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滴灌

利用塑膠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頭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乾旱缺水地區最有效的一種節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達95%。滴灌較噴灌具有更高的節水增產效果,同時可以結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適用於果樹、蔬菜、經濟作物以及溫室大棚灌溉,在乾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於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處是滴頭易結垢和堵塞,因此應對水源進行嚴格的過濾處理。

水資源浪費,滴灌技巧情況,滴灌遭遇阻力,

水資源浪費

“僅中國農業灌溉浪費的水,就占到國民總用水量的40%到50%……”這一說法頗為驚人。2009年2月9日,邱為鐸撰文解釋了該數據的計算過程。
他認為,水利部門把水送到斗渠就算完成任務了,這時計算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為40%~45%。然而,這並未計算斗渠以下的農渠、毛渠和灌水溝的輸送損失,而且水到了地里還有蒸發、滲漏和經排水溝流出的灌溉退水損失。因此,如果把所有田間損失計算在內,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恐怕連30%都難以達到”,浪費了70%左右。
邱為鐸提供的數據顯示,農業灌溉用水量占國民總用水量60%~70%,這樣算來,“每年由於灌溉技術落後浪費的水資源,達國民總用水量的40%到50%”。
他進一步問:用國民總用水量的70%~80%的水資源,開發不到耕地面積40%的水澆地,這到底是成績還是不足?
針對農業灌溉水利用率的問題,11日下午,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主任李仰斌給中國青年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農業灌溉用水在3400億立方米至3600億立方米之間,國民用水總量在5700億立方米左右,農業灌溉用水占國民總用水量的60%以上。從全國範圍來計算,現有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了46%,有54%在輸水過程中被消耗,利用率的確偏低。
但邱為鐸的“浪費”一說遭到了李仰斌的堅決否認。“沒有被利用不代表浪費。”李仰斌解釋道,從目前灌溉的田間狀況來看,有一部分水會蒸發,繼而升天成為雲(約占10%),一部分水滲漏入地,補充了地下水(約占20%),這是一個自然循環、生生不息的過程。
邱為鐸和李仰斌都認同的一個數字是,中國目前的灌溉技術不發達,傳統的漫灌占全國灌溉面積的95%以上。

滴灌技巧情況

邱為鐸表示,原始粗放的漫灌技術,是對水資源的掠奪性開發,發展一畝水澆地年用水量高達700~1000立方米,是高耗能、高污染(面源污染)的落後產業,應該被廢除。但是國際上公認為先進的以色列滴灌技術,每畝需要投入兩三千元改造基礎設施,只適用於產值高的經濟作物,不適合糧食作物。
邱為鐸1975年起開始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滴灌技術。邱為鐸的最大理想是,用先進、省水的滴灌技術改造漫灌區,他研製了“中國特色滴灌”——燕山滴灌,這是一套半固定式滴灌系統。邱為鐸表示,這套系統使滴灌系統的建設成本降低了90%,每畝投資僅需150元左右,30%的設備使用壽命可達15年以上,完全適用於中國的糧食生產。
他強調這套技術的更大意義是,使灌溉用水量減少70%~80%。若將一億畝漫灌改成滴灌,全年可節水500億立方米,大大超過了我國現階段全年缺水400億立方米的缺水總量。
然而,這一技術在業內人士看來,“太土”,根本不適合大規模推廣。
“燕山滴灌我自己都操作過。”說起邱為鐸,李仰斌並不陌生,他比劃給記者看,“靠一個老太太舉著滴灌管,走在田裡移動,那太土、太簡易了,跟以色列靠電腦操作的自動化滴灌技術沒法比。”
李仰斌進一步補充道,在這樣的“半固定式”管子下面,拴著一些髮絲管,水流緩緩通過髮絲管,非常容易堵塞。而且,靠人舉著管子移動,根本不能澆灌大面積糧食作物。
對此,邱為鐸給出了更詳細的描述:每條滴灌管50米長,下面拴100個毛細管一齊出水,不用人看管,兩個小時可自動澆透一片區域。“老太太的作用就是,過兩個小時挪一次管子,一個老太太可以同時管50多根管。這土方法適合中國農村的現狀。”
儘管李仰斌和邱為鐸都表示,昂貴的以色列滴灌系統不適合目前中國的大片小麥地、稻田,但李仰斌表示,以色列的滴灌管道質量很好,有條件的經濟作物可以採用,滴灌管用了十幾年仍有彈性,而國產管道的質量堪憂,有的用一年就開裂報廢了。
“邱為鐸推廣他的滴灌技術花了30多年,也沒成功,說明這套技術不適合中國的糧食種植。”李仰斌說。

滴灌遭遇阻力

“要適合中國國情,這技術難免帶有幾分土氣。”邱為鐸說。他開辦了水科院第一個國營的科技企業——北京燕山滴灌技術開發研究所,想通過對外提供科技服務獲得經濟收入。但燕山滴灌業務沒推廣開,是因為體制因素。
邱為鐸認為,上世紀80年代,水利部從以色列引進滴灌設備生產線,並成立了灌排公司。燕山滴灌成了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
“肯定是他。他到處給領導寫信。”李仰斌說,自己所在的灌排中心還曾接到過水利部轉來的意見,安排灌排中心給邱為鐸一個有關是否能推廣燕山滴灌的技術答覆。李仰斌說,邱為鐸成立了公司專門搞這套技術,邱的兒子也從事這一行業。
1992年邱為鐸離休後,開辦了一個民營的北京科發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研究所(簡稱科發所),燕山滴灌改稱科發滴灌。邱為鐸表示,現在科發所的經濟收入幾乎為零,只能靠他離休工資和家人的義務幫助保持運轉。邱為鐸表示,自己的兒子全職從事這項工作,是希望把科發滴灌的科技火種傳下去 (河北國農節水工程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