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王牌狙擊手

中國王牌狙擊手

中國王牌狙擊手指的是張桃芳,1931年出生,江蘇興化人,鄭板橋的同鄉。他的童年正趕上日軍侵華。那時,附近的日軍隔三差五就要來村里殺人放火,但勇敢樸實的農民並沒有被嚇倒。鬼子每次要來村里禍害時,他們就殺雞,將雞血潑在鬼子的必經之路上。令張桃芳不解的是,平日裡看似凶神惡煞的鬼子見到雞血便頓時沒了氣焰,作惡取樂的興致大減。抗日戰爭勝利後,張桃芳當上了兒童團團長,手下有五六百個兒童團員。1947年還鄉團反攻,將抓住的兒童團副團長毒打致死,又四處通緝張桃芳。當時,張桃芳就在旁邊的田裡悠然自得地給人放牛。16歲的張桃芳心裡充滿了對敵人的不屑:“就憑你們還想抓住我?”因為張桃芳悟出了一個道理:看起來兇殘的敵人其實非常膽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王牌狙擊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興化
  • 出生日期:1931
  • 職業:狙擊手
稱號由來,殺敵記錄,抗美援朝時期,苦練本領,張桃芳狙擊中,較量,有驚無險,功勳,狙擊手的概念,狙擊手的起源,狙擊手的目標,

稱號由來

1953年,朝鮮,志願軍24軍靶場。
“啪!啪!啪……”幾聲清脆的槍響過後,報靶員揮舞小旗報告成績:“10環1 10環1 10環……”觀看射擊的部隊沸騰了,歡呼聲、掌聲如雷響動。對一名訓練有素的射手來說,在100米處打10環並不稀奇。然而,這些身經百戰的志願軍官兵此時卻異常興奮。這是一場怎樣的射擊表演呢?順著歡呼聲望去,只見靶位前站著一名年輕的射手,面對戰友們的歡呼,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此時,他的手中平端著一枝蘇制莫辛―納甘步槍,那幾個10環是端著槍打的,根本沒有瞄準。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會相信剛才發生的一幕。這個士兵是誰?
中國王牌狙擊手
他就是中國狙神——張桃芳。

殺敵記錄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冊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刷新著現代戰爭史上從沒有過的記錄,編織著一個個別驚心動魄的故事。這個年僅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美軍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抗美援朝時期

苦練本領

1952年,張桃芳是剛上前線三個多月的新戰士。在上甘嶺陣地,他憑弔了英雄黃繼光的地方。一腔愛祖國、愛人民、學英雄、做英雄的激情在他的胸中涌動:“我一定向黃繼光學習,爭做殺敵百名狙擊手!”
第一次上狙擊台,他懷著滿腔仇恨,突突突一個連射,一梭子子彈打空了。班長問他打著沒有,他臉紅了。班長拍著他的肩,安慰說:”難怪你打不到敵人,是你還沒有掌握打‘活靶’的規律。“班長又耐心地教他上山的敵人該怎樣打,下山的敵人該怎樣打,走得快的該怎能樣打,走的慢的該怎樣打,班長的話使他恍然大悟,他心裡暗想:“我一定吸取教訓。”
第二次狙擊開始了,張桃芳端起槍射擊向山下走去的三個敵人中的頭一名,“叭”的一聲,頭一名敵人沒打倒,卻擊中了第二名敵人。這是怎么回事呢?真把張桃芳弄蒙了。班長又耐心地告訴他:”敵人是向山下逃,你瞄準第一個敵人的腦袋卻打著了第二個,對下山的敵人要用這種打法。“他認真聽、仔細體會,。結果有一天狙擊下來,他撂倒了4個敵人。張桃芳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可是殺敵心切的張桃芳不甘心一天擊斃4個敵人的記錄,在陣地上,他和戰友們專心觀察敵人活動的道路,休息和出沒的地方,只要聽到報告,槍聲響處敵人就要喪命。

