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是根據中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關要求,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響力,由國家有關部門主導,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組織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

根據中央的有關要求,《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擬於“十三五”時期開始,通過2-3個五年計畫,實現334個地級市的全覆蓋。其中,“十三五”時期擬計畫出版100個城市分卷。

2018年10月14日,“探索中國城市風貌”——《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海外發布會暨中國城市海外推介活動12日在倫敦舉行,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向大英圖書館捐贈了這套叢書中的11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國家人文地理
  • 又名:《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 作者:《中國國家人文地理》編委會
  • ISBN:978-7-5031-9534-1等
  • 類別:人文地理 歷史 文化 經濟 社會 民俗 生態
  • 頁數:230-320
  • 定價:98-158
  •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2020
  • 裝幀:軟精裝
  • 開本:16
叢書定位,叢書特點,政府主導,服務地方,科學專業,立體展示,組織形式,編委會,叢書發布,領導評價,媒體報導,圖書目錄,出版單位,

叢書定位

叢書由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擔任總顧問並作總序,定位為“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地理國情、宣傳發展成就、描繪城市藍圖”,權威、立體、詳細地展現城市的歷史文脈、地理國情、人文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是一張鮮活的城市名片、一部權威的中國人文地理百科全書。叢書面向國內外發行,旨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促進文化交流,全面提高中國城市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

叢書特點

政府主導

1.中央國家有關部委作出巨觀指導。
2.各分卷由地方政府組織具體實施。

服務地方

1.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參考。從人文和地理兩個維度為地方政府管理和決策提供服務、推動城市發展。
2.國內多渠道宣傳推介。宣傳推介網路覆蓋31個省、330多個地級市,通過全國各大機場、圖書館、書店等宣傳推廣城市。
3.與國內主流媒體搭建戰略合作平台,通過網站、微博、微信、報刊等全媒體手段,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發布會、海外發布會、城市對話論壇等)宣傳推介城市。
4.面向國際宣傳推介
(1)通過紐約、洛杉磯、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新加坡、曼谷、悉尼拉等世界幾十個重要城市的國際合作平台,展示中國城市魅力
(2)利用外交信使交換平台,通過駐外使館展示推廣中國城市形象
(3)通過全球每年十多個大型的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全球範圍內宣傳展示中國城市形象。

科學專業

1.政策層面智庫支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家正擔任總顧問,相關領導出任顧問、編委並提供指導。
2.學術層面智庫支持:叢書由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和學術影響力的兩院院士、著名專家出任顧問、編委並提供指導。

立體展示

1.多維度的內容:人文、地理、經濟、社會、文化。
2.多種表現形式:將文字、圖片、地圖、信息圖表四個要素有機統一。

組織形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編委會由國家領導人、中央級有關部委領導、兩院院士、著名專家學者組成。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分卷編委會由各地市相關領導和專家組成。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編輯部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和各地市有關部門共同組建。

編委會

總 顧 問:孫家正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顧 問:吳良鏞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柳斌杰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
王家耀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院長
潘公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藝術家
唐曉峰 北京大學教授
主 任:庫熱西·買合蘇提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信局局長
副 主 任:王春峰 國家測繪地信局副局長
范恆山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
執行主任:王寶民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董事長
溫宗勇 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院長
馬 贇 四川測繪地信局局長
委 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家新 財政部文化司司長
呂敬人 清華大學教授
華林甫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劉國洪 國土資源部耕地保護司司長
張擁軍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
陳勝利 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
陳洪宛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
陳德彧 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副司長
周尚意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俞濱洋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
凌 江 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
黃賢金 南京大學教授
魯西奇 武漢大學教授

叢書發布

人民網12月16日北京電 (記者 張葳)12月16日下午,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和人民網共同主辦的《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城市分捲髮布會,在人民網一號演播大廳隆重舉行。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是根據中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響力,由國家有關部門主導,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組織實施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十三五”期間計畫分批次出版100個城市分卷,其中首批7個城市分卷——北京(門頭溝)、大慶、景德鎮、銅川、黔西南、廣元、伊春正式首發。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叢書顧問柳斌杰,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買合蘇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吳尚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王春峰,以及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部、住建部、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國土、規劃、測繪、出版、文化等各界領導和嘉賓出席發布會。柳斌杰、庫熱西、吳尚之、王春峰、范恆山、凌江、陳勝利等領導在發布會現場共同為叢書的首批城市分卷揭幕。
發布會還同時舉辦了“城市對話”環節,7位城市領導在亮出了自己城市的名片後,分別從“文化”和“地理”兩個維度,與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共同探討和交流了城市發展的模式和經驗。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城市分卷的發布,既是向中央、國家有關部門匯報“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的階段性成果,也是7座城市的一次集體發聲和集體亮相,後續將有更多城市參與到這項重大出版工程中來。《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將成為我國城市交流發展經驗、探索發展模式的高端互動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我們可以更好地記錄下城市發展的印記、文明的傳承、改革開放取得的新成就,向全國乃至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概的城市形象,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領導評價

