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

中國地質學

《中國地質學》是第一部用英文系統論述中國區域地質巨著,共10章,可概括為五個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地質學
  • 又名:The Geology of China
  • 作者李四光
  • 頁數:600餘頁
  • 出版社:英國倫敦杜馬·摩爾第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1939年
釋文,中國區域地層,圖書信息,

釋文

第一部分,中國的自然區,將中國大陸按地理環境、構造地貌等劃分為18個自然區。
第二部分按地質歷史時代論述中國區域岩石和生物地層、古生物特徵與演化,海水進退規程與構造運動,建立了中國大陸地殼演化的標尺;論述中國前寒武紀特點及呂梁運動;論述從寒武紀到二疊紀末的10次海侵和9次海退的方向、範圍以及9次構造運動的表現;論述中生代地層及燕山運動,指出燕山運動在其地殼變遷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用地質力學觀點論述中生代以來中國主要構造體系的成生、演化及展布規律。確立了成生於震旦紀、結束於早二疊世時期的古華夏大向斜及古華夏大陸;橫亘中國大陸的三條巨大的東西向褶皺帶:陰山東西褶皺帶、秦嶺東西褶皺帶和南嶺東西褶皺帶;展布在局部地區的“多字型”、“歹字型”、“山字型”及“弧形”等扭動型式的構造體系。進而討論了構造型式和地殼運動的關係;探討了地殼運動與海水進退的原因,認為是地球自轉離心力的水平分力,首先推動無強度的海水作南北方向的海侵或海退,進而推動固體地殼,作南北方向或東西方向的水平運動,造成巨大東西向褶皺帶等各類型構造體系。
第四部分通過對中國第四紀冰川痕跡研究建立了中國冰期和間冰期,指出在第四紀時期中國的氣候曾發生過多次冷暖相間的變化。

中國區域地層

第五部分全面論述中國區域地層。將全國劃分出40個地層區,分別建立了區域地層表。本書是作者據1934~1935年應邀在英國牛津大學、伯明罕大學等八所大學講座“中國地質”的講稿整理而成。20世紀50年代《中國地質學》由張文佑做了節譯;90年代孫殿卿主持對其進行了擴編並於1999年以《中國地質學(擴編版)》出版。

圖書信息

中國地質學
文獻類型:專著
責任者: 李四光等
出版、發行者:地質出版社
出版發行時間:1999
來源資料庫:館藏中文資源
所有責任者:李四光原著《中國地質學》擴編委員會編著
所有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擴編版並列正題名:The geology of China
標識號:ISBN:7-116-02828-5
出版、發行地:北京
關鍵字:地質學---中國地質學
語種:Chinese 漢語
分類:中圖分類:P562
載體形態:821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