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攝影事業

中國新聞攝影事業

用現代攝影手段在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活動的現場採訪,為報刊提供形象化報導的新聞攝影事業,是中國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新聞攝影事業
  • 外文名:Journalistic Photography in China
  • 類型:文化活動
  • 地區:中國
早期,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民主時期,建國後,

早期

新聞照片開始在中國出現,是在1860年,義大利人F.A.比托作為英法聯軍的隨軍攝影師, 最早拍攝了英法侵略軍攻占天津、 北京的照片。到19世紀70年代,中國人陸續拍攝了修復後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務運動中興建的一些軍工企業及其產品的照片。這是中國人拍攝的最早的新聞照片。1884年中法戰爭中,提督劉永福大敗法軍,廣州《述報》曾於同年3月27日將“用西國映相法拍得劉提督小像”印成單張隨報贈送。1905年同盟會在日本出版《民報》,刊登革命先驅孫中山、鄒容、秋瑾的肖像和時事照片。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過程中,北京《京話日報》曾在 3月29日發表南昌知縣江召棠被法國傳教士殺害後的遺體銅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責的謊言。

辛亥革命

1911年武昌起義,革命黨人李白貞出入戰地拍攝照片, 從戰爭開始到停戰議和,沒有中斷。所拍《革命軍占領蛇山轟擊衙署時之寫真》、《瑞督逃匿之兵艦》等照片,具有較強的新聞性,被當時許多報刊轉載。起義後,武漢、上海、廣州等地報紙紛紛發表起義照片,宣傳革命。僅同盟會在上海出版的《警報》,在不到 4天時間內,就刊出有關革命軍在武昌與清軍作戰的新聞照片10多幅。

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新聞攝影有較大發展。許多報刊開始重視新聞照片的作用,畫報以新聞照片為重要內容,報社也紛紛徵聘攝影記者。上海《時報》、《申報》、《新聞報》(中國),北京《晨報》、《世界日報》先後出版圖畫周刊、特刊。《良友》、《時代畫報》等大型畫報都大量刊用新聞照片。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如1919年五四運動、1922年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1923年京漢路“二七”大罷工、1925年 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廣州沙基慘案、1926年北京“三一八”慘案等,各報都刊有大量新聞照片,起了喚起民眾、鼓動革命的作用。當時, 拍攝這些新聞照片的,除各報社少數攝影記者外,還有許多是各地同情革命的業餘攝影愛好者和照相館人員。
中國新聞攝影記者的大批出現是從 20 年代開始的。1926年前後, 北伐軍總政治部開始設隨軍攝影員。同年,天主教人士馬相伯主編的《天民報圖畫附刊》開始招聘“特約攝影記者”。1927年《時報》設照相室,並刊出署名“ 時報唐僧攝影”的照片,1928 年又聘請郎靜山、蔡仁抱為“攝影記者”。
1931年 “九一八” 事變後日軍侵占東北至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新聞攝影非常活躍,報刊上出現許多攝自抗日前線的反映抗戰情景的新聞照片。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中,北京、上海各報也刊出許多有關這一運動的攝影報導,有些新聞照片還被一些刊物用作封面照。同時期的抗日民主根據地,限於條件,只有很少的新聞照片記錄實地情況。直到1936年美國記者E.斯諾進入陝北,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真實情況才通過新聞照片得到反映。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新聞攝影事業進一步發展。1937年 8~11月間,上海先後有20種畫報以新聞攝影反映全國人民奮起抗戰的生動情景。許多畫報刊載了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及新四軍開赴前線,深入敵後,勝利作戰的新聞照片,極大地鼓舞了民心。1938年,武漢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用繳獲敵人的 140餘幅照片出版16開本《日寇暴行錄》,揭露日軍對中國人民的種種罪行。1938年1 月,中國共產黨在武漢創辦的《新華日報》,也刊登了不少鼓舞抗戰的新聞照片。1942年 9月,美國新聞處出資在重慶創辦《聯合畫報》周刊, 結合中國戰場特點,用新聞攝影、文字與漫畫, 宣傳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戰爭,介紹中國軍隊的抗戰情況。

抗日民主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中央所在地延安及八路軍、新四軍開闢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和敵後游擊區的新聞攝影事業,開始進入發展的新階段。1939年 2月,晉察冀軍區政治部設立新聞攝影科。其他根據地也相繼設立攝影機構,培訓攝影戰士,開展新聞攝影工作。1942年7月7日,《晉察冀畫報》創刊。其他根據地也紛紛創辦畫報。日本投降後,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國新聞攝影事業在解放區得到更大規模的發展。晉察冀畫報社、人民畫報社 (1948年5月兩社合併為華北畫報社)、東北畫報社、山東畫報社(1947年改為華東畫報社)及各野戰軍新華分社的攝影記者, 以畫報、畫刊、畫報叢刊、畫冊、畫頁、照相卡片和組織照片展覽等多種形式,及時反映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從1937年10月到解放戰爭結束,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和解放區先後共有 700餘人接受了攝影訓練,並深入鬥爭第一線從事攝影採訪活動。很多人在工作中光榮負傷,60多人獻出了生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畫報社,組織了攝影報導及圖片宣傳,進行了新聞攝影經驗總結,留下了珍貴的革命歷史照片檔案資料。

建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設立新聞攝影局,統一對國內外新聞照片的發稿工作。1952年新華通訊社新聞攝影部成立,接替該局發稿任務,並在新華社各分社設立攝影記者組。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區的報社也相繼建立攝影機構,許多省、市、自治區出版定期的大型綜合性畫報或畫刊,中國新聞攝影事業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期,為宣傳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但在“左”傾思潮的影響下,也曾拍攝了不少浮誇的、圖解式和標語口號式的照片。 也有人把主題先行、 導演擺布作為“創作”手法,損害了新聞攝影的真實性。“文化大革命”期間這兩種錯誤傾向結合起來,嚴重破壞了新聞攝影的信譽。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新聞攝影界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糾正了新聞攝影工作中的錯誤傾向,中國新聞攝影事業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1983年10月, 成立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 各地相繼成立分會。學會多次舉辦全國新聞攝影作品展覽與評獎活動,介紹國外先進經驗,開展新聞攝影理論研究,鼓勵新聞攝影工作者發揚優良傳統,銳意改革,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新聞照片的質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