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塔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塔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金東瑞編著的《中國古塔》為叢書之一,介紹了我國的古塔文化,內容包括:中國古塔的起源、歷史沿革、塔的結構、塔的材質、塔的造型、中國古塔文化等。 《中國古塔》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古塔
  • 創作年代:2012年01月01日
  • 作品出處:“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
  • 作者:金東瑞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135頁
  • ISBN:9787547208458
內容簡介,序言,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在當代中國遼闊美麗的大地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蹤影。這些千姿百態的古塔,其造型之華美,結構之精巧,雕刻、裝飾之華麗,都堪稱古代建築中的精品。我國的古塔雖然種類繁多,建築材料和構成方法不盡相同,但是,這些古塔的基本結構是大體一樣的。古塔由四部分組成:地宮、塔基、塔身、塔剎。塔這種古老的建築,不僅被佛教界人士廣為尊重,也為各地山林園林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金東瑞編著的《中國古塔》介紹了我國的古塔文化,內容包括:中國古塔的起源、歷史沿革、塔的結構、塔的材質、塔的造型、中國古塔文化等。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圖書目錄

一、中國古塔的起源
二、歷史沿革
三、塔的結構
四、塔的材質
五、塔的造型
六、古塔舉擷
七、中國古塔文化

文摘

兩宋時期古塔的建築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塔的總體數量較前代大增,建塔的材料也更為豐富,除了木材、磚和石以外,還使用了銅、鐵、琉璃等材質。閣樓式、密檐式以及亭閣式塔正值盛年,花塔和寶篋印經塔又現異彩。這一時期,是從以木塔為主轉向以磚石塔為主的最後階段。由於材料的改變,使建築造型與技術也相應有所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塔的平面從四方形逐漸演變為六角形和八角形。宋塔多為樓閣式塔,或為外密檐內樓閣式塔;此外,還有約兩成的塔為造像式塔、寶篋印式塔、無縫塔、多寶塔等其他形制的塔。宋塔平面多為八角形或六角形,偶見四邊形者,這與唐塔千篇一律、端莊穩重的四邊形產生了鮮明的對比。宋塔每層都建築有外挑的遊廊,有腰檐、平座、欄桿、挑角飛檐等建築部件;因而即便是杭州六合塔這樣高大雄偉者亦不失輕巧靈動之感。在塔院的平面布局上,宋塔相比於唐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唐代,塔是寺院的核心部分,大多建築在寺院的前院;而宋代寺院的核心地位為正殿所取代,塔大多位於後院或正殿兩側。
遼塔多為實心的密檐式塔,建築材料亦多選擇堅固耐久的磚石材料,而在建築上則採用磚石仿木結構,唯門窗不用唐塔、宋塔的方形結構設計,而採用在力學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設計,這也是遼塔在建築學上的一個重大突破。除密檐塔外,遼塔中尚有少部分仿唐塔形制的樓閣式塔。遼塔平面多為八角形,繁複的基座是遼塔獨有的特色,基座各個立面均做仿木處理,模仿木結構宮殿建築,門窗齊全,表面或篆刻經典或雕鑿佛教造像,常見的造像題材有佛像、金剛、力士、菩薩、寶器、塔、城、樓閣等等,非常精美。一些比較著名的遼塔,如北京天寧寺塔,不僅塔身基座遍布精美造像,而且塔檐、仿木斗拱均做工細緻精巧、惟妙惟肖。但在遼塔中更多的是一些做法比較簡單的塔,僅第一層或一二層檐施用斗拱,其他各層均以疊澀出檐,造型簡潔古樸。相比於同時代的宋塔,遼塔大多輪廓簡潔、造型端莊,亦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遼代是中國造塔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其間不僅造塔數量甚眾,而且結構合理、造型優美,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世造塔的風格。
金代的皇帝與遼一樣篤信佛教,大興造塔之風,但金塔大多仿造唐塔,如河南洛陽白馬寺齊雲塔或仿遼塔建造,並沒有突破唐、遼以來建塔的規制而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其間雖然出現了一些外形比較怪異的塔,但大多不能形成體系,亦非優美製作,值得炫耀者不多。其中唯河北正定大廣惠寺塔值得專門提及,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金剛寶座式塔。
根據文獻記載和實物考察得知,早期的木塔平面大多是方形,這種平面來源於樓閣的平面。隋唐以及以前的磚石塔,雖然有少量的六角形、八角形塔,甚至還有嵩岳寺塔十二邊形的特例,但是就現存的唐塔的情況來看,大多還是方形塔。但入宋以後,六角形、八角形塔很快就取代了方形塔。塔之平面的變化,首先是建築工匠們從長期的造塔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所致。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高層建築特別是磚石結構高層建築,極易在地震中受到破壞。古代工匠們從對地震受損情況的觀察中,已經認識到了建築物的銳角部分在地震中因受力集中而容易損壞,但鈍角或圓角部分在地震時因受力較為均勻而不易損壞。所以處於使用和堅固兩方面的考慮,自然要改變古塔的平面。其次,適應人們登塔遠望的需要,也是古塔平面發生變化的原因。木塔雖為方形,卻便於設定平座,使人們能夠走出塔身,憑欄周覽。改為磚石塔後,平座就不能挑出太遠,人們走出塔身便很困難,而且危險性也大大增加。改為六角形或八角形後,不僅能有效地擴大視野,而且還有利於減殺風力,其優勢是十分明顯的。 由於社會風習的變化,宋、遼、金與唐時期的古塔,在審美特徵上也有了明顯的差異。大致來說,唐時修建的塔一般不尚裝飾,唐人追求的主要是簡練而明快的線條,穩定而端莊的輪廓,親切而和諧的節奏,唐塔表現出來的是唐人豪放的個性和氣度。而宋人卻是追求細膩纖秀,精雕細琢,柔和清麗,所以宋塔的藝術便在裝飾、表現等方面開拓新的境界,極力渲染其令人目眩的輪廓變化和頗有俗艷之嫌的形式美。至於與宋對峙的遼和金,則是在唐風宋韻的影響之下,譜寫了中國古塔的黃金時代里又一輝煌篇章。宗教內在的感染力,成為了造塔者極力需要表現的唯一主題。
P16-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