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石經

中國佛教石經

中國佛教徒為使佛法永存,防止佛經被毀,仿儒家鐫刻石經之例,把重要佛教經典刻於深山幽谷的摩崖上,或刻於石柱、碑版而藏之於石洞,以便永久保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佛教石經
  • 開始年代:北齊
  • 保存經文:《金剛經》、《大般若經》等等
摩崖石經,石柱石經,碑版石經,各地石經,金陵刻經處,房山石經,德格印經院,

摩崖石經

刻於自然岩石上,一般認為始於北齊。以山東泰山經石峪的大字《金剛經》和泰山東南徂徠山映佛岩的《大般若經》最為著名。清錢大昕謂此二經皆北齊武平中王子椿所書。以後,摩崖石經遍布今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四川等省。山東鄒縣的嶧山、鐵山、葛山、岡山、尖山等地所刻《大集經》等,都有北周、北齊年號的題記。其中鐵山所刻《大集經》,規模超過泰山的《金剛經》,有北齊經主和僧人題字,保存完好。最後的摩崖石經,系北周大象元年(579)所刻的崗山摩崖石經。據《山東通志》記述,《楞伽經》石為北齊所造,《觀無量壽經》石為北周所造。另外,寧陽縣水牛山也留有北齊所刻《般若經》的摩崖石經。

石柱石經

刻在石柱上藏於石洞中。以山西太原風峪的《華嚴經》為代表。清代著名學者朱彝尊等曾親往察看。由於風峪石經三面被掩,今所見拓本皆是露出的一面,經文殘缺,不能接續。近代學者認為刻於石柱的《華嚴經》,是唐刻而非北齊遺物。
中國佛教石經中國佛教石經

碑版石經

刻於碑版、鑲嵌於寺院牆壁和貯藏於山間石洞。嵌於寺院牆壁的,有唐長慶四年(824)惠皎於杭州西湖孤山鐫刻的石壁《法華經》;大和三年(829)清晃於姑蘇法華院刊刻的石壁《法華經》等。兩處皆有當時刺史白居易和宰相元稹的題記。據佛教史傳記載,其他碑版石經尚有唐末洛陽長壽寺《華嚴經》、聖善寺《法華經》、嵩山嵩岳寺《楞伽經》等。以上碑版石經,今已不存。宋代碑版石經有太平興國二年 (977)宋宗室趙安仁所書《金剛經》,嵌於開封繁塔內壁間。其他見於文獻記載的宋刻石經有蘇州虎丘雲岩寺的《普門品經》,杭州六和塔的《四十二章經》,江蘇句容崇聖寺的《金剛經》等,亦均不存。現存的有北京西郊八里莊摩訶庵藏明代刻於漢白玉的64塊《金剛經》石版。 中國佛教石經
中國佛教石經中國佛教石經
碑版石經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得最好而具有代表性的是房山石經。此外,還有開闢石洞削平其壁面加以磨光而刻的壁面石經。河北響堂山大住聖窟(古稱鼓山石窟)有北齊唐邕刻的《維摩經》、《勝鬘經》、《彌勒成佛經》)等,並留有《鼓山唐邕刻經銘》。近年在四川安岳縣臥佛溝(唐臥佛院遺址)發現的藏經洞,系唐開元二十三年(735)開鑿,共有45洞,其中16洞的三面石壁上刻有《大般涅槃經》、《報恩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等共40餘萬字。同時刻有佛像、菩薩像、飛天、供養人等。其餘29洞僅鑿開洞穴或磨光石面,尚未鐫刻。學者推測可能與9世紀時唐武宗禁佛有關。
從北齊至宋元時期,究竟刻有多少石經已無法統計。清代金石學者葉昌熾就他所掌握的拓片舉出41種,從北齊起,經隋唐五代至宋、遼、金、元,歷時800年,大小乘經皆有。而且認為,這些石經當時所刻必皆全帙,沉埋而未出者,蓋不知凡幾。

各地石經

金陵刻經處

金陵刻經處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一所以古老的雕版技術手工印製佛經的場所,同時也是一所佛學研究機構。金陵刻經處的創辦人是19世紀中葉著名佛學家楊仁山居士。楊仁山居士以自建私宅為刻經處地址,在此刻經講學40多年。終其一生,楊仁山居士一共主持刻制了木雕經版47000餘片,成為中國木製經版的一座寶庫。除刻經以外,這裡還是百餘年來著名佛教僧人和居士開展佛教教育與佛學研究之地。金陵刻經處所印之經,很多都是經過楊仁山居士及當時著名學者選編校勘過的,具有極高學術價值。
金陵刻經處珍藏的經版金陵刻經處珍藏的經版
“文革”(1966—1976年)中,金陵刻經處的經書被毀,十萬餘經版被踐踏破碎。但直到1981年才得以正式開展修復金陵刻經處的工作。20多年來,金陵刻經處將經版恢復到12萬多片。這裡印製的古典線裝書籍受到國內外佛教徒及文化界的讚賞。日本佛教90多歲的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諦生前參觀這一寶藏之地時說:“這是你們的國寶,也是我們的國寶”。

房山石經

在北京西南75公里的群山峻岭中,有一座雲居寺,寺西南有一釋迦牟尼佛舍利塔,塔下有一地穴,內藏刻有佛經的石板10082塊。此外,在附近山中有九個山洞,每個山洞中都藏有石經,總計4978塊。這些石板佛經的始刻者是隋代高僧靜琬。靜琬刻經於石板,是擔心歷史上滅佛事件重演。過去的佛經多為紙印,極易毀壞,一旦寶法不存,佛教何以弘傳?靜琬於是決心把佛經刻在石頭上,再深藏山洞中,以備日後發生滅法,可以使佛經保存下來。這部石經被稱為房山石經,從隋代始刻,歷經唐、宋、遼、金、元、明、清,代代相傳,不斷續刻達千餘年。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值得謳歌的事。
房山石經刊刻藏地——北京房山石經山房山石經刊刻藏地——北京房山石經山
1956年,中國佛教協會著手將所有山洞和地穴中的石經進行徹底的清理和拓印。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拓印出三萬張拓片,並以佛經順序編號存檔。中國佛教協會所屬的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對房山石經進行了長期不懈的研究整理,出版了34冊影印本精裝書籍,海內外宗教界、文化界皆認為房山石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瑰寶。
1999年北京雲居寺將出土10000多塊的石經板回藏洞內,佛教界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宗教儀式。

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是中國藏傳佛教規模最大的印經中心之一,位於四川省德格縣更慶寺內。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土司卻吉登巴澤仁創建。現占地1600多平方米,大小藏式房屋數十間。德格印經院在歷史上與拉薩布達拉宮印經院、日喀則那土唐印經院並稱三大藏文印經院,也是現存的惟一藏傳佛教印經院。經歷代增刻,現保存藏文典籍書版217000多塊和少數藏畫版。德格印經院印有各種佛教譯著、傳記、歷史、文學、藝術、醫學、天文、歷算等圖書大小82部586冊。著名的有《甘珠爾》、《丹珠爾》、《薩迦全書》、《四部醫典》、《醫學總集》、《西藏王統明鑑》、《宗喀巴全集》、《兩藏宗教源流》、《唐東王傳》、《佛教源流》、《詩例》、《衛藏神山寺》等,是研究西藏宗教文化的豐富寶庫。所印典籍不僅發行藏、川、滇、甘,而且遠播印度、日本、尼泊爾、東南亞和西歐各地區,促進了與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德格印經院經版庫德格印經院經版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