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行學說述評

中國知行學說述評

《中國知行學說述評》是現代傅雲龍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知行學說述評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傅雲龍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在講授和研究中國哲學史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影響比較大的問題,即人性問題、知行關係問題和古代辯證思想問題,應該進行專題性的比較深入地研究。1981年,作者出版了《中國哲學史上的人性問題l本書是這個系列的第二部。
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力圖堅持以辯證唯物王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為分析中國知行關係問題的思想武器,力求做到歷史與邏輯相統一,歷史分期與知行關係問題的發展相統一,即以知行關係問題上兩條路線的鬥爭為主線,把歷史時期、人物(觀點)儘量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既注意到知行關係問題的一般形態,又注意到它們的特殊表現,例如玄學、佛學的知行觀等。在此基礎上,指明“知行”是中國哲學思想中一對重要認識範疇。知行關係問題始終是中國哲學史上兩條不同認識路線鬥爭的基本問題。探討了知行範疇的提出、演變,闡明了在不同歷史時期,圍繞知行關係問題所展開的兩條認識路線的鬥爭及其特點。力圖對古代認識思想發展的規律進行科學的分析,同時,也聯繫到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作了必要的研究,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書共十五章。第一章中國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人類思維活動發展的概況。第二章春秋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知行觀點,論述了聖人不行而知,聽言觀行,言足以復行者尚、行有不慊於心,則餒、同於大道,此謂坐忘、後期墨家唯物主義等各家各派的知行觀。第三章荀況對春秋戰國時期關於知行問題的唯物主義總結,論述了行高於知,知明而行的知行統一觀和言必責其用、行必求其功的知行觀。第四章王充等唯物主義哲學家對董仲舒“法天之行。的批判,論述了法天之行的神學唯心主義知行觀,陸賈、賈誼和《淮南子》的唯物主義知行觀和知物由學、學貴能用的唯物主義知行觀等問題。第五章歐陽建等堅持唯物主義認識論對唯心主義玄學知行觀的駁斥,論述了不行而慮可知與所謂“坐忘”的玄學知行觀,傅玄、楊泉、裴顧唯物主義的知行觀和言盡意論的知行統一觀。第六章反對佛學神不滅、不可知論中范縝對唯物主義知行觀的貢獻,論述了道安、僧肇等的佛教知行觀,戴逵、何承天的唯物主義知行觀點和范縝對唯物主義知行觀的理論貢獻。第七章佛教唯心主義知行觀的大泛濫與劉禹錫等的唯物主義知行觀,論述了四大佛教宗派,王道.韓愈的知行觀,行道及物和天人交相勝,還相用的唯物主義知行觀。第八章張載王安石等基本唯物主義的知行觀點,論述了知由內外之合的認識思想,王事事以思為主的知行統一觀,當觀象以求的認識論等問題。第九章程頤朱熹的“知先行後”說和與之對立的葉適陳亮的知行觀,論述了以知為本,識在所行之先的知行統一觀、格物致知與知先行後的學說、當理而後動,審勢而後為的知行統一觀。第十章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學說與王廷相等對其尖銳的批判,論述了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知行觀,付諸理而尤貴於事的知行統一觀、以實事徵實理和博學於文,行已有恥的知行觀點。第十一章王夫之樸素辯證的知行觀和顏元戴震對其的繼承和發揮,論述了形神物之相遇而知覺乃發的反映論、行先知後、行可兼知的知行統一觀、習而行之和血氣心知的唯物主義知行觀。第十二章近代哲學史上唯物主義知行觀的一般進展,論述及之而後知、必驗之物物事事而皆然、學當以格致為真際等知行觀點。第十三章孫中山的樸素辯證的唯物主義知行統一觀。第十四章中國哲學史上知行學說概要,論述了知行關係問題之提出的分期及其形態、中國知行學說的特點。這是本書重要的一章。第十五章毛澤東的《實踐論》和中國知行學說。

出版信息

求實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17.5萬字,責任編輯:吉勇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