張桃芳狙擊中

一次,張桃芳把槍放在封鎖口上,忽聽觀察員喊了一聲“注意,二號發現活靶。”張桃芳舉槍便射擊,“叭”的一聲,這個敵人立即倒下接著便滾下山去。原來這是個挑油桶的敵人,中彈倒下時,油桶也隨著滾下,屍體上濺滿了油。
戰友們哈哈笑著說:“美國佬臨死還揩油呢。”
還有一次,張桃芳在射擊台上發現兩個敵人吵架,越吵越凶,張桃芳可樂了,說“我給你們拉拉架吧。”
“叭” “叭”兩槍送兩個敵人上了西天。吵架當然平息了。
在18天的戰鬥中,張桃芳用220發子彈,消滅了敵人71名,差不多第3發子彈報銷1名敵人。他所在的班立了三等功,張桃芳光榮地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上級領導為了進一步培養這名有著光榮戰績的狙擊手,調他到狙擊訓練隊學習了兩個星期。在這裡,他向其他陣地上的戰友們學習了不少寶貴經驗。他的射擊技術又提高了一步。
13天時間裡,他用212發子彈消滅了140個敵人,平均第3發子彈擊斃2個敵人,每天擊斃11個敵人,幾乎成了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一陣機槍掃射擊,一陣炮轟,使張桃芳的四周硝煙瀰漫,然而精明的張桃芳卻沒傷一根毫毛。等一個敵人探出腦袋探聽“勝利成果”時,張桃芳又是“叭”一槍,這個敵人裁倒下去。一個投降的敵兵豎起大拇指說:“你們的狙擊兵說打腦袋就不打脖子,太厲害了。”惱羞成怒的敵人繼續組織更瘋狂的轟擊。在張桃芳的隱蔽處,是一塊100多米高的石頭,敵人對著這塊石頭猛轟,石頭被彈片削得敵了一大截,然而我們英雄的狙擊手仍頑強地堅守在陣地上。
敵人的反撲,一次次失敗 。儘管如此,敵人,還在繼續耍花樣,為了偵察我狙擊手的準確位置,狡猾的敵人扎了四個草人,在草人的掩護下用望遠鏡觀察我們。張桃芳從陽光照射下的望遠鏡的反光中發現了敵人,“好小子,你想來參觀我們的陣地嗎,對不起,我們陣地謝絕參觀!”。“叭” “叭” “叭”槍聲響了,敵人一個個倒下去,新花樣又失敗了。 在這場狙擊戰中,張桃芳的所在班已消滅了760名敵人,差不多等於兩個營。張桃芳一個人消滅的敵人幾乎是兩個連。他懷著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懷著對敵人刻骨的仇恨,用桿槍譜寫著現代戰爭史上狙擊敵人的最高記錄。 張桃芳用沒有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幾乎是一槍一命地消滅著敵人,但他並不知道,自己注定要在中國軍隊的狙擊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也根本沒想到,世界上不少王牌狙擊手和他相比都將黯然失色。張桃芳的想法很簡單:跟著毛主席,打美國鬼子!

