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研究

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研究

《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研究》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研究
  • 作者:陳謙
  • ISBN:9787516179376
  • 頁數:307頁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06月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思想及制度概說”,是在以往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傳播思想的基礎上,對古代政治傳播思想及制度的概括說明,以建立連線政治傳播的思想文化與政治傳播的制度文化的橋樑,實現思想文化向制度文化研究的合理過渡;第二部分“中國古代王朝信息傳播相關制度的歷史演進”則以時間為線索,論述歷代與政治信息傳播相關的制度發展變化的歷史;第三部分則是“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體系及政治傳播制度類型論”,首先以筆者建構的“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制度體系”為框架,從總體上分析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制度及得失。其次以威廉斯的“父權式的傳播制度”的分類學說為對照,總結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的主要特徵

作者簡介

陳謙(1967-),男,博士,青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傳播史、政治傳播、傳播(廣告)理論。學術成果:專著2部,合著2部,發表論文近50篇。

圖書目錄

導言
一 課題的由來
二 傳播學、政治傳播學的產生與發展概述
(一)傳播學的早期學術思想源流
(二)傳播學的奠基者和開創者
(三)傳播學的學科特點和流派
(四)政治傳播學的產生和發展
三 本課題所使用概念的界定與澄清
(一)傳播
(二)政治傳播
(三)政治傳播制度
四 本課題的主要思路
上編 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思想及制度概說
第一章 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思想及制度概說
第一節 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思想的研究總結
一 中國的傳播思想源遠流長,屬於政治傳播及信息控制範疇的觀念、主張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二 從傳播學角度看,古人提出的一些具體的信息控制思想、主張較之現代傳播學也毫不遜色
(一)信息監控(監察)領域的傳播思想
(二)信息調控(諫議)領域的傳播思想
(三)信息規範控制(教化)領域的傳播思想
第二節 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思想的基本特徵——“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一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政治傾向
二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傳播學意義
三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與君主專制的政治思維
四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是中國古代政治傳播思想的綱紐
中編 中國古代王朝信息傳播相關制度的歷史演進
第二章 政治傳播制度的萌芽時期——夏、商
第一節 夏朝的政治傳播制度
一 原始社會信息傳播活動簡述
二 夏王朝政治傳播制度的初現
(一)權力及信息中樞
(二)決策方式
(三)與信息傳遞關係密切的職掌
(四)夏朝的教育制度
第二節 商朝的政治傳播制度
一 商朝的政治決策方式
二 諫議活動與制度
三 商朝承擔傳播職能的官屬
四 商代刑律中與信息傳播有關的罪名
(一)不從誓言
(二)謠言惑眾
(三)臣下不匡
第三章 政治傳播制度的草創時期——西周、春秋、戰國
第一節 西周的政治傳播制度
一 西周政治制度概述
二 西周的政治決策和信息反饋方式
三 與政治信息溝通、傳遞相關的職官
(一)大史
(二)史
(三)省史
(四)作冊、作冊尹
四 西周王朝的教育制度
五 西周政治傳播職能的行使與制度創立
第二節 春秋時期的政治傳播制度
一 春秋時期政治概況
二 春秋時期諸侯國的朝議制度與決策方式
三 春秋時期諸侯國與信息傳播相關的官職
四 春秋時期的教育制度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政治傳播制度
一 戰國時期中央與地方行政體制
二 戰國時期的王權與決策形式
三 戰國時期監察制度初步建立
第四章 中國古代政治傳播制度的初步成型時期——秦、漢
第一節 秦漢時期政治決策的中樞——皇帝制度
一 皇帝的名號及權力
二 外戚與宦官對決策權力的攫取與把持
第二節 秦漢中央行政體制及其運行機制
一 三公與丞相制度
二 西漢中期以後行政體制的變化及其職能轉換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中央決策系統
一 朝議制度
二 決策的信息來源
三 決策的程式
第四節 秦漢的公文傳遞制度
一 公文的起源與作用
二 公文種類與傳遞制度
三 公文傳遞的一般規則
四 公文運轉與權力行使
第五節 秦漢的監察制度
一 御史府監察系統
二 丞相府監察系統——丞相府司直
三 司隸校尉
