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理。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
  • 作者:何理
  • ISBN:720805797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八大要義”,

基本信息

定價:38
頁數:489
出版日期:2005-8-1
版次: 1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

作者是我國抗戰史研究的著名學者。本書吸收了近年來抗戰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突破了以往僵化的思想觀念和政治禁區,突出了抗日戰爭最本質的特點是它的人民戰爭的性質,反覆論證了中國抗戰的進步性,正義性和人民性,正確解說了國共關係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和實踐,全面評價了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關係及其在全國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完整地構築了全民族反侵略戰爭的整體框架。尤其是作者有關社會歷史“慣性”的論述,對我們今天認識中日關係等國際問題,有很重要的參考作用。

目錄

序 言
第一編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與中國抗日救亡
一、日本大陸政策及其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1.日本大陸政策的歷史淵源
2.明治大陸政策與第一次中日戰爭
3.東方會議與昭和大陸政策
4.“田中奏摺”出籠風波及其以後
二、九一八事變與中國局部抗戰
1.日本侵占東北及其殖民政策
2.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3.一二八事變與十九路軍上海抗戰
4.長城抗戰和華北事變
三、20世紀30年代中國政局演變
1.民主抗日運動的蓬勃發展
2.國民黨內部分化與反蔣抗日勢力的興起
3.西安事變和國內和平之初定
四、國際形勢與外交政策
1.單邊獨走的日本外交與遠東國際關係
2.歐美對日政策的變化
3.國民政府的外交
五、國共合作局面的初步形成
1.中國共產黨政策的轉變
2.國共兩黨關於合作抗日的談判
3.國民政府的抗戰準備
六、日本法西斯體制及全面侵華戰爭的準備
1.日本法西斯國家體制的確立
2.1935年以來中日關係的“調整”及其失敗
3.全面侵華戰爭的準備與發動
第二編 舉國抗戰與全國抗戰局面的確立
一、全國抗戰局面的確立
1.盧溝橋事變與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2.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成立
3.抗戰戰略方針及基本戰略格局的形成
二、抗戰初期戰略防禦作戰
1.華北戰場
2.東南戰場
3.徐州戰役和武漢戰役
4.抗戰戰略防禦作戰的意義和經驗教訓
三、中國共產黨的軍事戰略方針與持久戰理論
1.洛川會議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2.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戰略原則
3.毛澤東的持久戰理論
四、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地民眾抗日鬥爭
2.八路軍在華北的戰略展開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3.發展華北平原游擊戰爭
4.華中抗日游擊戰爭與新四軍的戰略展開
第三編 戰略相持和兩個戰場的戰略關係
一、轉入戰略相持階段的中國戰局
1.《抗戰建國綱領》的制定與國民參政會的召開
2.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對發展全面抗戰的部署
3.武漢失守前後日本侵華政策的演變
4.國民黨內的“和平”傾向及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
5.兩個戰場的形成和持久抗戰戰略格局的奠定
二、遠東國際關係與中國的外交方略
1.西方各國對日本的二重外交
2.歐戰爆發後的國際關係變化
3.日汪條約與日蔣秘密媾和談判
4.國民政府的抗戰外交與爭取外援
5.中國共產黨的對外政策主張
三、正面戰場的戰略方針及主要戰役
1.國民政府的戰略方針及戰區調整
2.正面戰場主要戰役
四、敵後戰場的擴大和人民抗臼游擊戰爭的發展
1.陝甘寧邊區的鞏固和建設
2.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發展
3.交通破襲戰與八路軍“百團大戰”
4.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的發展
5.華南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
6.東北抗日聯軍游擊戰爭的堅持
五、國共關係中的磨擦與調整
1.國民黨限共政策及各地反共磨擦
2.中國共產黨的反磨擦鬥爭
3.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與實現華北分區抗戰
4.皖南事變和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5.1941年以後的國共關係
六、日本南進戰略和1941年的中國戰場
1.日本的外交困境及蘇美對日綏靖政策的破產
2.日本的戰略調整和對華長期作戰方針
3.1941年的中國正面戰場
第四編 中國參加同盟作戰與敵後軍民的艱苦奮鬥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與中國參加同盟國家作戰
1.日關開戰後的國際戰略格局
2.中國戰區的建立及其作戰方針
3.中國軍隊對盟軍的戰略配合及其主要戰役
二、日本對華新政策及其戰略困境加劇
1.盟軍轉入戰略反攻和日本對華政策、戰略的再失敗
2.日本對華戰略的改變
三、中國大舊地位與同盟外交
1.關於廢除美、英對華不平等條約
2.謀求大國地位的中國外交
四、敵後軍民的艱苦奮鬥和人民游擊戰爭的深入
1.抗日根據地嚴重困難和中共堅持敵後持久抗戰的方針
2.八路軍和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反“掃蕩”、反“蠶食”鬥爭
3.新四軍和華中抗日軍民的反“掃蕩”、反“清鄉”鬥爭
4.華南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堅持和發展
5.人民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
五、1943年以後的正面戰場
1.日軍對正面戰場的牽制性進攻
2.豫湘桂戰役
第五編 抗日戰爭與中國社會復興
一、中國共產黨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理論
1.關於三民主義與新民主主義問題
2.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
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及社會改革
1.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
2.減租減息,發展生產,加強根據地經濟建設
3.精兵簡政,加強人民武裝建設
4.共產黨的整風運動及統一領導
三、國民黨的戰時經濟政策及大後方的社會危機
1.國民政府的戰時經濟政策及大後方經濟的凋敝
2.國民黨統治的腐敗和政治危機
四、中國民主運動與民主黨派的發展
1.民主憲政運動與中國民主黨派“
2.大後方民主運動的發展
五、民主聯合政府與兩種中國之命運
1.抗日戰爭後期的國共關係
2.1944年的國共談判及民主聯合政府的提出
3.美國介入中國政治及其扶蔣反共政策
4.兩個中國之命運的宣言書:中共七大與國民黨六大
第六編 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窮途末路的日本軍國主義
1.“絕對國防圈”的破產
2.日本社會經濟的全面崩潰
3.東條內閣倒台
二、緬北、滇西反攻與正面戰場作戰
1.緬北、滇西反攻作戰
2.日軍在中國戰場的收縮和敗退
三、敵後戰場的局部反攻
1.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攻勢作戰
2.加強部隊整訓,提高戰鬥力
3.“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
4.開闢新戰略區,爭取大反攻戰略先機
四、雅爾達會議與波茨坦公告
1.日本帝國“大廈將傾”
2.雅爾達會議關於遠東問題的決定
3.聯合國大會的召開
4.波茨坦會議及其公告的發表
五、日本投降與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
1.美國核子彈轟擊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2.敵後抗日軍民大反攻
3.日本無條件投降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第七編 善後戰爭:審判戰犯與簽訂和約
一、審判日本戰爭犯罪
1.東京審判
2.國民政府南京審判
3.中國政府1956年瀋陽、太原審判
二、舊金山會議及對日本的單獨媾和
1.美國占領初期的對日政策
2.美國單獨對日媾和方針
3.舊金山和約的簽訂
4.“日台條約”的出籠
三、中日兩國關係正常化與和平友好條約簽訂
1.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
2.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
後記
參考書目

