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杭州市江乾區委員會

政協杭州市江乾區委員會,建立於1998年3月。2007年2月,召開區政協三屆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由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委共30人組成的江乾區政協三屆常委會。

江乾區政協由中共、總工會、共青團青聯、婦聯、科技、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民族宗教、台僑、經濟、農業、教育、新聞文體、醫衛、社會福利和保障、特邀等16個界別組成,共有委員15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杭州市江乾區委員會
  • 類型:政府部門
  • 地點:杭州市江乾區
  • 成立時間:1998年3月
內設機構,建設宗旨,主要貢獻,領導班子,

內設機構

區政協設立提案委員會、經濟科技委員會、城市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社會法制和港澳台僑委員會、文史和教衛文體委員會5個專委會。
江乾區政協機關內設定區政協辦公室。辦公室下設綜合秘書科、委員聯絡科和行政信息科。

建設宗旨

政協杭州市江乾區委員會自1998年3月成立以來,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建經濟強區、展江乾新姿、重基層建設”的工作大局,按照“打基礎、求規範、創特色、求實效”的工作思路,認真履行三項職能,為推進江乾兩個文明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堅持商大事、議要事的原則,運用全體會議總體協商、常委會議專題協商、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專委會對口協商等形式,圍繞事關本區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協商,廣泛聽取各界各方的意見、建議,促進了區委、區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組織委員開展以專題視察、跟蹤視察(把上年度的調研課題作為當年跟蹤視察的內容)和民主評議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監督,把握好監督的重點和力度,把民主監督貫穿於政協各項工作和活動之中。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客觀公正地提出評議意見,推動了有關部門的工作開展和自身建設。
堅持以促進發展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選擇全區工作的重點、難點和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對策、建議,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了參考。其中不少調查報告經區政協常委會或主席會議協商討論後,分別形成了區政協常委會或主席會議建議案,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採納。
提案工作採取組織培訓、會前調研、搞好提案的篩選和評選優秀提案等辦法,使提案質量逐步提高。採取黨政領導審閱批辦、政協領導領銜督辦、聽取情況通報促辦、跟蹤檢查重點催辦、各方配合有效協辦等方式方法,使提案辦理質量不斷提高。制定提案工作辦法,嚴格辦理程式,落實考核機制,加強提案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注重創特色、出精品,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為一項主席工程來抓,主席會議經常研究信息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提出信息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目標、措施和要求。密切關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和上級政協反映社情民意。同時,積極拓展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新路子,創辦了《市民論壇》。
廣泛開展統戰聯誼活動。2001年8月,成立了江乾區政協之友聯誼會,進一步加強了與各界人士的聯繫,擴大了政協工作的影響。

主要貢獻

區政協在征編史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收集、整理江乾區的文史資料,發揮文史工作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獨特作用。已編纂出版《商海搏擊競風流——江乾區商品交易市場發展紀實》,宣傳我區經濟發展的成就。出版了《同舟共濟興江乾——黨外人士風采錄》,頌揚我區黨外各界代表人士在各條戰線上的感人事跡。還組織撰寫了《我慕皋亭山、黃鶴情尤鐘》文史資料,為挖掘我區文化旅遊資源,推進旅遊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領導班子

政協江乾區委員會主席:朱關泉
副主席:劉興仙、沈榮根、高杏荷、葉小寶、陳 華
秘書長:吳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