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系統思想

中國古代系統思想

古代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把事物諸因素聯繫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來進行分析和綜合的思想。隨著系統思想的產生,逐漸形成了系統概念和處理問題的系統方法。許多古籍,如孫子兵法》、《黃帝內經》、《易經》、《老子等,都有不少套用系統思想觀察和認識事物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生動事例。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系統思想表現在治學和社會實踐的許多方面,而在樸素的宇宙觀、中醫學說、軍事理論、農業生產和大型工程實踐中尤為突出。

中國古代有著豐富的系統思想和指導人們從事實踐活動的系統方法。本文論述了天、地、人統一整體思維模式,並對系統方法在古代軍事、醫學中的套用進行了分析論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系統思想
  • 外文名:systems thinking in ancient China
古代哲學思想,醫學思想-天人相應,軍事思想-孫子兵法,農業思想-自然規律,

古代哲學思想

古人在探索宇宙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宇宙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蘊含有系統思想的陰陽、五行、八卦等學說。《易經》從自然界找出 8種基本事物稱為八卦(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看作為萬物之源。《尚書·洪範》則把五行(金、木、水、火、土)作為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這些學說都把宇宙看作一個整體。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約公元前580~前500)在《老子》第25章中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用有和無的對立統一來說明自然界的統一性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制約的關係。戰國時的名家惠施(約公元前370~前310)在《莊子·天下》篇中提出:“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說明了客觀事物的整體性及其無窮的層次關係。戰國時的思想家荀況(約公元前298~前238)在《荀子·天論》篇中指出:“萬物為道一偏,一物為萬物一偏。”藉以表述一個系統是更大的系統的一部分的觀點。這裡萬物是指世界,道指宇宙。南宋的思想家陳亮(1143~1194)在《龍川文集·西銘說》中闡述了理-分殊思想(“理”指天地萬物這個整體,“分殊”指在這個整體中每一個事物的功能),從整體的角度來論述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醫學思想-天人相應

戰國晚期的中醫經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是古人運用系統思想研究人體生理和病理現象的典範。《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是由各個器官有機聯繫在一起的整體,一個器官的病變可能影響其他器官或整體,而整體的變化又必然會引發局部病變。因此,它主張從整體角度來研究病理和病因,並套用臟腑學說、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黃帝內經》還把人體系統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為人的養生規律與自然界的規律密切相關。它提出了“天人相應”的醫療原則,主張把自然現象、生理變化、社會生活、思想情緒等多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從更大的整體範圍來研究人體的生理和病理現象。這種整體觀念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傳統醫學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本原則。

軍事思想-孫子兵法

春秋時代的軍事家孫武在其傑出的兵書《孫子兵法》中主張從敵我雙方戰爭格局這個整體出發來研究戰爭規律。他從道、天、地、將、法五個方面分析戰爭的全局,把環境(天時地利、人心向背等)、系統及其要素(敵我雙方力量對比、軍心、指揮、戰略、戰術等)統一起來研究。他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揭示了戰爭的重要規律,強調要從整體上分析敵我眾寡、強弱、虛實、攻守、進退等矛盾,以便揚己之長,攻彼之短,克敵制勝。孫武的軍事系統思想直到現在仍在國內外為人們所重視。

農業思想-自然規律

中國古代系統思想還反映在農業生產實踐之中。人們通過實踐逐步認識到農業與周圍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夏小正》和《詩經·豳風·七月》中就把農作物與種子、地形、土壤、水分、肥料、季節、氣候等物候、天文因素結合在一起,用相互聯繫的整體觀點研究農事活動的規律。例如通過天象觀測掌握天體運行和季節變化的規律,編制出曆法和二十四節氣,以指導農事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