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喜春來三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呂·喜春來三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張養浩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親登華岳悲哀雨,自舍資財拯救民[一],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二],比顏御史費精神[三]。
路逢餓殍須親問[四],道遇流民必細詢,滿城都道 好官司人。還自哂,只落的白髮滿頭新。
鄉村良善全性命,廛市凶頑破膽心[五],滿城都道好官人。還自哂,未戮亂朝臣[六]。

作品注釋

[一]“親登華岳”二句:《元史》卷一七五《張養浩傳》說他接受陝西行台中丞的任命後,“即散其家之所有與鄉里貧乏者,登車就道。遇餓者則賑(救濟)之,死者則葬之。道經華山,禱(求)雨於岳祠。”華岳,華山神廟。悲哀雨,意即求神佛慈悲降雨。
[二]還自哂:自己嘲笑自己。
[三]比顏御史費精神:顏子推先後在北齊、北周任中書舍人和御史上士 ,著有《顏氏家訓》一書傳世。全句意謂做官比著書難。
[四]餓殍(piao):餓死的人。
[五]廛(chan)市:集市、城市。破膽心:戰膽心驚。《元史》卷一七九《張養浩傳》載:張養浩作堂邑(在今山東)縣令時,曾免除了被饑寒所迫、鋌而走險的所謂“盜賊”朔望參拜,對殺人兇犯李虎等則依法制載。
[六]未戮亂朝臣:未能殺掉那些擾亂朝政的奸臣。戮(lu),殺。

作者簡介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元代濟南歷城人。自幼為學勤苦,刻意經史兼長詩文,散曲尤為人稱道。初薦為東平學正。至元年貞年間(1295年前後),游京師,因獻書於平章政事不忽木而受賞識,被征騁為禮部令史,旋被薦為御史台屬官,又為丞相屬官,選授堂邑縣尹。在堂邑毀淫詞,破迷信,理獄案,嚴刑法,勸耕稼,關心民疾,抑制豪強,賑災濟民,倍受百姓愛戴,為之立碑稱頌。至大元年(1308年)拜監察御史。至大三年上《時政疏》萬餘言,言亟待改革的弊政:“一曰賞賜太侈,二曰刑禁太靡,三曰名爵太輕,四曰台綱太弱,五曰土木太盛,六曰號令太浮,七曰悻門太多,八曰風俗太靡,九曰異端太橫,十曰取相之術太寬。”言辭切直,為當權者所不容,被貶為翰林待制,旋又被羅織罪名罷官。張養浩恐遭禍害,乃變換姓名隱遁而去。
仁宗即位(1311年)後,張養浩被召為右司都事,遷翰林直學士,不久改授秘書少監。又升任陝西行台治書侍御史,改授右司郎中。延祐二年(1315年),以禮部侍郎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五年(1318年)拜禮部尚書。英宗即位(1321年),命其參議中書省事。此時張養浩已五十,且深感宦海沉浮,風雲莫測,遂上書以父老歸養為由棄官歸隱。在濟南雲莊度過近十年的隱居生活。期間,朝廷曾多次下詔起用,屢召不赴。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朝廷召其任陝西行台中丞,前往賑災。張養浩聞命,散家財於鄉里貧困百姓,毅然就道赴任,途經洛陽、澠池、漳關,直達長安,一路遇飢者賑之,遇死者葬之,不辭辛苦賑濟災民。到官4個月,未嘗家居,張因操勞過度而猝死。關中百姓聞知,哀痛如失父母。歸葬濟南雲莊,贈授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濱國公,謚“文忠”。
張養浩的大部分散曲和詩文,是其歸隱田園後創作的。除對自己30年封建仕宦生活苦痛的經驗總結、表現出對人民的同情外,更多的是描繪自然風光和反映自己閒散、安適的生活。著有散曲集《雲莊閒居自適小樂府》、文集《歸田類稿》以及《三事忠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