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是2015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磊。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
  • 作者:鄒磊
  • 類別:政治經濟學
  • 出版時間:2015-2
  • 字數:309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評論,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是鄒磊的作品。該書旨在從歷史和比較的視野中系統分析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歷史條件、現實考量、理想圖景,以及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具體舉措、風險挑戰與應對策略。
戰略是關乎未來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政治經濟學效應已經初現端倪,而且會越來越更加顯現。經濟方面。有供給,有需求。互通共建、合作共贏成為主旋律。
一是資本、技術鋪路。就是利用中國的外匯儲備、資本和技術幫助相關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路通之後的投資與貿易交流。“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欠已開發國家、發展的“窪地”,基礎設施問題解決後,“一帶一路”相關的65個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都會因為有了交通的暢通而創造了更多的貿易、旅遊和文化交流,帶來更多的投資需求。這是第二個需求。
三是中國經濟的雙向對外開放,影響帶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改善全球區域範圍內的貧富差距問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發展優勢可以互補的65個國家之間的合作,理論上,可以釋放出很多需求,相信一定能夠改善很大範圍內的區域貧富差距問題。當然對中國來講,消化過剩且是他國所需的產能、利用充盈的外匯儲備、破解國內發展之瓶頸等都有好處;同時對世界來說,堅持將這個路子走下去,針對當前全球經濟的長期停滯,無疑是一劑良藥。這是第三個需求。政治方面。有包圍,有反包圍。戰略戰術結合,奏響“和平崛起”曲。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是新時期中國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也是中國藉由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概念勾勒的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戰略新圖景,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和豐富的國際關係內涵。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首部學術專著,本書以政治經濟學為主要研究路徑,通過縱向與橫向的雙重比較視角,對“一帶一路”的戰略謀劃、建設動態、風險因應等作了較全面系統的論述,初步建立了關於這一戰略構想的分析框架。對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區域發展和對外合作的最新趨勢、深化對內政和外互動動關係的理解、增進對不同時期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演變的認識、評估該發展戰略所涉及的宗教因素,探索建立與各相關國家的政治互信和利益協調機制,以及引發對古代絲綢之路盛衰的再思考等,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品目錄

 叢書總序
 序言
 導論
 一、
 問題緣起
 二、
 研究意義
 三、
 文獻綜述
 四、
 篇章安排
 第一章
地緣、貿易與信仰: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再思考
 一、
 古代絲綢之路的海洋與陸地
 二、
 古代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
 三、
 古代絲綢之路的伊斯蘭化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新舊之間:理解中國與中東的“現代絲綢之路”
 一、
 中國與中東“現代絲綢之路”的興起
 二、
 中國與中東“現代絲綢之路”的根源
 三、
 中國與中東“現代絲綢之路”的實質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經略海陸: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謀劃
 一、
 “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條件
 二、
 “一帶一路”倡議的現實考量
 三、
 “一帶一路”倡議的遠期願景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點面結合: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推進舉措
 一、
 “一帶一路”上的政治安排
 二、
 “一帶一路”上的金融合作
 三、
 “一帶一路”上的互聯互通
 四、
 “一帶一路”上的次區域合作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任重道遠:中國在“一帶一路”上的風險與因應
 一、
 節點國家的內部風險
 二、
 沿線地區的跨境威脅
 三、
 沿線地區的大國競爭
 四、
 中國的風險管控與因應
 本章小結
 結論
 一、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與舉措
 二、
 歷史與比較視野中的“一帶一路”
 三、
 “一帶一路”的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品評論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中長期國家戰略,它的倡議和頂層設計本身,不僅是古代絲路的歷史傳承,而且蘊涵著現實的戰術套用。
面對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制定並組織實施了重返亞太戰略,試圖通過籌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等國際組織,強化在亞太地區的領導權。意在對中國形成遏制和包圍,強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能夠有效實現針對性的突圍和反包圍。
“一路”可以實現突圍。突圍是“一路”的概念。所謂突圍就是要衝破包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線路設計,可以在東邊衝破第一島鏈衝出太平洋,這是第一條;可以往南邊控制南中國海,這是第二條;也可以從南中國海轉往馬六甲海峽出印度洋,這是第三條。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一路”。
“一帶”可以實現反包圍。反包圍是“一帶”的概念,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線路設計和推進時序,首先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依然跟高鐵有關係,中國與“一帶”沿線國家的高鐵建設合作,不僅是南方的東協十國,而且還要往中亞,往西亞,往東歐,往西歐,往中東,理想狀態是實現亞、歐、非三大陸高鐵基本覆蓋。如此一來,世界經濟的中心就會轉移到亞歐非即所謂的世界島上面,從地緣上看,原本的美國世界經濟中心慢慢地被轉移過來了。美國原本所謂的包圍,結果卻被反包圍了。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一帶”。
——新華網

作者簡介

鄒磊,男,1986年生於上海。上海市委黨校發展研究院講師、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宗教與中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2004—2013年就讀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分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國際問題研究》、《國際政治科學》、《國際觀察》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並共同主編《宗教與中國對外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