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從訊息、評論、通訊、攝影、漫畫5種體裁的大量新聞作品中,遴選了1900—2011年的110多年間的中國近現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1日
  • 開本:16
  • 體裁:訊息、評論、通訊、攝影、漫畫
圖書簡介,總序,圖書目錄,書評,

圖書簡介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訊息卷、評論卷、通訊卷、攝影卷、漫畫卷)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作為史料性圖書,叢書對所選定篇目作者的綜合素質,包括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創新能力進行概述、提煉;對作品從背景、特色、意義和影響等逐項進行精當點評,揭示作品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及寫作特色。專家認為,本套經典叢書將為新聞從業者提升綜合素質提供有益借鑑,也為人們了解中國社會百年發展打開一扇視窗。

總序

創新理論 精研一事 物我兩善
對新聞訊息、評論、通訊、攝影、漫畫五種體裁的新聞作品,力求編寫一部體現專業水準,揭示新聞實踐活動規律,給人以啟迪的《中國百年新聞經典》,無論從整體設計,作品標準的制定,還是資料的蒐集等,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一、創新理論
如何梳理和編寫一百多年來的五種體裁的新聞經典作品,是按照傳統的思路就作品來編選作品,還是努力找出新聞經典作品與記者綜合素質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作為線索?如果按這樣的創新思路來編寫,那么,記者綜合素質理論建構的基礎是什麼?為此,本人所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科學建立新聞工作價值體系與有效提升我國新聞媒體傳播能力研究》課題,為探索和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方法與理論的支撐。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本課題的研究摒棄了以往就新聞作品來研究作品,或就隊伍現狀來研究現狀的單一、孤立的傳統研究方法,著力體現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有機統一性。其次,在創新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把新聞從業者的知識結構(價值基礎)、專業技能(價值能力)、職業道德(價值規範)、創新能力(價值成果)構成一個完整且相互聯繫的綜合素質價值整體,建構了以新聞從業者綜合素質為核心的新聞理論框架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既與新聞實踐活動規律——活動主體、活動方式、活動對象、活動目的相統一,又與知識生產者的核心要素——學識、技能、道德、創新的綜合素質相一致。
那么,該怎樣來確立百年新聞經典的編選標準呢?概括地說,就是以“重要事件、典型人物、重大意義、深遠影響”作為作品編選的主要依據。
(一)反映近百年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展現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重要事件的新聞作品;
(二)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以及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進程中湧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的新聞作品;
(三)所報導的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具有給人以警醒、教育、激勵、鞭策的重大意義的新聞作品;
(四)主題鮮明、立意高遠、開掘深刻、見解獨到,能夠揭示出重要事件的內在本質和典型人物的思想品質,引發理性思考,產生深遠影響的新聞作品。
根據每類體裁所選定的篇目,每篇作品的編寫內容包括:①作者照片;②作者簡介;③作者綜合素質: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創新能力;④作品;⑤點評。對每一件作品,從背景、特色、意義及影響等方面,逐項進行點評。通過對所選入作品的精當點評,揭示作品所蘊含的深刻意義及寫作特色。
在此基礎上,對蒐集的資料,經過課題組的反覆核實、查證,按照上述內容程式進行認真編寫,最後由承擔不同體裁的分卷專家,進行修改和審定。
二、精研一事
本套經典叢書,由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和北京惠博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策劃。在確立上述編寫思路的基礎上,從2008年開始,先後有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高校的20餘名碩士生、本科生協助,歷時3年多時間,查閱了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各學生所在的校圖書館和新華社資料庫、解放軍畫報社等單位的百餘種圖書、報紙、期刊和畫冊,從不同歷史階段的大量的作品中,遴選了1900—2011年的111年間的中國近現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初選作品。按照編選標準,經過專家的三輪嚴格細緻的評審,最終選出訊息作品75篇,評論作品68篇,通訊作品50篇,攝影作品115幅,漫畫作品100幅。
