篇,獲部(省)級 成果獎共3項,承擔的部(省)級項目共5項,分別是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和家雞基因組多態性圖譜的繪製、炎黃計畫、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畫、人的遺傳變異、DNA甲基化及胃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大熊貓基因組研究。

王俊

基本信息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華大基因研究院執行院長,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客座教授。1999年至今,一直從事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方面的研究,搭建了華大基因第一個大規模、高通量生物信息平台。開發了序列組裝、比對、注釋在內的多個算法及軟體,並深入探索了包括基因的複製、轉錄和調控,進化與多態性,基因型與表型關係以及疾病發生機制等多個方面的課題,在本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曾組織完成“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人體腸道菌群、古人類、大豆、玉米等多個重要基因組的研究。在專業期刊上共發表102篇論文(IF共1234.7),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47篇;以華大基因為主體的論文35篇,總引2350次(截止到2010年底)。在ScienceNature系列雜誌上發表26篇,其中通訊或第一作者18篇,總引2214次。

李松崗

基本信息:
男,曾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書記兼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監事會主席,科學技術體系高級顧問。2002年出版的學術專著《實用生物統計學》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主要從事生物信息學研究方向,參加了水稻,家蠶,家雞等基因組的測序分析工作,在序列組裝,數據分析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發表論文共33篇,其中被EI/SCI/ISTP/SSCI檢索26篇,獲部(省)級獎1項。目前承擔的項目共4項,其中國家級2項,分別是組建基因組重點實驗室、“發育與生殖重要哺乳動物模型的建立”課題—小型豬基因組學研究、豬基因組學研究、基於分子標記的轉移性乳腺癌個體化治療。

張秀清

基本信息
女,1990年於廈門大學海洋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獲碩士學位。1993年-1998年期間,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醫學遺傳學助理研究員。2002年于丹麥Aarhus大學人類遺傳學系獲博士學位。現任華大基因研究院副總裁。多年來從事人類基因組大規模測序與組裝、基因鑑定與定位分析以及基因結構與功能研究。建立了“外顯子捕獲(exon trapping)等定位克隆技術”,並克隆到定位於5p13的人類NUP155基因全長cDNA與全基因,為人類基因組計畫“1%項目”和“水稻全基因組測序項目”主要參加者之一,一直從事人類染色體疾病的基因組重排研究。參與水稻全基因組oligo晶片設計和高密度晶片的製作。成功研製了解析度為1Mb人類全基因組BAC晶片,正套用於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研究。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承擔過國家863、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科研項目。

張耕耘

基本信息
男,2009年7月加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並組建了農業基因組平台。曾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農業部“948”等多個大型科研項目,目前正在主持的項目包括2010年農業部948項目(編號:2010-Z31)。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三十餘篇、申請國內外專利八項。目前承擔的項目共6項,其中國家級2項,部(省)級3項,分別是穀子雄性不育、抗除草劑基因的精確定位、主要農作物基因組測序策略的國際合作研究、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廣東省主要糧食作物核心資源開發套用及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建設、深圳市作物分子聚合育種工程實驗室建設。

杜玉濤

基本信息
女,1999年起,先後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畫(1%)中國部分的測序工作,中國人群單核甘酸多態性 (SNP) 研究,使用晶片技術繪製蝗蟲及水稻表達圖譜的研究。負責建立國內首家“手工克隆”實驗平台,用以進行優質品種的快速繁殖,並藉助轉基因技術生產轉基因克隆動物作為疾病模型。曾獲“深圳市2008年人才驛站雙百計畫人員”、“廣東省地方級領軍人才”和“鹽田區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截止目前,在國際胚胎學領域的知名雜誌發表科研論文二十餘篇,總影響因子12.345,擁有技術專利3項,並擔當“Cryoletter”、“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theriogenology”等雜誌的審稿人。目前承擔的項目有發育與生殖重要哺乳動物模型的建立、手工克隆技術產業化推廣項目、超小型迷你豬轉基因項目研究、手工克隆優質豬種保種技術研究。

