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思想宗教:魏晉玄學三大派

中國古代思想宗教:魏晉玄學三大派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劉玲編著的《魏晉玄學三大派》為叢書之一,介紹了魏晉玄學三大派的有關內容。 《魏晉玄學三大派》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代思想宗教:魏晉玄學三大派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36頁
  • ISBN:9787546341200
  • 作者:劉玲 金開誠
  • 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劉玲編著的《魏晉玄學三大派》為“中國文化知識讀本”系列之一,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了魏晉玄學三大派的有關內容。具體有:玄學的緣起、玄學的含義、玄學的發展分期與內部派別、東晉時期的玄學等。

圖書目錄

一、玄學的緣起
二、玄學的含義
三、玄學的發展分期與內部派別
四、東晉時期的玄學

文摘

(一)兩漢經學的衰落與名教信仰危機
西漢時,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五經十三博士,官宦世家子弟們從小就要受五經思想教育。在當時,儒家經典實際上起到了充當最高法典的作用,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制定典章制度以及日常生活行為規範,都要依據儒家經典,儒學已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兩漢經學的盛行,適應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的政治需要,使我國漢代成為歷史上國力強盛、疆域遼闊、民族繁盛的時期之·。
然而,東漢後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外戚、宦官專權,社會政治黑暗,以及“黨錮”等高壓政策,使士人普遍出現精神信仰危機。東漢耒年的黃巾起義,給了東漢王朝以毀滅陛的打擊,使東漢王朝迅速走向瓦解。相對應的,作為意識形態領域中占統治地位的儒家經學也受到社會激烈變動的衝擊而趨於衰微。隨著政權的解體,上層統治的理論基礎,即以陰陽五行為基礎“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也趨於消散,隨之而來的是社會禮治問題和名教信仰危機的出現。
當時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是名教危機的典型表現。東漢和帝初期,先是外戚竇憲專權,傾軋朝政,之後永元四年(92年),竇憲獲罪自殺,竇氏勢力被消滅,宦官又開始專政;後到安帝朝,外戚鄧氏又擅權於朝野,鄧氏勢力被消滅後,閹黨又再次得勢;至少帝朝,太后閻氏又專權於朝政,閻氏被滅,宦官又開始執掌朝政……可以說整個東漢社會後期,一直處在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情況下,而且這種情況到桓帝、靈帝時期愈演愈烈,封建王朝的正統皇帝已然淪為政治上的傀儡,直至董卓廢帝,天下大亂。
封建社會的君主是理想人格的典型,封建政權在君主的領導下定名分,立綱紀,維持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綱常倫理是名教最根本的問題。然而外戚、宦官專權,君臣失序,導致了漢王朝政治的崩潰,不能不說是當時最大的名教問題。此外,關於“孝悌”的觀念,“服喪”的問題等等都有矛盾出現,諸多現實問題無法解決,必然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變化。
在中國封建社會,儒家學說代表了傳統的文化和價值,它和封建社會牢牢維繫在一起,具有極大的穩定性。以君主為中心的國家政權的發展,與士人的人生價值走向是一致的,“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士人的追求與國家政權是和諧的。然而,東漢後期,隨著社會政治的日趨混亂,儒家所提倡的名教、禮法逐漸被打破,士人的心態也逐漸發生變化,思想開始趨於多元化,開始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念與是非品評標準。儒家標準雖仍然被遵奉,但卻不一定以其作為最高標準,諸子之學又逐漸興起,儒家之外,道、法、名、兵、農等諸家思想又都活躍起來,儒家獨尊的統治地位發生了動搖,人們開始尋求新的思想皈依。
兩漢經學思想僵化,墨守成規,逐漸走進了死胡同,這為玄學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漢代初年曾在政治統治上實行黃老之術,實行無為、自然的休養生息政策,並且在文化思想上也一度盛行黃老之學。如文學家賈誼,雖然在政治上具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其作品裡充斥著明顯的道家思想色彩,他的《新書》有很多地方繼承並且發揮了道家學說,《鵬鳥賦》更具有濃烈的老莊意味,他說:“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續兮,變化而嬗。勿穆無窮兮,胡可勝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司馬談父子也曾崇尚黃老之術、道家言論,司馬遷說其父“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太史公自序》)。這當然對極其崇敬其父的司馬遷有一定的影響。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是一部以道家思想為主而雜以其他學說的著作,可以說是漢初集黃老之學大成的總結性著作,東漢高誘說此書:“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蹈虛守靜,出入經道。”(《淮南子注·序》)而兩漢末的揚雄則是兩漢道家文化源流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重要人物,班固說其:“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靜亡為,少嗜欲,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漢書·揚雄傳》)揚雄著有《太玄經》,思想內容上以“玄”為理論核心,運用大量天文曆法術語知識通過“觀象於天,俯察於地”的思考與摹比,抽象出“玄”範疇,作為解釋宇宙萬物生化的根本,在哲學論點與思辨方式上為後來的玄學開路,他建立了兩漢時期第一個完備的儒道調和的太玄理論體系。揚雄提出的這個宇宙萬物“玄”本體,正好是從老子以“道”為本體過渡到玄學以“無”為本體的中間環節,他極力地強調了作為萬物之本體的“玄”是一種玄妙莫測、難以捉摸的東西,從而提高了老子“道”本體的哲學抽象程度,這無疑為“玄學”的出現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P8-18

序言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的歷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只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復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