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在文明路廣東省博物館館內大院左側的鐘樓的禮堂中,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4年1月20日在該鐘樓的禮堂內召開。禮堂現已恢復當時大會時的原狀,正面的主席台上有孫中山畫像和中國國民黨黨旗,台下的座位全部貼有當時出席會議人員的編號和姓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 外文名稱:The Old Site of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Kuomintang of China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17:00
  • 門票價格:免費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該建築是1904年在廣東貢院舊址興建的兩廣師範學堂。1924年,孫中山在此設立廣東大學,後來改為中山大學。1933年,中山大學遷往城外石牌五山新校園(今華南理工大學校址)。
魯迅紀念館與國民黨一大舊址。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在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5號。是原廣東高等師範學堂的鐘樓首層的禮堂,面積300多平方米。1924年1月,孫中山在共產國際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在這裡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台上懸掛著中華民國國旗和中國國民黨黨旗。台下的代表坐位桌上均鋪上白布。會場中間掛有萬國旗,氣氛非常熱烈。出席會議的有孫中山、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林森、謝持等國民黨人,還有李大釗、林伯渠、毛澤東、瞿秋白等跨黨的共產黨人。孫中山在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闡述了國共兩黨合作的思想。大會正式通過了含有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思想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和其他決議,選舉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兩會中均有跨黨的共產黨員參加。這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統一戰線的形成。國共兩黨的合作,推動了工農運動的發展,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同年,孫中山將廣東高等師範學堂改為廣東大學。1926年下半年,為紀念孫中山,將廣東大學改名為中山大學。1927年1至4月,魯迅在該校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組織委員會委員時,曾住在鐘樓。
鐘樓大院的前面有塊寬闊的廣場,占地面積17460平方米。廣場中間是一塊大草坪,東西兩端各有一個大講台,周圍綠樹成蔭。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因這裡毗鄰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委、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廣東婦女解放協會和農民運動講習所,所以成為革命集會的重要活動場所。廖仲愷、何香凝、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陳延年、鄧中夏、蘇兆征、彭湃、張太雷、惲代英、劉爾崧、鄧穎超等革命活動家曾在這裡進行革命活動。廣場成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場所。
舊址的正門是拱形圓柱廊,廊上有平台,廊下是門廳。樓下四周是柱廊走道。鐘樓的前半部為二層,後半部—層。前樓外檐有女兒牆欄桿。四周轉角處有小碉樓形式的牆面。上層有拱圓形的窗戶,在窗戶之間有雙柱聯立式的壁柱。整座樓房是磚木結構,其平面似“山”字形,因樓頂四面分別裝有時鐘,故稱“鐘樓”。鐘樓占地面積為4375平方米。這裡原是清朝科舉考試的“貢院”。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後,1908年改為兩廣優級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又改為廣東高等師範學堂。建國後,舊址已多次進行維修加固並闢為紀念館。
鐘樓禮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現位於廣州越秀區文明路215號。1924年1月,孫中山在鐘樓禮堂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大會通過新的黨章,改組國民黨組織,實現第一次國(民黨)共(產黨)合作。孫中山在大會上重新解釋“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等政策。
在禮堂的側邊,陳列有《鐘聲:1924——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縱向梳理中國國民黨“一大”歷史暨首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追溯孫中山領導革命黨人進行民主革命的艱辛歷程、國民黨組織變遷、國共兩黨創建黃埔軍校、培育軍事人才等歷史性選擇。同時,展出孫中山手書名單及中國國民黨“一大”出席委員簽名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