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通史:清代卷

中國出版通史:清代卷

《中國出版通史:清代卷》是2008年12月1日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賽虹曹鳳祥、 劉蘭肖、汪家熔。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出版通史:清代卷
  • 作者朱賽虹曹鳳祥、劉蘭肖、汪家熔
  • ISBN:9787506817899
  • 頁數: 409
  • 定價:54.00元
  • 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作者簡介

朱賽虹,女,漢族,1956年生於北京,祖籍江西萍鄉。
1977年供職於故宮博物院,一直從事圖書館工作。曾修復過各種善本古籍,主持建立圖書館目錄體系,編制書目及索引。其間完成了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碩士研究生學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從事善本整理、編目、鑑別以及參考諮詢等工作。
研究的主要方面是中國書史,重點是清宮編書、刻書、藏書。結合大量原始檔案和書籍實物,從歷史文獻學、編纂史、印刷史、版本學、目錄學等多個角度,綜合考查不同時期書籍的歷史發展,完成《清代內府刻書研究》、《清代皇家藏書尋蹤》等研究課題,發表系列論文。同時,注重圖書館專業理論的套用價值,編制《民國時期故宮博物院出版物總目暨篇目索引》,主持“十五”規劃古籍整理重點項目《清代御製詩文總索引》等。
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亦是中國歷史文獻學會會員、中國索引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
曹鳳祥,歷史學博士、副研究員。專著於明、清政治、經濟、文化、出版等領域的研究。
劉蘭肖,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基礎理論研究室副主任。
汪家熔,1929年出生,江蘇蘇州人,副研究員。自幼失學,先後從事印刷、發行、出版工作5年。晚年從事晚清出版史史料發掘和研究,有多種出版史專著和論文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日本發表。

內容簡介

《中國出版通史(6):清代卷(上)》講述了:清王朝是以滿族貴族為主體、聯合漢族地主階級和少數民族上層貴族建立起來的封建政權,它統治中國長達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是中國悠久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末,政府腐敗,居住在遼東的女真族崛起,建立與中央對抗的地方政權後金(後改為清)。公元1644年,清統治者藉助明朝降將吳三桂的軍事力量,奪取李白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勝利成果。入主中原。建立起封建專制統治。在這一過程中,連年用兵,東征西討,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命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和禍患。經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不懈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國遼闊的版圖內,使經濟、文化逐步恢復和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在統一的國家裡,我國各族勞動人民經過上百年的拼搏和奮鬥,推動了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使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被史學家讚譽的“康乾盛世”。然而,清前期的社會處在我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封建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增長。導致清朝的封建統治出現了衰敗和危機。至乾隆晚期,各族人民起義武裝反抗不斷,其中白蓮教起義遍及七省,清朝前期的統治也由盛極而衰。
清前期的歷史和文化具有不同以往的顯著特點,表現在出版事業方面,其發展狀況、出版思想、出版內容、出版機構、出版技術、出版管理、版式特點、行款字型、裝幀形制等方面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為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出版通史(7):清代卷(下)》講述了:70年的晚清占了9卷本《中國出版通史》的1卷,轉型的70年事情既多又重要。我們以近2000年時間花大力氣修築長城,城牆只能防止入侵,充分說明了我們民族的性格。到明末,進入近世,世界開始進入新世紀的時候,我們這個大國由文化相對後進,又事事恪守祖訓的民族統治,於是,失掉了與世界共進的可能。“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個永恆的真理。我們在北面築了長城,外侮卻是從東南沿海侵入,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他人的魚肉!
我國雖熱愛和平,但為了維護和平與自由,從不吝嗇自己的生命。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甲午戰爭喚醒了讀書人,運用手中筆,前赴後繼在民族自救中盡力。於是,與讀書人緊相連的出版也發生了根本變化:著書立說不再為三不朽,而是為民族的前途,一批原可以成為四民之首的讀書人,自願去做出版,成為四民之末的出版商,去傳播與國家命運攸關的新文化,直到今天。對此,沈雁冰稱之為新出版。

目錄

第一章 經世之學的視角轉換
第一節 內外交困的中國近代前夜
第二節 正眼看世界者
第三節 昏睡年後
第四節 出國筆記
第二章 太平天國的文化政策與出版
第一節 鴉片戰爭導致的民變
第二節 有理論的農民造反
第三節 金田起義後的早期出版物
第四節 《天朝田畝制度》
第五節 基督教文獻
第六節 文化讀物
第七節 官刻及其制度
第八節 《資政新篇》
第九節 太平天國後期出版物
第十節 太平天國文獻的保藏
第三章 同光間地方官刻
第一節 同文館譯書
第二節 江南製造局翻譯館出版物
第三節 地方官書局
第四章 佛學和通俗倫理書
第一節 佛學書籍的出版
第二節 通俗倫理書
第五章 近代印刷技術和紙
第一節 近代印刷技術的進入
第二節 鉛活字技術的進入
第三節 平版技術的傳入和使用
第四節 圖版
第五節 裝幀形式變化
第六節 紙張
第六章 在華教會和外國人的出版活動
第一節 禁教時代英國傳教士的出版活動
第二節 《江寧條約》後傳教士的出版活動
第三節 外國人的常識書籍出版活動
第四節 廣學會政治書刊的影響
第七章 新出版的開始
第一節 出版關注現實
第二節 新式出版機構的誕生
第三節 新一輪翻譯的開始
第四節 利潤是出版的雙刃劍
第八章 教科書的進展
第一節 對教育的艱苦認識
第二節 對教科書的認識
第三節 非學制教育讀本
第四節 壬寅學制後新式基礎教育的課本
第五節 癸卯學制後新式基礎教育的課本
第六節 廢除科舉後的學校課本
第七節 結合國情的借鑑
第八節 三套有影響的課本
第九章 民主革命和憲政出版物
第一節 除革命別無出路
第二節 民主思想的引入和傳播
第三節 辛亥革命第一書——《革命軍》
第四節 《民報》與《新民叢報》論戰
第五節 清廷的立憲騙局
第六節 興中會和同盟會的出版物
第七節 國粹派的出版活動
第十章 新形態出版物
第一節 名詞術語的厘定
第二節 農學書
第三節 科學刊物
第四節 教育學書刊
第五節 新型工具書
第六節 兒童讀物
第十一章 小說與文學期刊
第一節 依然故我的年前
第二節 “三瑣記”:最早的文學期刊
第三節 甲午後小說開始改變
第四節 小說的改革
第五節 小說理論的興起
第六節 清末小說知多少
第十二章 傳統出版物的式微
第一節 日薄西山的宮廷出版
第二節 書院刻書
第三節 私家刻書一般
第十三章 新出版的發行
第一節 依靠水運的圖書發行
第二節 新舊分界的發行死結
第三節 賣書只有小書店
第四節 在外地開分店獲得發展
第五節 學者開書店
第十四章 拳拳於民族解放的出版人
第一節 不該被遺忘者——盧靖
第二節 服務總編輯的總經理
第三節 “潤滑劑”高夢旦
附錄一 近代出版大事記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後記

叢書信息

中國出版通史 (共9冊), 這套叢書還有 《中國出版通史(1):先秦兩漢卷》,《中國出版通史2):魏晉南北朝卷》,《中國出版通史3):隋唐五代卷》,《中國出版通史中國出版通史(4):宋遼西夏金元卷》,《中國出版通史(5):明代卷》,《中國出版通史(8):民國卷》,《中國出版通史(9):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