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930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930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930》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利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930
  • 作者:高利克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8005091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奉獻給讀者的這本書,可以說是1917—1930年間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它僅僅將——些不很著名的批評家以及已提到名字的批評家中一部份無足輕重的著作省略掉了。或許,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研究者至少還希望將羅家倫(1895— )和傅斯年(1895—1950)這樣一些人包括進去。在本書第二章至第四章所評述的創造社的批評家之中,無疑還可以添加幾個小批評家,如鄭伯奇(1895— )、田漢(1896—1968)、王獨清(1898—1940)和聞一多(1899—1946)。在靠近茅盾或瞿秋白的章節里,要是加上鄭振鐸(1898—1958)或朱自清(1898—1948),也是很合適的。而且,梁實秋在中國二十年代文學批評中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至少,梅光迪(1890—1945)和吳宓(1894—)創造了所謂的中國“新人文主義”批評前吏,那是歐文·白璧德理論的衍生物。20年代末與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批評抗衡的只有一些小批評家,如韓侍桁或陳源。不過,據我個人的看法,上述那些次要的批評家,以及還有沒有提到的小批評家,沒有一個會直接地或隱含地導致這裡所勾劃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發生史(1917—1230年)的重大改觀。
這本著作集中概述了本世紀實初十七、八位主要批評家的文藝思想和實際的文學批評活動,突出地闡發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對於除舊布新和引進西方近現代文藝思想和方法所起的作用。作者在此書的“引論”中已詳述他所採用的與眾不同的結構主義和比較文學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剔除了脫離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實際的玄學成份。這些對於我國現代的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研究和教學工作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甚至可以說不少東西填補了有關方面的空白。

圖書目錄

引 論
第一章 胡適、周作人、陳獨秀: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肇始
第二章 郭沫若:從唯美印象主義到無產階級批評
第三章 成仿吾:從社會審美主義到“全部的批判”
第四章 郁達夫的唯美主義批評
第五章 鄧中夏、惲代英、肖楚女:“政治性的”文學批評的開始
第六章 蔣光慈的革命文學理論
第七章 錢杏邨:無產階級現實主義與“力的文藝”
第八章 茅盾:為現實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而鬥爭
第九章 瞿秋白:俄國樣板與文藝中“現實”的概念
第十章 魯迅: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上的元勛
第十一章 梁實秋與中國新人文主義
第十二章 馮乃超、李初梨及其左傾文藝理論
注 釋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