較量

一天清晨,張桃芳像往常一樣在1號狙擊台上觀察美軍陣地。突然,一串子彈“嗖嗖”地射來,他的大衣和棉衣上頓時穿了7個洞。幸運的是,子彈只是“穿衣而過”,並未傷人。突如其來的冷槍把張桃芳驚出了一身冷汗。狙擊手的直覺讓他意識到:這次遇見對手了!他剛要抬頭看看子彈射來的方向,“咔咔咔……”又一串子彈射來,濺起的泥土灑在張桃芳的帽子上。他放棄了再次觀察的打算,順著交通溝撤回了坑道,那個幽靈般的美軍狙擊手決非等閒之輩,消滅這樣的頂尖高手,張桃芳需要等待有利的戰機。
雖然被“幽靈”盯上,但張桃芳打心眼兒里就不害怕。他要和美軍狙擊手較量一下,看看到底誰是好漢。然而,“幽靈”似乎猜到了他的意圖,再也沒出現。“也許是換防了吧。”張桃芳感到有些失望。又是一個清晨,他提著槍向4號狙擊台走去。4號狙擊台是一個5米多寬的射擊陣地,與陣地間有一段狹窄的坑道相連,狙擊台對面是美軍的青石山陣地。突然,張桃芳聽見頭頂上“嚓”的一聲,感覺有顆子彈呼嘯著飛了過去。他知道,這種聲音說明子彈是貼著頭皮飛過的。
好險!危急時刻,張桃芳奮力甩掉大衣,敏捷地鑽進連線狙擊台的坑道。敵人的子彈尾隨而至,激起的煙土封住了整個坑道口。張桃芳算好時機,突然從坑道中躍出,向狙擊台撲去。“嗒嗒嗒……”20多發子彈追著張桃芳掃了過來。他身體一歪,佯裝中彈倒進了狙擊台。
美軍狙擊手停止了射擊,隱蔽在掩體後面的張桃芳清楚,對手肯定正在觀察戰果,不能赫然出擊。他爬到了狙擊台的另一側,悄悄地探出頭,順著子彈來襲的方向仔細搜尋對手的位置。突然,青石山陣地上的兩塊巨石吸引了張桃芳。很快,他那鷹一樣敏銳的眼睛就找到了隱蔽在石縫間的敵軍狙擊槍,那是一挺裝備了瞄準鏡專門用來狙擊的M2重機槍。就在張桃芳發現對手的同時,“幽靈”也從瞄準鏡中看到了他,M2機槍瞬間噴出一道火舌。張桃芳就勢一滾,躲回了掩體。
“幽靈”發現這箇中國狙擊手顯然要比他想像的難對付得多,便用火力封鎖了狙擊台兩端張桃芳可能出槍的位置。張桃芳也領教了對手的本領。他知道,和美軍狙擊手決戰的時刻到了。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必須一槍將對手擊斃,“幽靈”不會給他打第二槍的機會。
“你該回去休息了!”張桃芳抓住美軍機槍射擊的間隙,突然起身出槍,在令人難以置信的時間內一氣呵成完成了據槍、瞄準,隨即果斷扣動扳機。“幽靈“幾乎也在同一時間內,發現了張桃芳,迅速瞄準擊發。就這樣,中美兩名頂尖狙擊高手在剎那間完成了交鋒。張桃芳射出的子彈擊碎了“幽靈”的腦袋,而那串12.7毫米的機槍彈則擦著張桃芳的頭頂射人泥土。

有驚無險

張桃芳在前沿陣地打了3個月的狙擊,殲敵214人,自己卻毫髮未損。張桃芳常調侃美國兵:“別信上帝了,你們的上帝盡保佑我了。”此雖戲言,但冥冥之中仿佛真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保護著他:一次,敵人的子彈擊穿了他的棉大衣、棉衣、絨衣,把裡面的白襯衫都打黃了,但他一點皮也沒破。還有一回,美軍的冷炮削掉了張桃芳的半個棉帽子,可他連根頭髮絲都沒掉。另一次經歷更為驚險。當時,張桃芳從前線下來,準備回國參加英模大會。在24軍後勤部換車時,正好遇到敵機空襲,張桃芳和17名男女軍官只好躲在一個掩蔽部里。時間一長,掩蔽部里的人大多被震得不知所措,紛紛跑出去逃命。結果,跑出去的人中除1人重傷外全部陣亡。張桃芳一直躲在掩蔽部里,外面的碎石被爆炸的氣浪沖了進來,像子彈一樣四處橫飛。張桃芳對著天大叫:“這回是真完了,沒法再回去收拾鬼子了!”沒想到,這回他又一次躲過了劫難,而且仍然是一點皮都沒蹭破。

功勳

張桃芳可以說是一個神話人物,是一個天才,他在中國狙擊歷史上的地位是無法超越的。
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張桃芳榮記特等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張桃芳一級國旗勳章。作為志願軍的優秀代表,張桃芳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第二屆青年代表大會,並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

狙擊手的概念

狙擊是“伺人不備,突然襲擊”之意。狙擊手(Sniper)原指從隱蔽工事射擊的人,現在人們常常把經過特殊訓練,掌握精確射擊、偽裝和偵察技能的射手稱為狙擊手。狙擊手已經成為今天特種作戰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擊手常常是特種戰鬥行動決定性的關鍵因素,甚至,一名出色狙擊手的行動本身,就可能是一次特種作戰的全部。越戰時,平均每殺死一名士兵需要20萬發子彈,而一名狙擊手卻平均只需1.3發。

