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一樣

中國不一樣

《中國不一樣》是旅美學者方紹偉關於中國的誠懇力作。作者在書中剖析熱點社會問題,並對推出自己的觀點。為讀者解答當代中國為何會贏得世界各國那么多的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為何會招來國際輿論那么多的議論,是因為中國令人意外的發展成就和社會問題,還是因為出乎意料的中國崛起和中國崩潰的議論,或是因為中國潛在的經濟威脅和軍事威脅? 作者認為“中國不一樣”的核心是中國的“制度與文化的組合”不一樣。中國吸引力的關鍵原因,是中國的這個“不一樣”所包含的種種不確定性帶來的震撼和焦慮。 通過一種遠距離觀察中國的理論視角,該書將讀者心目中非常熟悉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多少有些“不一樣”卻更加逼真的中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不一樣
  • 又名:Why is China Unique
  • 作者:方紹偉
  • ISBN:978-7-90234-891-2
  • 定價:42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
  • 開本:720X960 1/16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圖書評價,社會影響,圖書作者,

基本信息

《中國不一樣》由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作者方紹偉系旅美學者。已出版有《中國熱》和《中國知識分子批判》等書。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為什麼會贏得世界各國那么多的關注?中國的一舉一動為什麼會招來國際輿論那么多的議論?是因為中國令人意外的發展成就和社會問題,還是因為出乎意料的中國崛起和中國崩潰的議論,或是因為中國潛在的經濟威脅和軍事威脅?旅美學者方紹偉先生撰寫的《中國不一樣》,給讀者呈上了一份較為新穎的答案。
封底封底
每個國家說起來都“不一樣”,但中國的規模和影響力顯然最突出,“中國不一樣”的核心是中國的“制度與文化的組合”不一樣。中國吸引力的關鍵原因,是中國的這個“不一樣”所包含的種種不確定性帶來的震撼和焦慮。焦慮,往往比震撼更加持續有力。
如果說圈內外道德、雙軌社會、單一權威崇拜、情感反應差別等等,體現的是中國文化的不一樣,那么,“限任一黨制”及其運行的文化特徵,則體現了中國制度的不一樣。說“中國模式”特殊,說的就是中國政治制度及其文化運行的特殊。中國的“制度文化組合”特徵,是形形色色的“中國崩潰論”一直落空的根本原因。中國會繼續爭取好的制度,同時爭取文化的改善,但即便“制度建設”可以普世,“制度運行”也決不可能是普世的,這是“制度文化組合論”的要點。

圖書目錄

《中國不一樣》目錄
第一篇
中國經濟還能飛多遠?
第三篇
腐敗還有治嗎?
1. 從中印對比說起
13. 腐敗的原因與治理新論
2. 誰敢“做空”中國經濟?
14. 腐敗的“集體無意識”
3. 貧富差距危機:制度扭曲與“逆向福利”
15. 作為“社會穩定策略”的腐敗
4. 中國的房市要崩盤了嗎?
16. 腐敗的中國人
5. “金融壟斷”能打破嗎?
17. 中國人為什麼腐敗?
6. 通貨膨脹時代過去了嗎?
18. 高增長與高腐敗為何比翼雙飛?
第二篇
敗德是個什麼問題?
第四篇
“中國模式”會崩潰嗎?
7. 中國人真的缺德么?
19. “中國模式”不是什麼?
8. 國人開車為何互不相讓?
20. “中國模式”本質上是一種“新共和制”
9. “范跑跑”與中國人的道德悲哀
21. “一黨領導”與“問責危機”
10. 從高考作文題和“讀經誦典”看中國的教育困境
22. “中國模式”為什麼沒有崩潰?
11. 中國人應該向日本人學什麼?
自序
《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太太周燕》
12. 中國人已經禽獸不如了嗎?
後記
方紹偉

