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人謀略坊:話說海外華商

中國商人和消費各,中國特色經營模式和消費方式,都與我們的前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都與我們的國情鄉情密不可分。弘揚各商幫和各地域商業文化的特色,對於當今打造名省名市名街名企名店名商,實施特色競爭、差異定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商人謀略坊:話說海外華商》
  • 作者::方雄普 編
  • 類別::圖書 > 勵志與成功 > 成功學
  • 價格::39.8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802490666
  • 出版社::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頁數::318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09年4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編輯推薦

關公的廟亭和神像,也隨著中國人移居異域而在海外落戶。“忠義仁勇”,對商家來說,“忠”是上下一心,精誠團結;“義”是講究信用,童叟無欺;“仁”是經商利民,熱心公益;“勇”是不怕困難,勇於開拓。中國國民黨元老於佑任曾為海外關帝廟寫下一幅對聯:“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
移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經濟問題。早年出外謀生的中國人,很多是兩個肩膀架著一個腦裂出去的。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白手起家,涉足商界,不少還成為富甲一方的億萬富豪。海外華商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群體。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以便使家族企業長治久安海外華商早就開始探索,並且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後繼有人的途徑,有的是順乎自然,有的是苦其心志,並無一定之規。
改革開放的中國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強烈吸引著世界各國的商人。海外華商與祖國同胞有著同根、同祖、同文的淵源,他們積極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並在合作中發展壯大自己。據統計,引進外資中相當大數量的項目和資金來自海外華商。中國經濟取得輝煌成就,海外華商功不可沒。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有的商幫上溯到明清日寸期)各地商人的傳奇故事,展現豐富多彩的經營之道、處世之理。古今中外的商業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是文化的較量,是精神的博弈。旨在對中華商業文化的內容和精神做深入發掘總結,為當今商人群體的成長和成功提供歷史借鑑。
歷史有傳承,文化有根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十幾省市專家學者精心打造,中國經濟史學會、中國商業史學會指導支持。本叢書視野開闊,氣勢雄渾,史論結合,深入淺出,圖文拜茂,賞心悅目。既是政府官員的歷史讀本,又是商界人士的經營指南,還是文化愛好垎的收藏佳選。

作者簡介

方雄普,僑史工作者。1945年出生在廣東開平的一個華僑世家。少年時在珠江三角洲的僑鄉生活,早年就讀於佛山市第一中學。196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隨後在內蒙古的赤峰市城郊中學任教員、副教導主任、副校長。1982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歷史學碩士學位,旋即入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供職。先後任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1962年被評為副研究員,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為中國華僑歷史學會二、三、四屆秘書長,四屆副會長。
近20年,涉僑治史,主要成果為:著有《美國華裔名人剪影》、《華僑航空史話》、《海外赤字情》、《海外華商夜話》;與人合著《海外赤子-華僑》、《美洲華僑華人史》、《華僑華人概況》、《海外僑團尋蹤》;參與《世界華僑華人詞典》及《華僑華人百科全書》編撰,為編委;另發表論文及文章數十篇。其中,獨著的《海外赤子情》,1995年被中宣部、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團中央聯合推薦為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圖書之一;參與編撰由李春輝、楊生茂主編的《美洲華僑華人史》,曾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第五屆中國圖書二等獎。

目錄

序言
第一章窮則思變,敢拼才贏
1.1未曾倒掛的燈籠
1.2兩手空空闖南洋
1.3雲頂高原話休閒
1.4菲律賓最大的納稅人
1.5從機修工到汽車裝配商
第二章百業興旺,重在經營
2.1空前絕後的報業大王
2.2邵氏影城探秘
2.3香格里拉的故事
2.4從菜子行起家的正大集團
2.5印尼華人首富的用人之道
2.6泰國吳氏鋼鐵業
第三章商海行船,有沉有浮
3.1沒有不散的筵席
3.2電腦王國的興衰
3.3東南亞金融危機及其對華商的影響
3.4兩落三起盡風流
3.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6在危機中開拓的盤谷銀行
第四章樂善好施,回饋社會
4.1陳嘉庚的名言
4.2一位富豪的日常生活
4.3中泰兩國的慈善家
4.4身居美國,心懷故土
4.5水災見真情
4.6獻給2008年奧運會的厚禮
第五章繼承傳統,融合現代
5.1財神話關公
5.2命運與財運的神秘關係
5.3儒家學說在華人企業管理中的套用
5.4讀書多不一定發大財
5.5不要在黑夜中向情人暗送秋波
5.6東方迎戰西方
5.7中西合壁,.適應發展
5.8後繼有人的途徑之一:順乎自然
5.9後繼有人的途徑之二:苦其心志
第六章地域特色,文化風采
6.1華人富豪的地域差異
6.2華人富豪的籍貫分析
6.3愛拼才會贏的閩南商幫
6.4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6.5匯人大海的珠江流水
6.6潮商的風範
6.7把客家文化播向海外世界
6.8甬商的歷史足跡
6.9寧做雞頭不為鳳尾的溫州商人
第七章一雙筷子,走遍天下
7.1從美國的“雜碎”說起
7.2日本的中華料理
7.3新加坡中餐業雜談
7.4澳大利亞的中餐館
7.5歐洲中餐業掠影
第八章溝通中西,追根溯源
8.1海外中華總商會的由來
8.2出洋籌款,閩粵先行
8.3授予官銜,提高地位
8.4陳啟沅與繼昌隆繅絲廠
8.5引進良種話番薯
8.6他把橡膠樹苗帶回祖國
8.7給羊城的夜空帶來近代的光明
8.8民營鐵路話新寧
附錄
1.海外主要國家華人人數簡表(2003年)
2.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富豪榜中的華人名錄(2007年)
3.國際華商500強中的主要企業簡表(2006年)
4.世界華商大會簡表
5.以華商命名的國際小行星簡表(截至2006年)
後記
參考書目
叢書編後記
叢書編後記二

前言

《中國商人謀略坊》叢書第一批的《話說徽商》《話說晉商》《話說京商》《話說津商》四冊出版後,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現在,第二批的《話說滬商》《話說川商》等正在陸續推出,這是為我國的工商企業家和商業文化愛好者精心準備的一套系列叢書。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的經濟實力已大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今天,人們真正認識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肯定了工商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這種認識過程是通過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而逐步得來的,實屬不易。
中國自古以來對工商業評價甚低, “百工”、 “商賈”都在九流之末。封建社會自給自足,歷來重視農耕,輕視工商業,把農耕稱為“本”,而將工商業稱為“末”,幾千年來都是揚本抑末。實際上,這也是社會發展停滯、中國處於落後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從近代以後,直到我國改革開放之前,雖然對於工業有所肯定,即肯定了生產,但對於商業發展,對於需求的認識仍然處在十分低下的水平。輕視商業的觀念從正統理論到民間意識都十分嚴重。工商業實際是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的血液和血管,是將社會的養分給予社會機體,使之能健康運行的唯一辦法和通道。有之旺之,則經濟發達,無之少之,則經濟萎縮。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證明著這一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