狙擊手的起源

關於狙擊手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這個詞源於1773年前後駐紮在印度的英國士兵的一種遊戲,那裡的士兵經常獵殺一種名叫沙錐鳥(Snipe)的敏捷的小鳥。由於這種鳥非常難於擊中,因此長於此道的人被稱為sniper。後來,sniper成為專業狙擊手的正式叫法。
第二種說法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美國義勇軍的一位夏普少校發現,子彈如果用鹿油包裹,不但能夠方便裝填,還能提高射程與精度。他帶領一支獨立機動的槍手隊伍,以不可思議的遠距離精確射擊,射殺了許多英軍高級軍官,多次以極小的代價換得極大的勝利。於是,人們將射擊精準又冷靜沉穩的射手稱為夏普射手(Sharp Shooter)。在訓練及作戰中,夏普射手由於要長時間貼腮瞄準,所以常常頭戴類似於今天特種部隊戴的面罩以保證其專心一意,於是,他們又被稱作Marksman,即專注的人。後來,這兩個單詞合二為一,被Sniper所取代。Sniper就是今天的狙擊手。第三種說法是,真正現代意義的狙擊手這一名稱最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時德軍挑選士兵組成自由行動的狙擊手,他們大多具有獵人和護林員的背景,對東西兩線的英法軍隊和俄軍造成了重大殺傷。為此,在戰爭末期,英軍專門成立了狙擊手學校以培養反狙擊手人才。
1944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上,德國法西斯的第9、第10裝甲師,仗著優勢火力與兵力,氣熱洶洶地向英軍第1空降師一部發動圍剿。可是,這些戴著紅色貝雷帽的英軍士兵大都經過狙擊手的射擊訓練,幾乎個個是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德軍的進攻步步受阻,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增派反裝甲火箭、自行火炮和火焰噴射器部隊,才在第4天達到目的。這些英軍戰士超群的作戰本領,後來為他們贏得了“紅魔鬼”的赫赫威名。

狙擊手的目標

事實上,射擊敵軍人員一般只占狙擊手任務的一小部分,敵軍的車輛、直升機、通訊設施與油槽、水塔等往往是更重要的狙擊目標,這就更需要狙擊手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以狙擊一輛裝有防彈玻璃的運兵車為例,狙擊手可以先發射一發穿甲彈以擊破防彈玻璃,並直接殺死車內人員。如果第一發未能得手,他就應當選擇穿甲燃燒彈,以其高溫進一步破壞防彈玻璃的防彈性能,並緊隨其後,以連續兩發穿甲彈繼續進行殺戮。如果任務仍未完成,那么狙擊手的第5發子彈就應當再換成穿甲燃燒彈,並將射擊目標調整為車輛的油箱,造成油箱爆炸。對於僥倖逃出的敵軍士兵,狙擊手則應以一般的子彈一一加以消滅。理論上說,狙擊手的射殺行動可分為軟性與硬性兩種。射擊坦克裝甲車的通訊天線、車長的潛望鏡與外掛油箱,使乘員下車查看,再進行射殺,屬軟性獵殺。硬性獵殺行動中,狙擊手常常要與反坦克部隊協調配合。先是狙擊手以穿甲燃燒彈引燃坦克車的主動反應裝甲塊,等主動反應裝甲塊燃燒而喪失防禦能力時,反坦克部隊再以反坦克飛彈將坦克擊毀。狙擊手有時也獨立實施硬性射殺。以7.26毫米的半自動狙擊槍狙擊一架俄羅斯制米-8直升機,射擊其旋翼軸等外露且脆弱的部位,20發左右子彈就能致之於死地。其他像通訊基地、飛彈發射基地、彈藥庫、油料庫等,也都有可供狙擊手發揮天才射擊本領的薄弱環節,關鍵是看狙擊手是否具有足夠豐富的知識與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