1.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的出版為國家、為讀者展現了三個方面的重要成果。一是 “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的重要成果。“十三五”期間新聞出版作為國家文化建設的基礎產業,圖書出版是一個重要的方向。《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作為32個重大出版工程之一,第一年交出了這樣的成果,使我們建設出版強國更加有信心。
二是城市品牌建設的重要成果。提高國家形象最重要是提升城市的形象,城市品牌是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的名片。通過這套叢書,可以樹立起我們國家重要城市的形象,為地方進一步打造城市特色優勢、提升城市宣傳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文化是要有空間的,地理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空間,也是國家存在的基礎空間,這個地理空間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明。中國五千年文明都跟地理有關,它和地理聯繫起來,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
2.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將地圖、文字、照片、圖表有機結合,闡述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的相互關係,選材好,內容實,形式新,信息量大,具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可謂是宣傳城市建設成就、展示城市發展風貌、反映城市歷史文化,呈現城市發展願景的精品力作,對於傳承城市文化、弘揚城市精神、增強城市凝聚力,提升城市影響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張高麗副總理強調指出,摸清地理國情家底,對於了解國情、把握國勢、制定國策具有重要意義,並對普查成果的推廣套用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是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貫徹落實高麗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充分挖掘地理國情普查成果蘊含的價值,創造性地對普查成果進行深度分析的實際行動,也是從人文和地理兩個維度為地方政府管理和決策提供服務、推動城市發展的重大舉措。
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吳尚之:
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出版的《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以歷史唯線索,以地理為載體,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容和圖文並茂的形式,權威、立體、詳細地展示了中國城市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地理信息、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稱得上是一張鮮活的城市名片、一部權威的中國人文地理百科全書。
叢書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一是立意高遠。通過人文地理的展示,反映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利於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二是注重創新。將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三是資料翔實。充分依託了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和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數據資源。四是權威性強。叢書的策劃、編纂部門和出版單位均為國內的權威機構。

媒體報導

1.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施雨岑)《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城市分卷近日在北京首發。叢書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以及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數據資源為基礎,展示了中國遼闊國土上豐富的地理國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2.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城市分卷16日在北京首發。叢書一大亮點就是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以及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大數據資源為基礎,展示了中國遼闊國土上豐富的地理國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3.《人民日報海外版》12月16日,《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城市分捲髮布會在京舉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叢書顧問柳斌杰等出席會議並講話。
4.中國政府網  12月16日,由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和人民網共同主辦的《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首批城市分卷在京發布。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叢書顧問柳斌杰,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吳尚之等出席發布會。
5.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記者徐紅)《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今天在京正式發布首批7個城市分卷,包括北京(門頭溝)、大慶、景德鎮、銅川、黔西南、廣元和伊春。
6.中青線上 中國版LP來了!
中青線上訊(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蔣肖斌)黔西南的五色糯米飯是怎么做的?景德鎮做瓷器的歷史沿革?從伊春運出的木材連起來能從地球到火星?這些問題都能從這套從書中得到答案,讓讀者頓感,中國版LP(Lonely Planet,著名自助游指南——記者注)來了!
7.《中國新聞出版報》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攜手尼山書屋走向世界
本報訊 (記者范燕瑩)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發行公司與山東友誼出版社近日簽訂“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全球推廣戰略合作協定。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是根據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提升城市影響力而打造的“十三五”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叢書以地級市為單元,以歷史為線索,以地理為載體,以獨特的視角,權威、立體、詳細地展示了中國城市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地理信息、生態環境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根據合作協定,“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將依託山東友誼出版社尼山書屋遍布全球14個國家的25家實體書店及文化交流中心平台,在海外開展宣傳、推廣、展示和銷售,將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概的城市形象推向全世界。雙方還將共同拓展國際文化交流及海外出版,舉辦海外主題文化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全面提高中國城市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