由於在入選的解放前的作品中,有個別未署名的情況,因此,在作者簡介的內容方面,只能空缺;也有在解放後入選的作品中,個別作者的某一方面的資料不夠全面,經過多方查證無果,也只能留下遺憾。在編選的過程中,凡是能夠查閱到的資料,我們竭盡所能去蒐集;有的作者退休後已隨家屬移居海外,我們通過各種途徑,想盡辦法與之聯繫,把相關資料補齊。儘管課題組做了大量、艱辛的努力,但仍有缺憾之處。
本套經典叢書,儘管課題組花了近六年時間,可謂精心研磨、竭盡全力,但在一百多年浩如煙海的新聞文本里來選擇“經典”,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免出現掛一漏萬的情況。如有新發現,再版時作補充。
在“作者簡介”“綜合素質”“點評”中,課題組參考了一些學者、新聞工作者和被選入文本作者的相關文獻,在此都儘可能地在文後的“參考文獻”中做了列舉,在此表示誠摯地感謝!如有遺漏者,在此深表歉意,再版時一併彌補。
三、物我兩善
我們在蒐集、整理和編寫一百多年的新聞經典中發現,凡是達到經典標準的新聞作品,其作者的綜合素質也是優秀的。這就證明了一個真理:人品決定作品。人的素質,直接決定著作品的質量。就新聞作品的引導力和影響力而言,新聞雖然來自於事實,但新聞不是“事實”的簡單呈現: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運用什麼方法來認識、挖掘事實的本質和內涵,傳遞怎樣的價值主張與社會責任,通過什麼樣的創新形式來表現作品,這無不與新聞工作者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的綜合素質息息相關。在缺位或有欠缺任何一個素質結構的情況下,優秀的新聞作品是不可能產生出來的。一位優秀的醫生,首先必須具備專業領域的比較全面的醫學知識,其次是掌握精湛的醫療技術,同時具有對病人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履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高尚使命和懸壺濟世的神聖責任。人世間的道理是相通的,要“物善”,必先“我善”。
作為編寫者,在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勞動的同時,每當閱讀作者的綜合素質、作品和點評,都會獲得一種新的力量與啟迪。在每一位作者的奮鬥歷程中,記錄著他們的辛勞與探索的足跡;在每一篇優秀作品中,無論展現的是平凡的具有深刻意義的小事,還是作者筆下描繪的歷史風雲,既能使人從作品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同時也折射出作者的學識、專業水準、社會責任和創新能力。我們從他們的人生經歷與工作成就中,領略並享受著奮鬥者的快樂與心靈和智慧的滋養。特別是對剛剛走向或準備走向新聞行業的年輕同志,這不僅僅是一部值得認真閱讀的經典之作,它,更是一條通向事業的成功之路,也是人生的一座高高聳立的價值坐標。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編寫百年新聞經典的過程中,運用綜合素質理論與內蒙古黨委宣傳部聯合開展新聞采編綜合素質的培訓,從2011年9月以來,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實踐再次有力地證明:無論是促進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還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必須有效提升國民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理論,不僅揭示了以人為本的實踐活動規律,探索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也體現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純傑同志,對指導內蒙古自治區開展的新聞采編綜合素質培訓工作和本經典叢書的編寫,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做了大量的非常有價值的工作。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各分卷的每一位主編,無論是在學界、業界,不僅有著深厚的學養和理論功力,並且在工作實踐上,成果頗豐。他們為本經典叢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勞動。在此,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北京惠博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孫麗同志,無論是在查閱和整理大量資料,還是協調有關專家評審、改稿的過程中,六年如一日,始終兢兢業業,紮實勤奮工作,這種勤奮和敬業精神,著實令人敬佩!計利紅同志在擔負培訓中心辦公室工作和肩負網站視頻工作的同時,在資料蒐集和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
本套經典叢書,編寫的主旨既是對中國新聞行業百年來的最優秀作品進行精選、彙編,為人們了解中國社會百年的發展提供膾炙人口的新聞經典作品,同時,也為新聞從業者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鑑、啟迪和幫助。

圖書目錄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訊息卷》
總序
創新理論 精研一事 物我兩善 ············ 劉梓良
前言
我對經典訊息的理解 ················· 孫德宏
佚 名 述大沽開仗情形
佚 名 上海革命了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佚 名 孫中山歸國記
佚 名 袁世凱揮淚取銷帝制
佚 名 北京學界之大舉動
邵飄萍 昨日長辛店槍擊工人大慘劇
佚 名 上海“五卅慘案”佚 名 日軍大舉侵略東省
佚 名 中原慘象人間地獄 鹿邑縣人市已設五處
佚 名 紅軍開始“長征”
佚 名 瞿秋白畢命記
佚 名 魯迅昨在滬逝世
佚 名 西安抗日起義 蔣介石被扣留
佚 名 內戰形勢甚嚴重
佚 名 日寇的殘殺姦淫,絕滅人性!
