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對我國自住房制度貨幣化改革以來所實行的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的運行現狀以及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當前國內城鎮居民的住房狀況進行了全面的管窺;通過橫向對比的方法,介紹了西方國家公共住房制度的運作實踐和運作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議和實施措施。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
  • 作者:馬光紅
  • ISBN:9787112117482
  • 定價:25.00 元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4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公共住房運作現狀,國內外公共住房理論研究,公共住房運作模式,我國 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公共住房空間區位選擇,公共住房產權、內循環機制,

內容簡介

《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討論:公共住房運作模式的創新性研究、以中間組織為樞紐的住房保障控制系統研究、公共住房空間區位選擇、公共住房產權、內循環以及動態演化。有別於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視角,《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先基於我國公共住房制度在運作中存在的資金瓶頸的約束,在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以中間組織為樞紐的公司合作制(Public-In termediary-Private Partnerships),即PIPP模式,探討該模式在住房保障體系中的運用和具體的操作形式,並對該模式的居住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其次,基於“空間失配”理論,對公共住房的空間分布和選址進行了探討,通過構建模型,分析了公共住房“空間失配”所引致的福利損失,提出了公共住房的選址建議和開發模式選擇;最後,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制度創新理論對我國公共住房的產權問題、動態演化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探討。《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理論和實證分析為提高我國公共住房制度的運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適合房地產經濟、住房保障、城市經濟、城市規劃、土地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研究者以及相關領域的高校教師和學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馬光紅,女,山東臨朐人,管理學博士.上海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房地產經濟、城市經濟、住房保障。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1項,主編教材6部。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
田一淋,女。湖南澧縣人,土家族,管理學博士,就職於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總部。主要研究方向為房地產經濟、房地產投資、住房保障。參加省部級課題研究4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公共住房運作現狀

及其存在的問題
1.1 問題的提出
1.2 我國公共住房政策及運作現狀
1.2.1 經濟適用住房運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2.2 廉租住房運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3 我國公共住房運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1.3.1 強大需求與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
1.3.2 保障機制的轉變與當前運行體系滯後的矛盾
1.3.3 制度化實施與體系混亂的矛盾
1.3.4 貧富差距與財富分配的矛盾
1.3.5 投資旺盛與巨觀調控效果微弱之間的矛盾
1.4 公共住房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意義
1.4.1 豐富並完善我國公共住房理論
1.4.2 完善我國住房保障體系
1.4.3 保證住房保障政策的垂直公平,提高公共住房政策的運行績效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研究內容及框架

國內外公共住房理論研究

與運作實踐
2.1 域外國家和地區公共住房理論研究現狀述評
2.1.1 對住房“入侵”、“過濾”的研究
2.1.2 對住房“互換”規律的研究
2.1.3 對住房“梯級消費”的研究
2.1.4 對住房租金管制的市場效應研究
2.1.5 對住宅市場消費連續性的研究
2.1.6 對住房政策方面的研究
2.1.7 對公共住房政策及實施績效方面的研究
2.1.8 住房金融研究
2.2 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2.2.1 住房保障政策的國際比較、經驗借鑑方面的研究
2.2.2 住房保障政策的實施策略研究
2.2.3 住房保障政策的作用機制及實施效應研究
2.2.4 住房金融研究
2.2.5 住房保障法律法規、產權及其收益問題研究
2.2.6 準入審核和退出機制的研究
2.3 美國、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及其運作實踐
2.3.1 美國住房保障政策及其實施策略
2.3.2 新加坡住房保障政策及其實施策略
2.4公 共住房理論與實踐有待於繼續研究的問題