圖書目錄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北京(門頭溝)》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10 北京門頭溝名片
10 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
12 北京最高峰·東靈山
14 京師第一寺·潭柘寺
16 京西古村落群
18 北京道路的活化石·京西古道
20 北京民俗文化聖地·金頂妙峰山
001 門頭溝概況
002 政區位置
002 地形地貌
004 人口
006 經濟
006 農業
008 工業
009 旅遊業
009 生態環境
013 歷史
014 歷史概況
018 門頭溝名稱由來
026 門頭溝與北京城
065 人文
066 軍事文化
078 宗教文化
096 古道文化
108 古村落文化
116 民俗文化
133 山水
134 門頭溝地質地貌
140 門頭溝的山
152 門頭溝的水
162 門頭溝的峽
173 發展成就
175 主要經濟發展成果
178 “十二五”時期的四個成就
180 “十二五”時期的五個體會
183 城市藍圖
185 五個目標
186 八項任務
188 附錄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大慶》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10 大慶名片
10 大慶精神
12 綠色油化之都
14 天然百湖之城
16 北國溫泉之鄉
001 大慶概況
002 政區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行政區劃
006 氣 候
007 人口與民族
008 自然資源
009 產業經濟
010 交通區位
012 工業園區
015 歷史溯源7
018 歷史概況
020 龍江第一人東明的傳說
022 “皇后店”傳說
024 遼帝的春捺缽
026 出河店之戰
030 大同土鹽
034 六烈士血灑肇州
039 石油石化
040 油田的發現
050 石油會戰
058 工業學大慶
064 快速上產
070 高產穩產
076 百年油田
084 大慶石化
093 城市腳印
094 城市建設歷程
098 礦區建設階段
104 城市建設階段
110 現代宜居城市建設階段
114 城市功能建設
120 城市空間布局
133 大慶精神
134 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
140 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144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148 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
154 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156 大慶“紅旗”
165 地域文化
166 大慶地域文化
172 漁獵文化
178 飲食文化
182 站人文化
188 大慶“非遺”
197 大慶旅遊
198 “游城”大慶
206 石油文化游
212 濕地溫泉游
224 民俗風情游9
230 歷史文化游
239 發展成就
240 共和國“加油機”
242 宜居宜業之城
243 發展思路創新
249 科技創新
250 產業創新
254 體育大慶
257 城市藍圖
258 推動創新發展,打造多元產業支撐的實力大慶
262 推動協調發展,打造城鄉協同共進的宜居大慶
264 推動綠色發展,打造環境優良和美的生態大慶
266 推動開放發展,打造深度對外合作的活力大慶
270 推動共享發展,打造民生均衡改善的幸福大慶
272 附錄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銅川》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12 銅川名片
12 藥王故里
14 佛教聖地
16 千年耀瓷
18 紅色照金
001 銅川概況
002 地理區位
002 行政區劃
002 地形地貌
004 氣候
005 人口
006 經濟
006 工業
008 農業
009 旅遊業
010 植物資源
011 動物資源
012 礦產資源
012 水資源
015 歷史人文
018 歷史概況
020 歷史人物
036 歷史遺蹟
053 藥王故里
054 藥王孫思邈
062 藥王山風景區
076 藥王山石刻、碑林
084 藥王故里——孫原村
090 藥王山廟會
096 中國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
101 佛教聖地
102 玄奘與玉華宮
114 玉華宮風景區
122 佛教古剎——大香山寺
128 香山風景區
136 香山廟會
138 神德寺遺址
143 千年耀瓷 9
144 十里窯場——耀州窯
150 耀瓷精粹
158 耀州窯博物館
164 千年爐火不熄——陳爐陶瓷古鎮
176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182 耀瓷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
191 紅色照金
192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蘇區
202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
208 陝西省統籌城鄉就業創業示範鎮——照金鎮
218 照金國家丹霞地質公園
224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照金精神”
231 自然生態
232 關中平原北部生態屏障
240 沮河濕地 放飛朱䴉
246 國家水利風景區——錦陽湖
250 國家濕地公園——福地湖
254 太安自然保護區
260 金鎖關石林
264 綠色生態避暑山城——宜君
271 民俗與特產
272 銅川非物質文化遺產
274 民間文化
278 特色小吃
282 銅川特產
286 民間傳說
293 發展成就
294 煤城崛起
298 轉型發展
302 “兩區一廊”生態園林城市格局
307 城市藍圖
308 構建西銅一體化城市
310 打造休閒養生名城
314 實現建設“四個銅川”目標
318 附錄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景德鎮》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8 景德鎮名片
8 千年古鎮
10 世界瓷都
12 生態家園
14 旅遊名城
001 景德鎮概況
002 政區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人口區劃
004 河流水系
006 氣 候
007 交通區位
010 礦產資源
010 產業經濟012 農 業
013 工業園區
015 千年古鎮
018 歷史概況
020 水土宜陶
028 窯火千年
039 世界瓷都
040 瓷業中心的形成
050 景德鎮傳統陶瓷工藝
064 景德鎮陶瓷之路
074 傳統陶瓷技藝的傳授和近代陶瓷教育
080 景德鎮現代陶瓷產業
094 歷史上和今天的“景漂”
104 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
113 生態家園
114 生態概況
120 美麗中國“江西樣本”
128 打造公園城市
136 建設美麗鄉村
149 旅遊名城