圖書評價

學者李宏新《為什麼中國“不一樣”?》:關於《中國不一樣》,我們無意揣測作者在客群方面的創作考慮,但成書的實際效果是:它不僅僅是純粹嚴肅的理論闡述,也是一個熱點社會問題分析;它遠非只適合學術界,亦適合各階層普通讀者。這也許是該書較為暢銷的原因吧。
  • 足夠的理論性
世界上從來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依此理,說某一個國家“與眾不同”,無疑都可以成立,立論“中國不一樣”遂符合邏輯。然而,倘若只是羅列出表面的不同之處,或憑藉沒經分析的直接經驗來平鋪直敘,即使有再多的例證、再多的數據,不免是無聊之作。只有如作者般盡更大可能地去除價值偏見,依靠權威數據、科學解讀,嚴肅地實踐思辨等,而後形成的某種符合邏輯的“說法”,才具有真正的學術意義及現實意義。
為什麼中國不一樣?為什麼中國不一樣?
作者通過專業學術手段出發,在書中試圖為讀者解讀一系列社會熱點,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回答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為什麼不一樣”,一是“誰有可能實施什麼方案”。事實上,這兩個問題都涉及中國能否最終避免陷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要知道,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必然說,乃至“中國(模式)崩潰”必然說等,在經濟學界、社科學界甚囂塵上。
那么,“中國為什麼不一樣”呢?作者延續其《中國熱》等前著用理論解釋現實的嘗試,繼續深化、發展其“經濟發展原因的三層制度論”(生產—分配—破壞)等觀點。但是,在本書里,作者更強調的是“制度文化組合”作用力,這種作用力十分強大,作者認為,它強大得足以成為“中國為什麼不一樣”的最重要依據、最關鍵因素。
怎樣理解作者這個論斷呢?這可從幾乎貫穿本書的論述中體現到,本書在討論政治經濟問題時側重於分析制度原因,在討論道德和腐敗問題時側重於分析文化原因,作者總體上正是採用此“制度文化組合決定論”觀點,來解釋“中國為什麼不一樣”。而將“制度文化組合論”放在“演化博弈”的框架內理解就更為清楚,後者也是“制度文化組合論”與一般“國民性理論“完全不同的原因。這在該書的第三篇《腐敗還有治嗎》及其他相關章節中分析得十分透徹。說到底,中國不一樣,其核心就是中國的“制度與文化組合”不一樣。同時,作者明確提出,“普世價值只能解釋中國與外國的相同,不可能解釋中國與外國的不同”,理解中國的要害是“觀察問題的視角”。
  • 良好的可讀性
或許是出於“找出原因”且需“有人信”的實際出發,該書力求易懂而未必通俗。雖然作為學術理論著作,不可避免地涉及專業術語,但作者在量、度的把握上十分巧妙,夾敘夾議,讓枯澀的專業名詞不致造成閱讀阻礙,可以說,該書具有一定程度的類“故事情節”,普通讀者也能看懂。
如第5章《金融壟斷能打破嗎》,這本是比較專業的話題,也涉及不少金融術語。作者一開始以破為立,從一篇明顯硬傷的所謂檄文落筆,再逐漸滲透專業內容而後以轟動天下的吳英案為典型事例,自然而然地在事件背景、成因過程、結果的敘述中形成了一定的情節矛盾,融入故事性,最後回到本章主題,且延伸介紹了相關的政策和理論知識。也許,非專業者不一定能完全了解,但引人入勝是肯定的。
像這樣的章節在全書中有很多,無論行文形式如何,大抵都是娓娓道來,並非強行灌輸,也未因冷冰凍的理論推進而令人“不忍卒讀”,更沒有流於敘事而令學術性有所缺失。
其實,僅憑書中涉及社會熱點的章節標題,便可略窺該書的精彩內容,如果說“從中印問題說起”更多地只是為廟堂黌館所關注,“誰敢做空中國經濟”更多地只是為富商巨賈所關注,“高增長與高腐敗為何比翼雙飛”更多地只是為政要官員所關注(其實也涉及個人),那么,“中國的房市要崩盤嗎”則幾乎是為全體國民所關注,而“中國人缺德么”、“國人開車為何互不相讓”、“范跑跑與中國人的道德悲哀”、“中國人已經禽獸不如了嗎”、“從高考作文題和讀經誦典看中國的教育困境”等,亦無不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作者方紹偉出生於經濟氛圍濃厚的潮汕地區,負笈北大,並有就職中國社科院、天則經濟研究所等國內實踐經歷,可謂深諳“山中”景,而旅美20載,可謂處於“山外”,這有利於作者為讀者說清楚中國的“真面目”,事實也證明了作者分析的精彩。當然,作者有作者的觀點,讀者有讀者的看法,有些理論可能值得商榷,有些說法可能難脫片面,但總體而言,《中國不一樣》的確是一本好書,值得每一位讀者細讀。

社會影響

《中國不一樣》通過一種遠距離觀察中國的理論視角,全書將讀者心目中非常熟悉的中國變成一個多少有些“不一樣”卻更加逼真的中國,它試圖把讀者從一個“經驗數據所顯示的中國”和“社會結構所撐起的中國”帶向一個“文化行為規則所支配的中國”。

圖書作者

方紹偉,旅美學者,以對制度與文化的“冷酷實證”著稱,是統治商數論、制度文化組合論、雙軌社會論原創者及《中國不一樣》《中國熱》等書的作者,另著有《黨中央究竟在想什麼?》《制度經濟學新視野》《中國知識分子批判》等電子書多部;1982-1986年於國際關係學院獲英美文學學士,1986-1989年於北京大學獲經濟學碩士,1994-1997年於北伊利諾伊大學獲信息管理碩士;曾就職於中國社科院美國所,曾任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系芝加哥“制度經濟研究中心”創辦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