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環境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環境和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 是圍繞制約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套用基礎研究為重點,突出創新、發展實用新技術而組建的院重點開放實驗室,依託在東海水產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環境與養殖生態重點開放實驗室
  • 重點:套用基礎研究
  • 圍繞:制約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
  • 隸屬:東海水產研究所
實驗室的研究重點包括,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診斷和預警技術,漁業污染生態學和環境安全評價技術,生態環境質量管理技術研究,水域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技術研究,水產養殖容量和健康養殖技術,鹽鹼水域生態養殖研究,

實驗室的研究重點包括

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診斷和預警技術;水產養殖容量和健康養殖技術;漁業污染生態學和環境安全評價技術;退化漁業水域生態系統重建與修復技術以及漁業生態環境質量管理技術。主要研究內容為:

漁業生態環境監測診斷和預警技術

不同污染物監測生物指標種的選擇與確定;各類環境樣品中痕量污染物分析方法與水質、底質、生物體污染的快速檢測技術;漁業生態環境污染現狀評估及其成因;漁業災害的預測、預警技術。

漁業污染生態學和環境安全評價技術

重點開展漁業水域優先控制污染物 ( 包括有機氯化合物和其它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石油烴、天然毒素、人工藥物等 ) 對經濟水生動物、珍稀水生生物及其它們所處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結構和功能的影響研究;運用生態毒理學實驗方法,開展脅迫生態系統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生理、生化、遺傳的毒性、毒理機制研究 ( 致死、亞致死及致畸、致癌、致突變等 ) ,並進一步闡明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特性和污染生態學後果;研究並建立污染生態學安全評估模型。

生態環境質量管理技術研究

根據水域環境污染的背景值、環境容量、污染物質的物理輸運、化學遷移和積累、污染入海通量以及各類污染物質在水環境中的不同存在形式等,研究制定合理的水質、生物體質量標準體系;根據漁業環境容納量和水域的功能區劃,研究協調增養殖與水體環境的關係,建立健康的漁業生態系統體系。

水域生態系統修復與重建技術研究

重點研究養殖生態環境調控理論與技術、清潔養殖生產環境保障技術;開展退化天然漁場、增養殖水域生態系的環境變化 ( 環境變遷與生物資源變動和優勢種演替機制,污染物降解的生化過程等 ) 研究;進行生態環境污染損害的生物修復技術、人工生態環境設計及其套用研究。

水產養殖容量和健康養殖技術

運用性腺發育動態監測、調控技術,研究不同生態條件 ( 水溫、營養、光照、水質及其他水文因子等 ) 對水產養殖動物性腺發育的影響;套用生態動力學和污染生態學、養殖自身污染相結合的辦法,研究典型增養殖水域的環境容量和養殖容量,並通過平衡、共生、層次、分級、穩定等機制,建立生態養殖和綜合養殖模式;研究重要養殖種類的病毒、細菌、寄生蟲疾病和營養疾病等與環境因子的關係,建立物理、化學、微生物調控和藥物調控相結合的增養殖環境保障配套技術,提高水產健康養殖水平。

鹽鹼水域生態養殖研究

研究不同鹽鹼水型的水質特點及其變化規律,篩選、培育適養品種;研究不同鹽鹼水型的營養水平、餌料消長與環境能量平衡、營養動力學與資源生產過程、環境控制技術等;從細胞、分子水平研究適養水產生物的生理、生態潛能及其抗鹽鹼機制,採用基因克隆、轉移技術,培養生長快、抗鹽鹼性強、適合不同養殖模式的優良品種;建立鹽鹼水域生態最佳化的複合養殖模式,予以推廣示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