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道路的思考

中國發展道路的思考

《中國發展道路的思考》是2011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謙。本書先後從歷史原因和現代原因分析了中國的現狀,然後思考中國的發展道路。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發展道路的思考
  • 作者:張謙 
  • 頁數:370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8-1
基本信息,目錄,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版 次:1
字 數:419000
印刷時間:2011-8-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 750 953 0160
包 裝:平裝

目錄

一、百年戰略的確立和豐富
“三步走”戰略與兩個一百年預期
從周邊國家和地區看我國加速發展的緊迫性
中國能否贏得21世紀
當代中國的基本國策和基本方略
從實現總體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內涵
二、從文化反思到文化自覺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前近代時期的文化遺產——與日本教授溝口雄三談中國的現代化問題
超越“卡夫丁峽谷”與學習利用資本主義
中國:能否文化復興
不斷探索把握規律
文化自覺與和諧世界——對新時期中國文化建設道路的思考
三、改革、發展與政治穩定
從漸進決策理論看中國的改革之道
對世界上推進改革和現代化幾個案例的分析
政治穩定與現代化
中國改革:政治權力的意義
西方“多黨制”不適合中國國情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應與提高社會道德水平同步進行
中顧委制度的產生與取消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回顧與重新推進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從民族和宗教理論政策創新看中國道路
四、時代判斷與戰略機遇期
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得益於鄧小平對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
經濟國際化趨勢對國家主權構成的挑戰
經濟相互依存中的國家經濟安全
從布希訪華看中美關係的過去與未來
美國退出反導條約對全球戰略穩定的影響
從大國興衰輪替規律看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馬六甲風雲的歷史和現實思考
從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看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及應對之策
五、理論創新與黨的建設
充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的幾點體會
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思想路線——學習《江澤民文選》的幾點體會
關於發展的時代之思——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幾點體會
……
六、“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七、教育、人才與青年戰略
八、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附錄

內容簡介

我國人均收入數字低,人均產值排在世界第100位以後,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太多。這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一個相當沉重的包袱。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由於人口多,人均收入數加起來,總值就很可觀。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很多事情,拿出百分之一來搞國防、搞教育,就是100億美元。如果在21世紀中葉達到人均4000美元,15億人口總值就是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在世界上肯定是數得著的。這樣,中國的國際地位就會大大提高,就會對世界和平和第三世界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由此可見,我國的戰略目標不是一個渺小的目標,而是一個宏偉的目標。它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目標,而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政治目標。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如果我們能夠在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這不但給占世界人口3/4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條道路,更重要的是向全人類表明,社會主義是必由之路,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
從各國歷史發展的經驗來看,文明盛衰的根本原因在於,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對不斷出現的新挑戰進行勝利的應戰。我國已具備90年代經濟起飛的條件,但必須看到,世界並非我們一國在尋求發展,那些已經成為經濟強國的國家,正在追求一流經濟強國的地位,大量非經濟強國也紛紛宣布邁人經濟強國的行列,整個世界日益呈現出只爭朝夕、咄咄逼人的發展態勢。對我們來說,這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二戰”以後,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落後現象,有這樣一種觀點一直很流行,即總是把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上的落後歸結為制度的原因。其實,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因素很多,也很複雜。從現代世界經濟發展史來看,一國能否迅速起飛,其中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就是機遇。如果能準確地對現存國際經濟環境和自身條件作出全面的比較分析,並及時將自己的優勢與國際機遇相結合,那么就很容易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