……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評論卷》
總序
創新理論 精研一事 物我兩善 ············ 劉梓良
前言
承載使命 穿越歷史 影響後世 ············ 王潤澤
王 韜 變法
梁啓超 奴隸與盜賊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胡 適 中國的政府
宋教仁 東南各省水患論
黃 侃 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
陳獨秀 偶像破壞論
毛澤東 《湘江評論》創刊宣言
別了,司徒雷登
瞿秋白 中國民族解放運動之高潮
張季鸞 本社同人之志趣
魯 迅 “友邦驚詫”論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鄒韜奮 幾個緊急建議
陶行知 剿匪與造匪
杜重遠 要面子不要臉
徐鑄成 上海並非孤島
……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通訊卷》
總序
創新理論 精研一事 物我兩善············ 劉梓良
前言
記錄歷史風雲 反映時代風貌 謳歌當代英模 ······ 鄭保衛
黃遠生 外交部之廚子
佚 名 山東問題中之學生界行動
瞿秋白 餓鄉紀程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赤都心史
陸定一 五卅節的上海
鄒韜奮 上海血戰抗日記
戈公振 從東北到庶聯
蕭 乾 魯西流民圖
范長江 中國的西北角
動盪中之西北大局
夏 衍 包身工
張鐵夫 人們在談說著趙占魁
趙超構 延安一月
彭子岡 毛澤東先生到重慶
……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攝影卷》
創新理論 精研一事 物我兩善 ·········劉梓良
前言
光影“史記”傳千秋 ················· 於寧
孫中山主持第一次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會議
顧淑型 “3·18”慘案後北平學生示威遊行
毛松友 萬頭攢動看飛機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沙 飛 魯迅與青年木刻家
聶榮臻將軍和日本小姑娘
戰鬥在古長城上
方大曾 保衛盧溝橋之我二十九軍戰士
王小亭 日機空襲下的上海南站兒童
吳印鹹 白求恩大夫
艱苦創業
羅光達 太行山上
佚 名 宋氏三姊妹視察防空洞
徐肖冰 彭德懷在前線
雷 燁 慘不忍睹
周從初 三五九旅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劉 峰 救救孩子
李 峰 切斷敵人的補給線
……
參考文獻
後記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漫畫卷》
總序
創新理論 精研一事 物我兩善 ··············· 劉梓良
前言
鐫刻在歷史年輪上的生動畫圖········· 張耀寧 鄭化改
謝纘泰 時局圖
潘達微 龜仔抬美人
佚 名 對內對外兩種面孔
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錢病鶴 各國聯合龍燈大會
張聿光 飯桶
何劍士 小磨香油
沈泊塵 誰謂中國國民尚能享受自由幸福耶?
馬星馳 玩弄於股掌之上
但杜宇 貪食小犬,死不足惜
丁 悚 民國九年六月里底上海人民
黃焯華 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我們的將來
黃文農 面和心不和
豐子愷 最後的吻
陸志庠 我們惟一所期望與此的收成
魯少飛 得利圖
萬籟鳴 歷史的循環
張 諤 帝國主義與漢奸
……
參考文獻
後記

書評

新聞中的歷史,歷史中的新聞——評《中國百年新聞經典》
二十多年前,在我走上新聞工作崗位時,從舊書攤上買過一套《世界優秀新聞作品集》,記錄了英美日德等國媒體對世界大事的報導。細膩的筆觸,強烈的現場感,似乎又把我拉回到那風雲際會的重要歷史現場。這些作品比歷史書更生動,更具細節,更有情感,是連線歷史的生動橋樑,也是我記者生涯的啟蒙老師。
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後,我也常常鼓勵學生去讀經典新聞作品。同時作為教授新聞史的教師,我更希望新聞專業的學生多一些歷史修養、文化積澱,理解和繼承中國傳統文人情懷。我非常想找到一部作品集,不僅是優秀新聞作品的展示,更能分析新聞背後的故事、歷史影響,甚至有作品作者的人生故事、理想信念、個性特點等。
由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策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五卷本《中國百年新聞經典》(訊息卷、評論卷、通訊卷、攝影卷、漫畫卷),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好的探索。
中國記協新聞培訓中心主任劉梓良教授在為本書撰寫的總序中提到了出版宗旨,以“努力找出新聞經典作品與記者綜合素質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作為線索”,找尋“記者綜合素質理論建構的基礎”。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科學建立新聞工作價值體系與有效提升我國新聞媒體傳播能力研究”是編輯這套書的“方法與理論的支撐”。