150 陶瓷文化之旅
172 老街區與里弄
184 浮梁古縣衙 ——“江南第一衙”
194 瑤里風景名勝區
209 發展成就
212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經濟實力逐步增強
216 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生態家園初步形成
218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發展活力加速迸發
220 民生福祉不斷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223 城市藍圖
226 融入國家開放大戰略
228 推動優勢產業大發展
232 打造瓷都文化新格局
234 構築城市發展新支撐
238 建成美麗生態新家園
240 跋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黔西南》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12 黔西南名片
12 世界喀斯特精華
14 中國布依族之鄉
16 夜郎考古
18 山地旅遊
20 貴州龍動物群
001 黔西南概況
002 政區位置
002 行政區劃
002 土地面積
004 氣候
004 人口
006 經濟
008 農業
010 工業和建築業
011 旅遊業
012 資源與生態環境
012 水能資源
014 礦產資源
015 生物資源
017 歷史溯源
020 歷史概況
024 夜郎考古
034 四球古茶與中國南方茶葉之路
044 文明的濫觴:交樂、萬屯漢墓群
050 安龍:南明故都
060 從張 到劉氏家族:開近代風氣之先
076 紅色文化灑遍黔西南
088 黔西南的全民抗日救亡熱潮
099 地質奇觀
100 黔西南:喀斯特王國,三疊紀奇觀
104 貴州龍動物群:中國化石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114 萬峰林: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
122 馬嶺河峽谷:高原地縫,百里畫廊
130 泥凼石林:遠古地質運動的精華
138 雙乳峰:峰林絕品,大地聖母
143 山水長卷
144 金州十八景
146 萬峰湖——湖光疊翠
150 奇香園——幽谷奇香
154 雲湖山——高峽流雲
158 間歇泉——明月清泉
160 鯉魚壩——風情田園
162 放馬坪——江南塞外
164 招堤——龍城荷韻
168 三岔河——碧水丹楓
170 北盤江大峽谷——壯峽千里
174 崧巋寺——烽火驛道
176 燕子洞——燕語春色
180 卡法——紅色印跡
183 多彩民族風
184 黔西南布依族:特色鮮明的文化範本
200 黔西南苗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210 八音坐唱:布依族的文化符號
216 布依戲:老戲新生的典範
220 布依族銅鼓:布依族歷史文化的見證
226 勒尤 :喚醒情人的小喇叭
230 布依族查白歌節:最美的情歌唱給你
234 彝族阿妹戚托: 跳出深山的“東方踢踏舞”
240 苗族武教戲:“調北征南”的歷史記憶
245 發展成就
246 交通建設成就
250 煤炭、黃金、電力產業發展成就
256 城鎮化建設成就
257 “星火計畫、科技扶貧”試驗區
258 國際山地旅遊大會
261 城市藍圖
262 融入“一帶一路”
264 生態文明建設
266 大扶貧
268 大數據
269 大旅遊
272 附錄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廣元》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12 廣元名片
12 川北門戶
14 蜀道通衢
16 女皇故里
18 森林之城
001 廣元概況
002 地理區位
002 行政區劃
002 土地面積
004 氣候
004 人口
006 經濟
007 農業
010 工業
011 交通物流
012 旅遊業
013 森林與生物資源
014 礦產資源014 水資源
017 歷史溯源
020 歷史概況
022 中子鋪考古
026 苴人的船棺葬
030 武則天的出生地
034 從蜀道走出去的禮部尚書
038 元朝的都元帥府
040 劍州英傑趙炳然
044 川陝公路
049 蜀道懷古
050 金牛古道上的廣元
058 六道合於一峽的奇觀
066 劍門天下雄
076 世界奇觀翠雲廊
082 風貌依稀看古道
092 金牛道的變遷與郵驛系統
099 三國重鎮
100 三國重鎮古葭萌
108 諸葛亮開劍門閣道
114 嘉陵江畔籌筆驛
118 費禕的大將軍府
124 姜維鐘會對壘劍閣9
128 鄧艾翻越摩天嶺滅蜀
135 紅色土地
136 巍巍紅軍塔
142 木門會議會址紀念館
146 黃貓埡戰鬥
150 中國紅軍城與紅軍文化園
156 嘉陵江戰役與紅軍渡
160 紅軍攻克劍門關
167 文化遺產
168 皇澤寺摩崖石刻造像
176 廣元千佛崖摩崖石刻造像
184 鶴鳴山道教石刻造像及石刻
188 覺苑寺
196 郝家坪戰國墓群
200 紹興監與利州鐵錢
202 廣元窯的黑釉碗
204 川北民居
211 森林之城
212 園林城市
220 南河濕地——鳥的天堂
226 唐家河——大熊貓的優良棲息地
234 米倉山——珍稀植物的保護區
242 溫泉之鄉
248 湖光山色白龍湖
254 “溶洞王國”曾家山
261 民俗風物
262 廣元女兒節
266 精美的白花石刻
272 百年麻柳 代有傳人
278 廣元“七絕”
285 發展成就
286 新興廣元城
287 交通樞紐
290 經濟工作和社會事業
295 獲得的殊榮
297 城市藍圖
298 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
300 大項目促大發展大跨越
304 突出全域旅遊帶動,努力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遊名市
307 突出商貿物流引領,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307 突出特色產業培育,著力發展現代農業
310 附錄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伊春》
1 總序
中國國家人文地理叢書
3 序
10 伊春名片
10 中國林都
12 紅松故鄉
14 綠色伊春
16 森林氧吧
001 伊春概況
002 政區位置
003 地形地貌
004 行政區劃
006 氣候
007 人口
008 經濟
010 農業
012 工業
013 旅遊業
014 交通與通信
016 資源與環境
021 歷史溯源7
024 歷史概況
026 史前遺址
034 歷史遺蹟
040 近代滄桑
042 新中國的伊春市
059 中國林都
060 森林資源稟賦
064 早期開發建設
070 卓越經濟貢獻
078 產業轉型發展
089 生態旅遊
090 環境生態基礎
100 旅遊產業概況
104 旅遊資源產品
116 旅遊景點拾萃
155 伊春精神
156 伊春精神
162 紅松精神
166 馬永順精神
170 林業三師精神
177 伊春文化
178 文化源流
186 民俗藝術
197 發展成就
198 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200 產業結構深刻變化
202 林下經濟快速發展
208 生態旅遊異軍突起
212 工業經濟發展壯大
219 人民生活質量提高
221 城市藍圖
222 綠色發展
226 創新發展
228 協調發展
232 開放發展
232 共享發展
236 附錄