公共住房運作模式

的創新性研究
3.1 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的理論基礎
3.1.1 新公共管理學理論
3.1.2 市場失靈理論
3.1.3 制度變遷理論
3.1.4 產業組織理論
3.1.5 民營化理論
3.1.6 合作經濟與合作主義
3.1.7 制度均衡理論
3.1.8 博弈理論
3.1.9 協同理論
3.1.10 競合戰略理論
3.2 PIPP模式的住房保障體系的文獻綜述
3.2.1 基於公共物品視角
3.2.2 基於市場失靈與政府微觀規制視角
3.2.3 基於PPP模式視角
3.2.4 基於中間組織視角
3.2.5 基於公共住房保障體系視角
3.2.6 對現有研究成果的總結
3.3 PPP模式的詮釋、起源、類型與組織機構
3.3.1 PPP模式的詮釋、起源
3.3.2 PPP模式的典型種類與套用
3.3.3 組織機構和運行形式
3.4 PPP模式的利弊分析
3.4.1 PPP模式的優點
3.4.2 PPP模式的缺點
3.5 西方國家與我國引人PPP模式的現狀
3.5.1 西方國家引入PPP模式的現狀
3.5.2 中國引入PPP模式的現狀
3.6 PPP模式的擴展——PIPP模式的詮釋
3.6.1 PIPP模式的基本內涵
3.6.2 PIPP模式的核心內涵
3.7 PIPP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8 PIPP模式的效率分析
3.9 PIPP模式的激勵分析
3.9.1 模型假設
3.9.2 模型構造與解釋
3.9.3 激勵小結
3.10 基於中問組織的分析
3.10.1 中間組織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3.10.2 中間組織的理論基礎
3.10.3 博弈理論分析
3.10.4 中間組織的發展與比較
3.11 我國香港地區PIPP模式在住房供給中的套用以及西方國家中間組織機構在住房保障體系中的職能分析
3.11.1 PIPP模式在住房供給中的套用——以香港為例
3.11.2 西方國家中間組織在住房保障體系中的職能分析
3.12 中國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的基本架構及具體形式的探索
3.12.1 私人機構——PIPP模式生產活動的具體實施者
3.12.2中間組織——PIPP模式的主導力量和體系的協調核心
3.12.3 政府——PIPP模式的巨觀調控者,非直接執行者

我國 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體系

的控制系統
4.1 PIPP模式的時機選擇與邊界把握的混沌控制
4.1.1 合作形式的時機選擇
4.1.2 案例分析——香港紅灣半島事件
4.1.3 合作邊界把握的實證分析
4.2 邊界把握的形式與混沌控制
4.2.1 邊界把握形式
4.2.2 混沌控制
4.3 巨觀經濟政策系統控制
4.3.1 數據分析
4.3.2 動態效應VECM模型
4.3.3 VECM的脈衝回響函式與方差分解
4.3.4 總結
4.4 合作夥伴控制
4.4.1 香港的PASS系統
4.4.2 PIPP的合作審核評價體系
4.5 基於Agent的對象管理信息系統控制
4.5.1 結構模組合成圖
4.5.2 系統流程圖
4.5.3 建立契約網路架構與案例資料庫
4.6 生態系統管理控制
4.6.1 最佳化合作組織的生態位
4.6.2 柔性化其合作邊界
4.6.3 相關機構的確定和有效運行

公共住房空間區位選擇

5.1我國主要城市經濟適用住房發展現狀及開發區位的選擇
5.1.1 北京市經濟適用住房發展現狀及開發區位的選擇
5.1.2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發展現狀及開發區位的選擇
5.1.3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發展現狀及開發區位的選擇
5.1.4 重慶市經濟適用住房發展現狀及開發區位的選擇
5.2 “空間失配假設”與公共住房選址
5.2.1 “空間失配假設”的詮釋及研究綜述
5.2.2 經營土地與公共住房選址失配
5.3 保障性住房“空間失配”引致的福利損失分析
5.3.1 住宅租金的構成
5.3.2 經濟適用住房“空間失配”與福利損失模型的構建
5.4 公共住房選址建議及嵌入式開發模式

公共住房產權、內循環機制

及制度創新
6.1 房地產產權的概念及產權的取得
6.1.1 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和產權的概念
6.1.2 產權的概念
6.1.3 西方法學中的產權理論和產權的內涵
6.1.4 房地產產權的概念
6.1.5 房地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
6.2 我國公共住房產權
6.2.1 經濟適用住房產權研究
6.2.2 廉租住房產權研究
6.3 存量經濟適用住房產權讓渡的內循環機制
6.4 公共住房制度的創新
6.4.1 變相財政補貼模式的轉變
6.4.2 融資機制的創新
6.4.3 廉租住房補貼標準的動態變化
6.4.4 公共住房模式創新——經濟租用住房
6.5 公共住房保障邊界的拓展與動態演化
6.5.1 公共住房保障邊界的拓展與動態演化的內涵
6.5.2 公共住房保障邊界的拓展與動態演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
6.5.3 流動人口和城市新白領住房保障的實施建議
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