“八大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國際一系列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回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進程,展現中國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決心。新華網“講習所”今天推出《習近平抗戰史觀的“八大要義”》,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加以提煉概括,以期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這是用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換來的歷史定論。在去年“七七講話”中,習近平這樣講述那段深植國人心中的歷史記憶—— “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侵略,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團結一心,義無反顧投身到這場關係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鬥爭中。” “從那時起,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突出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
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為什麼接二連三地失敗?又是什麼力量使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最終戰勝了強大的敵人?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治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和民族內部軟弱渙散。” 在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呼籲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抵抗日寇侵略、驅逐日寇出中國。” 去年“九三講話”中,習近平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戰略策略,開闢廣大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引領著奪取戰爭勝利的正確方向,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民族先鋒。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毋庸置疑】
長期以來,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地位,並未得到國際社會足夠重視和應有評價。甚至有外國領導人坦言,對中國抗戰所發揮的作用認識不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5月,在出席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活動前,習近平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國軍民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消滅並牽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以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國家元首在國際場合深切回顧中國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戰歷程,為中國贏得了廣泛讚譽。
【偉大的抗戰精神永不磨滅】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這種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上的講話,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揭示了抗戰精神的內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總書記再次強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歷來具有不畏強暴、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鬥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
【抗戰14年是前後貫通的整體】
人們耳熟能詳的“八年抗戰”,主要指從以1937年盧溝橋事變為標誌的全民族抗戰爆發至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歷史階段。而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則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14年抗戰是一個整體。習近平指出:“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我們不僅要研究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8年的歷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變後14年抗戰的歷史,14年要貫通下來統一研究。”
【中國人民感恩國際支援】
在許多重要的外交場合,習近平不失時機地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抗日戰爭的光輝歷程和作為東方主戰場的獨特作用,對國際社會給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正義支持表示感謝。 2014年7月4日,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演講時說:“在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的歲月中,我們兩國人民生死相依、傾力相援。中國境內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上海紀念尹奉吉義士的梅軒、西安光復軍駐地舊址等,都見證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難忘歷史。” 9月18日,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演講時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印度援華醫療隊的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的傑出代表柯棣華大夫長眠於中華大地,中國人民對他的高尚品德永記在心。” 2015年3月25日,同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會談時指出:“有6000多名亞美尼亞籍蘇聯紅軍將士參加了在中國東北的對日作戰。我們兩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國,要同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好國際和平正義。” 5月8日,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老戰士代表時說:“在場很多俄羅斯老戰士參加過解放長春、瀋陽、牡丹江、大連等地的戰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最終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睦鄰友好須有正確史觀】
今年5月23日,習近平出席了《中日友好交流大會》,同3000多位日本各界人士親切會面。習近平說,鄰居可以選擇,鄰國不能選擇。德不孤,必有鄰。何為“德不孤”?,去年2月7日在會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時,習近平應詢介紹了對東北亞局勢的看法。從中可以找到答案:“實現本地區國家睦鄰友好,就必須堅持正確歷史觀,鞏固戰後國際秩序。” 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抬頭,美化否認侵華歷史、挑戰戰後國際秩序的言行層出不窮。習近平多次強調:“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建立和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 習近平代表中國人民向世界宣示:我們將以最大的決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決不允許否認和歪曲侵略歷史,決不允許軍國主義捲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