本書最大的編寫特色就是將作者綜合素質與作品分析進行有機結合。讀一篇經典,並不僅僅是作品本身,而是結合了作品的時代背景、歷史影響以及作者的獨特個性等,從更深的歷史角度和更全面的業務角度對作品進行了分析。本書對作者的分析尤有新意,從“知識結構(價值基礎)、專業技能(價值能力)、職業道德(價值規範)、創新能力(價值成果)”四個方面濃縮出作者的個人特點和價值體系,為深入理解作品氣質、內涵和影響,提供了鮮活而生動的背景。因為有了對作者的理解,作品也就更有了人的個性和生命的氣息。
細讀本叢書,還有很多亮點和新意。
第一,這是一套全面系統的新聞經典作品分析。不僅題材全面系統,加上了漫畫題材,使這一很少進入新聞教育和業務培訓領域的新聞類型也進入到經典的行列;而且遴選時間也涉及自近代報刊誕生以來的百餘年時間段。
本書第一次將訊息、評論、通訊、攝影、漫畫等新聞類作品中比較重要的五種題材經典匯集一體,加以展示和分析。叢書遴選作品的時間跨度很長,幾乎是從近代報刊誕生後,尤其是1900年—2011年的110多年間中國近現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收錄最早的作品是《評論卷》王韜的《變法》,發表於1874年;收錄最近的作品是《漫畫卷》的《無題》,發表於2010年12月27日的《杭州日報》,時間跨度為136年。
第二,權威性是叢書的另一個特點。如何從浩如煙海的新聞作品中進行選擇,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本書的資料收集工作歷時3年,其間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20多名在校本科、碩士生,查閱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新華社資料庫及各大院校圖書館資料庫等,複印了數以千計的作品備選。之後編委會召集業界、學界多名專家,數次舉辦研討,共同商量遴選標準和推薦篇目,並翻閱作品和人物傳記。編委會還與在世作者聯繫,取得了第一手資料,用最精練的語言概括作者和作品的特點。
新聞是易碎品,要成為經典,一定要滿足幾個條件:一是經得住當時發生事件的事實驗證,二是經得住歷史沉澱後的結果驗證,三是經得住時代變遷後的價值驗證。事實驗證就是新聞作品所反映的必須是當時的事實,或者依當時的事實而提出的判斷和觀點,不能有歪曲。所謂結果驗證,如何從紛繁複雜的事件發展中,提前做出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判斷,這對新聞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所謂價值驗證,通訊、評論、圖片和漫畫等新聞題材,事實的選擇無不體現一種價值判斷。價值判斷的正確與否,是否能經得住歷史的檢驗,甚至是否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只有歷史來回答。
第三,學術性是本套叢書的深層價值。
每一種體裁的經典作品集,就是此類新聞業務歷史演變發展的樣本集,可以從微觀的角度審視中國新聞各種體裁演變的過程。近代媒體誕生以來,從評論、訊息、通訊到圖片、攝影等新聞性內容次第誕生並漸趨豐富完善。《訊息卷》從頭讀來,我們可以悟出“客觀”“乾淨”在不同時代的文本體現,更可以清晰地看到訊息題材在媒體上是如何一步步完善、走向現代的。《評論卷》更是如此,中國讀書人有“文人論政”“文章報國”的傳統,報紙評論即是這一傳統與近代傳媒結合的產物。從《變法》一直讀到《高校擴張,隱憂凸顯》,中國讀書人在一個半世紀以來的思緒、憂慮、骨氣、精神全浸透在一篇篇文字之中,令人感嘆、敬佩!
第四,展示中國新聞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傳承是本套叢書的獨有內涵。新聞人讀新聞經典作品,不僅能從新聞中讀到當時的歷史,更能從這些歷史中,讀到當年新聞人的風骨和魅力;不僅可釐清中國新聞事業發展100多年來的歷史脈絡,深刻體會中國新聞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更可感受中國新聞人不同尋常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傳承——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情結。這是中國新聞的力量,也是中國新聞人的精神家園。
愛國和責任感是中國新聞人的精神底蘊。正如《評論卷》中所言,這些優秀新聞作品“能承載著民族的文化傳統、價值判斷和歷史好惡,穿越歷史,影響後世”。新華社前社長、著名新聞記者穆青曾說,一個對黨和人民沒有深厚感情的人是當不了好記者的。不論是評論、通訊,還是訊息、圖片,沒有對國家和社會深沉熾熱的情感,是不會進入經典行列的。《通訊卷》中說,“欣賞近代中國百年發展過程中那一幅幅壯麗的歷史畫卷,聆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那一曲曲激越昂揚的時代旋律。”《漫畫卷》和《攝影卷》就更加直接和感性,結合一幅幅圖片,讀到作者創作的背景和目的,作者對祖國、民族和百姓的濃濃情感穿越時空深深感動了我們。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優秀的新聞作品流傳下來就是中華民族一篇篇信史。今天當我們將這些優秀作品集於一書、將這些優秀記者集於一處時,中國經典新聞的價值取向、優秀新聞人的職業素養和價值觀就更為突出。這是當下記者在面對社會轉型、價值評價多元化、新媒體技術等環境時,值得思考和比照的現實問題。 (王潤澤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