出版單位

2010年9月,經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批准以中國地圖出版社為母公司形成公司架構,由中國地圖出版社、測繪出版社、中華地圖學社等3家全民所有制出版企業組建現代文化企業集團——中國地圖出版集團(以下簡稱中圖集團)。
中國地圖出版社成立於1954年,註冊地北京。現主要從事實用參考地圖、地圖文化、旅遊、地理、歷史以及相關學科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等方面的紙質圖書出版及網際網路新媒體產品研發,是國家法定地圖的權威出版機構。
中圖集團是我國唯一的中央級地圖出版集團,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出版理念和經營原則,編制出版了大量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定地圖、滿足社會各界需要的實用參考地圖,為地圖編制出版樹立了權威和典範。按照國家測繪局、外交部《關於更改公開地圖上我國國界線畫法依據的通知》(國測發[1990]204號)要求,自1991年1月1日起,凡編制出版公開地圖,我國國界線一律按照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繪製,並需附註說明“本圖上中國國界線系按照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繪製”。
多年來,中圖集團已累計出版各類出版物1.9萬餘種,發行量超過47億冊(幅),有300多部作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地圖作品獎等重要獎項。
目前中圖集團有在職員工近500人,其中副高級以上100人,正高級16人,專業技術人員260餘人。其中,有2人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或先進工作者稱號,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被評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5人被評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