石瓊

基本信息:
男,博士、研究員,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海洋平台負責人,深圳市海洋生物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深圳華大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肇慶學院客座教授,國家海洋863項目諮詢專家組成員,廣東省和深圳市科技評審專家。主要從事分子與比較內分泌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1部,獲省部級科技二等獎1項,長期擔任國際學術雜誌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的特邀審稿人。
湖北大學學士(1991),中山大學碩士(1994)和博士(1997)。曾先後工作於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副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學(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訪問研究員)、馬里蘭大學(研究職員)和OriGene Technologies Inc.(科學家),2011年5月全職回國。
目前正在組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海洋平台、深圳市海洋生物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共建農業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基因庫海洋基因分庫和深圳華大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籌建華大國際海洋研究中心、武漢魚類基因組中心和青島海洋研究中心。已初步形成水產養殖與分子育種、海洋藥物和海洋生物工程3個主要研究方向,涉及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科研)、水產基因組學(食品與產業化)、海洋藥物(藥品)和海洋生物材料(新材料與環保)等領域的工作。
主持有深圳市科技研發資金項目1項(500萬元),參與國家農業863計畫1項(子課題負責人,88萬元)和廣東省科技計畫1項(8萬元),即將獲得國家海洋公益專項1項(子課題負責人,120萬元)、深圳市生物產業發展專項2項(主持和參加各1項,100餘萬元)、國家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2項(主持和參加各1項,1000多萬元)。正在合作開展諸如石斑魚優質新品種的分子選育與工廠化養殖示範、兩棲彈塗魚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發與生態保護套用、海馬的藥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規模化養殖、基因組學支撐的新型芋螺毒素研發、放射性廢水淨化用生物材料的人工仿製等科研課題。

楊玲

基本信息:
女,醫學博士,1990年至1995年就讀於華西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專業;1995年至1997年於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工作;1997年至2002年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碩博連讀,並獲醫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今就職華大基因。“非典”時期任SARS檢測中心主管,組織了多項科研與診斷試劑研發合作,並承擔了兩次北京市非典疑診患者的排查工作。任臨床診斷新技術部主管期間,負責新的臨床診斷項目研發和產業化轉化,作為主要負責人建立了Array-ELISA臨床檢測技術平台,為Array-ELISA技術主要發明人之一。發表論文共11篇,其中被EI/SCI/ISTP/SSCI檢索5篇,獲部(省)級獎2項,目前承擔的項目有深圳臨床分子診斷工程實驗室建設、生產性服務業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及套用示範。

祁鳴

基本信息
浙江大學985計畫引進人才,特聘教授,博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健康事業部首席專家;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病理與檢驗系兼職副教授;國際人類基因變異組計畫中國區總協調人。祁鳴博士1985年於復旦大學碩士畢業,師從我國著名遺傳學家談家禎和劉祖洞教授. 中美分子生物學吳瑞項目(CUSBEA)第五期,美國匹茲堡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1994-1998年, 祁鳴博士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遺傳學主任醫師專修,師從美國著名遺傳學家Peter Byers博士(American J Human Genetics前主編,美國人類遺傳學學會主席)和有“醫學遺傳學之父”美譽的美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Arno Motulsky博士。2006年全球競聘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與基因組中心顧問,並曾代理其分子醫學實驗室主任。發表論文共45篇,出版專著(譯著等)共5部,獲獎成果共5項,其中國家級4 項,部(省)級1項,目前承擔的項目有深圳臨床分子診斷工程實驗室建設。

楊爽

基本信息: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副教授,助理院長,2008.4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畢業,多年從事植物分子育種研究,發表論文共15篇,其中被EI/SCI/ISTP/SSCI檢索15篇,目前承擔的項目共5項,其中國家級項,部(省)級2項,分別是主要農作物基因組測序策略的國際合作研究、廣東省農作物核心資源開發套用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深圳能源生物轉化微生物基因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深圳作物分子設計聚合育種工程實驗室建設、深圳華大基因分子育種中心實驗室建設。新基因起源和遺傳進化的機制研究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發表的Comparative population genomics of maize domestication and improvement Genome sequence and analysis of the tuber crop potato分別被NatureNature Genetics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