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的起源

中國文明的起源

《中國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國出版集團,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夏鼐。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明的起源
  • ISBN:9787101068665
  • 頁數:131頁
  •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原來的漢文講演稿,由予對象是日本收聽電視廣播的聽眾,所以力求通俗易懂,同時又想把中國考古學最新成果扼要加以介紹,並對其中一些問題,略談我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這樣一來,這講演稿對於一般讀者們可能仍不易懂,而由專家們看來,可能又覺得太膚淺,沒有多少新意。所以,我原來是不打算出漢文版的。但是國內的朋友們勸我還是出漢文版,以滿足不懂日文的讀者們的要求。《考古》上的那篇評介(1984年8期)出來後,文物出版社的同志正式提出要出版這書漢文版的建議,我也就同意了。

編輯推薦

中國文明的起源》是我於1983年3月應日本廣播協會(NHK)的邀請在日本所作的三次公開講演稿。當時我分別在東京(3月9日)、福岡(3月11日)和大阪(3月13日)三地講演。這些講演於錄像後配上日語翻譯和說明,由日本廣播協會的電視廣播電台向日本全國廣播,每次放送四十分鐘。這三次講演漢文底稿,由小南一郎副教授譯成日文,加上京都大學樋口隆康名譽教授和九州大學岡崎教授的序跋、注釋(解說)和附表後,編成為演講集的日文版。岡崎教授的注釋和附表部分,是由西村俊范先生協助工作的。這日文版於1984年4月由日本放送出版協會列為NHK(日本廣播協會)叢書第453種而出版了。

作者簡介

夏鼐(1910~1985),浙江溫州人。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並獲得英、德、美、意、瑞典等多國院士榮譽稱號。主要著作有《齊家期墓葬的新發現及其年代的改訂》《考古學和科技史》《中國文明的起源》等。本書是由作者1983年3月在日本發表的三次公開講演稿輯成,1984年以日文在日本出版,廣受歡迎。198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本書共分三章:《中國考古學的回顧和展望》介紹了中國考古學的誕生,以及各地所發現的文化遺址及其文化特徵;《漢唐絲綢和絲綢之路》重點介紹了有關漢唐絲織品的考古發現,以及絲綢之路和其時的文化交流。《中國文明的起源》則通過種種考古證據,提出了“中國文明還是在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著名論斷。附錄中還包括1949~1984年《中國考古、發掘簡略年表》,以及近604幅各類文物圖。本書基於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本而由中華書局2009年最新出版。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中國考古學的回顧和展望
近代考古學的誕生(2)
探求人類的祖先(3)
各地所發現的新石器文化(4)
青銅器文化(8)
兩周時代的考古學(10)
秦漢時代(13)
魏晉南北朝時期(15)
隋唐考古學(17)
宋以後的考古學(20)
近代考古學所帶來的豐碩成果(21)
中國考古學的將來展望(23)
需要解決的諸問題(25)
與外國的學術交流(26)
注釋(26)
第二章 漢唐絲綢和絲綢之路
中國絲織物的出現(49)
漢代絲綢業發達的原因(50)
平織的織機和提花機的出現(53)
漢代絲織物的種類(55)
優質的織錦和絨圈錦(57)
刺繡和印花的絲織物(59)
華美的紋樣圖案(61)
漢代絲綢流經絲綢之路(63)
由於西方影響而發展
起來的唐代絲織物(67)
注釋(70)
第三章 中國文明的起源
文明起源的早晚(80)
小屯的殷墟文化(82)
作為都市的殷墟(83)
商殷時代的文字制度(85)
已經發達的青銷器鑄造技術(88)
殷墟文化獨有的特點(90)
鄭州二里崗文化(92)
偃師二里頭文化(94)
文明的起源和新石器文化(96)
中國文明是否系獨自地發展起來的(100)
注釋(101)
中國考古、發掘簡略年表
附錄:
夏鼐先生與中國考古學(日文版序)
書夏鼐先生講演集後(日文版跋)

序言

這書是我於1983年3月應日本廣播協會(NHK)的邀請在日本所作的三次公開講演稿。當時我分別在東京(3月9日)、福岡(3月11日)和大阪(3月13日)三地講演。這些講演於錄像後配上日語翻譯和說明,由日本廣播協會的電視廣播電台向日本全國廣播,每次放送四十分鐘。這三次講演漢文底稿,由小南一郎副教授譯成日文,加上京都大學樋口隆康名譽教授和九州大學岡崎教授的序跋、注釋(解說)和附表後,編成為演講集的日文版。岡崎教授的注釋和附表部分,是由西村俊范先生協助工作的。這日文版於1984年4月由日本放送出版協會列為NHK(日本廣播協會)叢書第453種而出版了。
原來的漢文講演稿,由予對象是日本收聽電視廣播的聽眾,所以力求通俗易懂,同時又想把中國考古學最新成果扼要加以介紹,並對其中一些問題,略談我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這樣一來,這講演稿對於一般讀者們可能仍不易懂,而由專家們看來,可能又覺得太膚淺,沒有多少新意。所以,我原來是不打算出漢文版的。但是國內的朋友們勸我還是出漢文版,以滿足不懂日文的讀者們的要求。《考古》上的那篇評介(1984年8期)出來後,文物出版社的同志正式提出要出版這書漢文版的建議,我也就同意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