第六節 秦漢的教育制度
一 太學的建立
二 教育內容、方式及考核
三 地方官學
第五章 政治傳播制度的變亂與重組時期——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中央決策機構及其運行機制
一 丞相、相國及三公、八公
二 中書省的設定與職權
三 門下省的設定與職權
四 決策形式的演變與特點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監察制度
一 皇帝與監察制度的關係
二 其他監察官職與機構
第三節 秘書省及圖書制度
一 秘書省
二 圖書活動與制度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
第六章 政治傳播制度重整時期——隋、唐
第一節 隋唐五代的中央政治體制
第二節 隋唐五代中央決策機構及其運行機制
一 中央決策系統的結構與機制
(一)御前決策會議——常參
(二)仗下後會議——常參的延伸
(三)延英殿決策會議
二 中書、門下兩省的決策機制
三 宰相會議的決策機制
四 擴大的百官會議
五 決策機構逐步多元化
六 決策執行的程式與方式
七 決策的依據和信息傳遞渠道
(一)地方奏報與大臣章疏
(二)御史出巡
(三)使臣出巡
(四)廣開言路
第三節 隋唐五代的監察制度
一 中央的監察機構與官員
二 地方監察制度
第四節 隋唐五代的諫議制度
第五節 隋唐五代的教育制度
一 學校教育
二 科舉制
第六節 隋唐的史館及修史制度
第七節 隋唐王朝有關圖書的活動與制度
第八節 隋唐五代的郵驛制度①
第九節 唐代的進奏院與政治新聞傳播①
(一)皇帝的活動
(二)皇帝的詔旨
(三)官吏的任免
(四)臣僚的奏章
(五)其他政治、軍事信息
第七章 政治傳播制度的成熟時期——宋(附元)
第一節 宋朝的皇帝制度和中央決策系統
一 宋朝皇帝制度
(一)官員任命權
(二)財權
(三)兵權
(四)立法權和司法權
二 宋朝中央決策系統及其運行機制
第二節 監察諫議制度
一 中央監察系統——台諫、封駁
二 地方監察系統——監司、帥司、走馬承受及通判
三 審計與考課制度
第三節 宋朝的教育制度
一 貢舉取士制度
二 學校三舍考選制度
第四節 兩宋王朝的圖書事業及制度
第五節 宋代的出版管制與法禁
一 歷代王朝的圖書管制概述
二 宋代以來的出版法
(一)天文、圖讖和陰陽術數之書
(二)危及政權安全和軍政機要之書
(三)“撰造事端”的“朝報”與“小報”
(三)雕印程文試策
第六節 宋代公文傳遞與政治新聞傳播①
第七節 元朝的政治傳播制度
一 元朝的政治決策系統與機制
(一)大蒙古國時期的決策系統與機制簡述
(二)元朝建立後的中央決策系統
二 監察制度
三 宋元的郵驛制度①
(一)宋代郵驛制度概述
(二)元代的郵驛制度
第八章 政治傳播制度極端化時期——明、清
第一節 明朝政治傳播制度
一 明朝中央決策系統及其機制轉換
二 宰輔的廢棄與內閣制度的演變
三 司禮監的構成及其機制轉換
四 中央決策系統的運行機制
(一)廷議
(二)廷推
(三)封駁
五 明王朝的監察制度
(一)都察院
(二)六科
(三)按察司
(四)明王朝監察制度的特點
六 重要的信息傳遞通道——通政使司
(一)出納王命
(二)通達下情
(三)開拆實封
(四)關防公文勘合
(五)月奏、通奏
(六)參預大政
七 明代的學校教育制度
八 明王朝的圖書事業
(一)圖書搜求
(二)圖書編纂
(三)圖書刊刻
第二節 清朝政治傳播制度
一 清代皇帝制度與中央決策系統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決策及其運行機制
二 清代監察制度
三 清代政治信息傳遞的通道、設施
四 清朝的教育制度
五 清王朝的圖書事業
(一)圖書搜求
(二)圖書收藏
(三)圖書編纂
(四)圖書刊印
下編 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體系及政治傳播制度類型論
第九章 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制度體系分析
第一節 信息中樞的決策制度
一 信息中樞決策制度的內容
二 中國古代王朝政治決策分析及信息傳播屬性
(一)當今政治學者對決策系統的認識
(二)中國古代王朝政治決策系統分析
第二節 政治信息的傳遞渠道(包括媒介)制度
一 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媒介
(一)文字元號
(二)文字傳播的載體
(三)政治傳播媒介
二 中國古代王朝的政治傳播渠道
(一)道路與郵驛
(二)機構及設施
第三節 政治信息的收集與反饋制度
第四節 政治秩序的信息監控與政治傳播權力調節制度
一 信息傳播是中國古代監察活動的重要特徵
(一)中國古代監察活動的信息傳播特徵分析
(二)學界對古代監察活動的信息傳播特徵已有初步認識
二 從“監視環境”的功能視角看中國古代王朝的監察制度
三 中國古代諫議的信息傳播特性
四 從“協調關係”的功能視角看中國古代王朝的諫議制度
(一)“協調關係”諸具體功能在古代諫議活動(制度)中的展開
(二)“協調關係”功能在古代諫議活動(制度)中的發揮
(三)諫議·輿論·民意自主表達
第五節 政治文化傳統的信息存續與維護制度
一 政治文化傳統的信息存續與維護制度綜論
二 從“傳承文化”的功能視角看中國古代王朝的教化制度
(一)古代王朝教化傳播的“5W”分析
(二)古代王朝教化的傳播功能評價
三 帕森斯功能主義社會學觀念的啟示
第十章 結語:威廉斯“家長式”傳播體制觀與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傳播制度
一 威廉斯“傳播體制”類型中對“家長式體制”的描述
二 古代社會組織、政治組織起源過程中血緣關係的強化與父權制度的興起
(一)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社會
(二)父權家長制的早期政治組織與國家
(三)父權家長政治的轉型
三 “家國同構”和“擬父子”政治關係的闡釋——認識家長式傳播體制的基點
四 中國古代王朝家長式政治傳播的幾種表現
(一)君主詔告的家長式語氣、姿態
(二)宗法—諫議—教化
(三)宗法家長制之下的中國古代王朝的言論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