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道:與易學專家對話和諧

中和之道:與易學專家對話和諧

當你體悟到“中和之道”,不會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即使一個人際關係尷尬的小我,一個面臨破散的家庭,一個勾心鬥角的群全,“和諧”仍然忠實地守護著你,因為“中和之道”就是構建和諧的心理之道。 當作者在北大講“和諧”,並不是正面去闡述“和諧”,而只想從中國傳統文化源頭中發掘出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東西,如“中”、“和”、“以人為本”等,從幾個側面展示“和諧”的文化背影和底蘊,一方面追溯幾千年的傳統經典,一方面正確面對現實,提出問題與同學們討論,如:“國以人為本,人以什麼為本”?“以什麼樣的人為本?”人是構建和諧社會之本,找到了本,就會多一些積極向上的動力和自信,多一些“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自覺,多一些“民族復興”的自尊、自律和自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和之道:與易學專家對話和諧
  •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ISBN:7509000750
  • 作者:殷旵
  • 出版日期:2006年8月1日
  • 開本:16開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老子不說二生萬物,不說四生萬物,只說三生萬物呢?易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本書從中國傳統文化源頭中發掘出一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東西,如“中”、“和”、“以人為本”等,從幾個側面展示“和諧”的文化背景和底蘊,一方面追溯幾千年的傳統經典,一方面正確面對現實,提出問題與讀者討論。讀者將與易學專家面對面對話“中和之道”!

作者簡介

國家民委《中國民族》英文版“漢文化”專欄主持,北京大學易學社指導老師、中國辨證法研究會科學與易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國際易學聯合會培訓教授、中華老子研究會學術委員、美國東方文化事業基金會常務理事、美國加州美商易經掌會理事、寧波富泰集團首席顧問、北京龍興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講:以“中”為用,堅持科學發展觀
“和諧”與“中和”
“中”與“中用”
“中庸”與“中用”
人生最高境界——現群龍無首
“中正”與“中行”
中行之卦
“中行”與發展觀
“中孚”與“和悅”
“規”定形、“律”定音
問與答
第二講:以“和”為體,構建和諧社會
討論:關於科學概念
《易經》是個“百寶囊”
用音樂講“和”
“定音”與“定心”
和諧思維
“中行”得“人和”
“和諧”的愉悅
體驗禪的愉悅
用平和的心體驗禪
聲音是生活中的樂章
自然的大協作
古人有和諧心態嗎?
用九和用六
“奇門遁甲”靈不靈?
堅冰與薄冰
女人與“不習無不利”
完成任務要漂亮
少說話,多做事
“黃裳”——保持本色
改過與補過
問與答
第三講:以人為本,齊家治國平天下
討論:人以什麼為本
和諧是文化的大背景
報本反始
自然崇拜
金絲猴的“父母”心
野林關的“落後”
生長在大自然是一種福分
以什麼樣的人為本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龍墨神韻
守住自己的本分
天時、地利、人和
天道、地道、人道
生活中多一些默契
流淚也是心靈的和諧
入處、出處、用處
問與答
附:座談會紀要
第四講:老子為道與和諧社會
怎樣為道
為學與為道
為道是“金飯碗”
也說天下
東西方的“天下”觀
什麼是“至善”
“平天下”是為了“中和”
均衡、協調、持續
學習老子的智慧(邸振興)
問與答
第五講:老子為道與中和之道
只讚揚不是真和諧
西方人眼中的老子
解讀《易經》的第一人
在“日損”中得“中和”
在“日益”中得“中和”
問與答
第六講:老子為道與天人和諧
喚醒原創思維
“日益”與“日損”
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
問與答

文摘

書摘
第一個問題:古人有一句話叫“學富五車”,當時“車”的概念是什麼
呢?有幾節車廂?它的車廂有多大?這個“五車”,裝的五車書有多少?當時的
書是什麼概念?如果把這位同學讀過的書都變成竹簡的話,要用幾部車?要用
什麼樣的車?這個問題只能用這個來說明。我們人類是進步還是退步?我們不
能去下定義,因為事物在發生、發展,是螺旋式發展,有起有伏。為什麼呢
?古人不是生產條件有限就很笨,而是他們有他們的優勢。他們的優勢是他
們的心靈非常純淨,他們的語言非常精練。我們現在讀的書是什麼?這句話
不要理解成反知識,如果說是反知識就麻煩了。我也是讀書過來的,也是教
書出身,我也是尊重知識的,我也是靠知識吃飯的,但是,我們的知識都是
“末”,不是“本”,都是花和果,而不是根和芽。而我們古人的“學富五
車”,《老子》是五千言,《易經》是五千言,《孫子兵法》也是五千言。
可以想到一本書多少個頁碼,多少個印張,可能當時這方面也有一個規定,
那時可能是根據竹簡計算冊數規模的。
應該說我們人文祖先們的知識就是“本”,就是芽,是從根上來的,是
直接觀天法地。而我們學的是他們的思維模式,又經過後人不斷地引申,所
以我們也進步了。我們進步在什麼方面?我們會用工具了,我們會用儀器了
,我們會用機器了,我們會借他山之石攻玉了。但是我們也退步了,我們退
步在什麼地方?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上班是空調,坐車是空調,回到
家裡是空調,長期空調下去,我們自身調節體溫的功能是進化還是退化?所
以,任何東西有利就有弊。我只能這么回答。
第二個問題,韓國國旗上的圖案與我們的八卦太極圖一樣,這是一件好
事。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是人類的文明,是人類共享的文明,這是我們
對人類的貢獻。第二點,是不是有一個緣起?當然肯定會有,但是我不了解
這一歷史,不能瞎說。至於道長他們可能有這方面的研究,但是要有依據。
日本、韓國、東南亞都屬於亞洲漢字文化圈,每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以前
有一個日本人跟我講,他的中國話說得不熟練,但我勉強能聽懂,他說中國
講伏羲伏羲,他們吃飯叫“咪希咪希”,日本人也是中國人,當時中國的三
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島,他們思念故鄉,一吃飯就是“咪希咪希”,因為伏
羲又名宓犧。但這是傳說,誰來論證?如果這個能論證的話,中日外交也不
會有那么多摩擦。
韓國人在六年以前有一個立項,在首爾召開的一次國際易學研討會上,
他們向我們中國專家提出一個問題,他們想成立國際易學聯合會,總部設在
首爾。當時你們朱伯岜教授在場,他說我們也在考慮。所以他回來後及時匯
報了這個問題,有關方面領導人把這個問題交給了社科院,經批准,去年4
月23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成立大會。去年韓國又立了一個項,想把中國
的端午節作為他們的節日,這個不是誰高興不高興的事,有些東西是歷史的
問題,我們也不好多說,這裡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才是我們
中國老祖先的科學態度。
P35-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