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形態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形態亦稱“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形態”。簡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中國近代的主要社會經濟形態。馬克思、恩格斯用“半封建”這個概念表述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正在逐步瓦解、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正在逐步發展的時期的經濟狀況。列寧還用這個概念表述處於這種經濟狀況的國家的性質。“半殖民地”是列寧分析帝國主義時代世界政治經濟狀況時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世界上存在的一種國家形式及這類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即處於一般依附國與殖民地之間的中間狀況,從前者演變到後者的過渡狀況。“半”,謂處在某事物轉變為另一事物的過渡狀態,即某事物已不完全或不完整的狀態。列寧稱中國是半封建國家,後又指出,中國是半殖民地國家。中國近代經濟是一步一步地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主要特徵是: (1)社會生產力開始由手工勞動向機器生產過渡,近代生產力發展緩慢,物質技術基礎薄弱,經濟落後。在生產力多層次結構中,現代生產力極少,絕大部分生產停在手工勞動的基礎上。近代工農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很小。在近代工業中,主要的是輕工業。沒有完整的獨立的工業體系。農業生產力停滯不前,農村經濟處於長期的慢性危機之中。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不發達,處於半自給自足的經濟狀態。(2) 財政經濟命脈被多個西方列強所操縱。西方列強通過侵略戰爭、軍事威脅、外交詐欺等手段,在中國取得控制海關、協定關稅、沿海和內河航運、盤踞租界、政治貸款、投資設廠等各種特權,操縱中國的財政、金融、對外貿易、國內商業、交通、工業,並使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處於依附的地位。(3) 多種所有制並存。封建土地制度及建立於其上的封建剝削制度依然存在。外國資本主義在中國的活動,自然經濟基礎的局部解體,造成資本主義經濟產生的條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受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的阻礙,沒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帝國主義所有制,封建主義所有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即官僚資本主義所有制,私人資本主義即民族資本主義所有制,勞動者個體所有制,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原始公社所有制、奴隸主所有制等多種所有制並存。其中,前3種所有制占統治地位。它們是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生產關係。(4) 各個地區之間,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之間,同一部門的各個行業、產業之間,社會再生產的各個環節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到處表現出發展不平衡的狀態,有的呈現畸形發展。這除了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原來就存在不平衡現象之外,主要是由多個帝國主義統治和經濟侵略造成的。(5) 廣大工人、農民、手工業者和知識分子日益貧困,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大批破產者無以為生。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就是在上述基礎上發生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摧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制度,並在其廢墟上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